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是怎麼發行的?比特幣生成原理是什麼,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透過大量的計算產生, 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散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透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比特幣生成原理
比特幣網路透過 挖礦 來生成新的比特幣。 所謂 挖礦 實質上是用計算機解決一項複雜的數學問題,來保證比特幣網路分散式記賬系統的一致性。比特幣網路會自動調整數學問題的難度,讓整個網路約每10分鐘得到一個合格答案。隨後比特幣網路會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幣作為賞金,獎勵獲得答案的人。
如何發行
p2p網路每一臺電腦都在確認交易,確認交易的方式是運算一個很複雜的數學問題。誰最先算出來,誰就把訊息廣播出去,經過全網路確認之後,他會憑空得到一些比特幣。這個過程叫挖礦。礦工在這裡就充當了貨幣發行方的角色。
這個過程實際就是試錯的過程,一臺計算機每秒產生的隨機雜湊碰撞次數越多,先計算出正確雜湊值的概率就越大。最先計算出正確數值的礦工可以將比特幣交易打包成一個區塊,然後記錄在整個區塊鏈上,從而獲得相應的比特幣獎勵。這就是比特幣的發行過程,同時它也激勵著礦工維護區塊鏈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
簡單的說,大概每十分鐘發行一次。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之初就將其總量設定為2100萬枚,並且根據全網的挖礦算力調整計算雜湊數值的難度,將出塊時間維持在10分鐘左右。
新比特幣在每個網路節點在解決了一定的數學計算(比如,建立新的 block)後生成。這個生成過程被認為是難以重現和 proof of work 的。解決問題後得到的回報是 automatically adjusted,因此在比特幣網路的頭 4 年,將會產生總額為 10,500,000 BTC 的比特幣。這個數量每隔 4 年就自動減半,也就是說在第 4 至第 8 年會產生 5,250,000 BTC,第 8 至 12 年則只有 2,625,000 BTC,如此類推。到最後,總共產生的比特幣數量為接近21,000,000 BTC.
另外,伴隨著網路一同建立的還有一個系統。平均每隔 10 分鐘,該系統就嘗試去收集網路上產生的 block 裡面的新比特幣。建立新比特幣的難度係數是隨著參與嘗試產生新比特幣的人數而變化的。整個網路一致認可基於產生最前面的 2016 個 block 所花的時間實現這些行為。因此,難度係數與產生這些最早的 block 所花的時間內投入到產生這些新的比特幣的平均計算資源有關。某個人"發現"一個 block 的可能性是他所用的計算資源和所有同時在網路上生成 block 的計算資源的比值。
發行期限
最開始每個爭取到記賬權的礦工都可以獲得50枚比特幣作為獎勵,之後每4年減半一次。到目前,比特幣已經挖出了總量的80%,每個區塊的挖礦獎勵也減半至12.5枚比特幣。預計到2140年比特幣將無法再繼續細分,從而完成所有貨幣的發行。
所以,到了2140年以後,市場上的比特幣不僅不再增多,並且只會越來越少。因為不可避免的,很多人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遺失自己的比特幣錢包或者忘記私鑰,由於區塊鏈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這些被遺失的比特幣就再也不能被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