談談“分叉”與“空投”這兩大糖果派發方式

買賣虛擬貨幣

“分叉”(fork)與“空投”(airdrop)這兩種糖果派發方式。社羣普遍認為這兩個概念是相同的。其實不然,我們可以認為,“分叉”屬於“空投”的範疇,但“空投”不一定要是“分叉”。

“分叉幣”與“空投幣”的異同

舉例來說,在2017年9月1誕生的比特幣現金(BCH)就是透過分叉比特幣(BTC)而來的,比特幣(BTC)的持有者能夠以1:1的比例獲取到BCH。

而恆星幣(Stellar)、OmiseGo、 Byteball Bytes(位元組雪球)等競爭幣進行的“糖果”派發活動就屬於空投,但不屬於分叉。

(“分叉鏈”和“空投鏈”的區別)

空投一般採取快照的形式,其比例是不固定的,它可以是1:1.也可以是任意比例,但分叉一般是同等比例的(修改總量的情況除外)

相同點是: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取最精準的使用者。

而最大的不同在於,分叉幣具有較強的強制性,這個強制性主要體現於針對交易所、錢包商等。

例如,恆星幣在進行空投活動時,除了幾個已上線該幣種的交易所之外,其它的交易所都無需提供“糖果”代領服務,而比特幣現金(BCH)的誕生,卻顛覆了這種情況,最初包括Coinbase在內的多家交易所都是拒絕提供這種代幣的,但隨著使用者發起投訴之後,這些交易所就妥協了,有的立刻選擇支援了BCH交易,有的則選定了一個日期,到期後再開放提幣服務。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一個是分叉幣不僅僅是繼承了比特幣(或以太坊)大部分的程式碼,它還繼承了比特幣區塊鏈分叉前所有的資料,分配也是直接的,從而使得分叉幣相比一般的山寨幣而言更具噱頭(也表現在價格方面)。“真正的比特幣”以及“真正的以太坊”之爭,也就由此而來。也因此,BCH,ETC這類分叉幣相比一般的山寨幣而言更容易發展起來,因為它們會獲得部分社羣成員的支援。

這就迫使交易所不得不正視這些分叉幣,因為不管不顧就會遭到支持者的投訴,或者面臨使用者損失的風險。

由此,我們可以說,分叉幣上線交易所的難度,會比其他型別的幣種遠遠要低的多。

“空投”就不一定要繼承比特幣區塊鏈的所有資料了,比方說李笑來團隊即將推出的超級比特幣(SBTC)專案,嚴格意義上來說就不屬於分叉幣,它只是在比特幣高度達到498888之後進行快照,然後進行空投活動,要獲取這種幣種,是需要進行簽名認領操作的,因為這一區塊鏈並不繼承比特幣此前的資料。

既然不繼承交易資料,像SBTC這類幣種,也就和一般的競爭幣沒有太多區別了。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