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ICO,17億美金專案被美SEC和法院判處“死刑”

買賣虛擬貨幣

3月25日,針對 Telegram 在2018年透過發行數字貨幣(GRAM)籌集17億美元一案,紐約聯邦法官釋出了一項初步禁令,裁定其(GRAM)發行違反了美國證券法。

Telegram區塊鏈團隊隨即作出反應,在27號請求法院澄清該禁令是否適用於TON的非美國投資者,試圖尋求迂迴的方式上線TON,但SEC則同時要求法院拒絕Telegram爭取向非美國投資者出售代幣的請求。

由此,Telegram與SEC的這場拉鋸戰,算是有了一個暫時的結果,與此同時,它給整個代幣融資專案群體帶來的影響,可能才剛剛開始。

01一波三折的“天王專案”Telegram與監管的反覆纏鬥

區塊鏈世界向來缺乏真實的增量使用者,這是公認的痛點和難點。BitTorrent、Brave雖然都號稱千萬日活,但在坐擁逾1億活躍使用者的全球最大加密通訊軟體Telegram面前,恐怕都難以與其相提並論。

也正因如此,Telegram的區塊鏈專案TON(Telegram Open Network,代幣GRAM)可謂含著金湯匙出生,一推出就被視為“天王專案”,備受熱捧。

2018年,Telegram宣佈發行代幣融資,很快便預售代幣達17億美元(根據銷售條款,當TON區塊鏈上線時,投資者方才會獲得自己那部分權益的 GRAM 代幣)。

未曾料想的是,原定2019年10月正式上線主網的TON,卻被SEC突然“喊停”——2019年10月11日,SEC向聯邦法院提交訴狀,稱Telegram出售約29億數字貨幣(GRAM)違反了1933年的《證券法》,要求對 Telegram發出臨時限制令(TRO),禁止他們將GRAM提供、出售、交付或者分發給任何人或者實體。

緊接著紐約法院南區地方法院便向Telegram公佈了臨時限制令,使得GRAM的代幣分發並沒有按計劃進行。也正是從此時起,Telegram開始陷入這場與SEC的訴訟風波,其發行的TON代幣也極可能面臨全面銷售禁令。

所以某種程度上,3月25日的這場判決,法院所言的“考慮到‘Howey測試’的經濟現實,在未經必要的登記宣告的情況下,將GRAM轉售到二級公開市場將構成證券銷售的一個組成部分”,算是針對Telegram(GRAM發行)構成證券行為的一錘定音,也正是宣告SEC可能進一步將監管之劍伸向存量代幣融資專案的關鍵前置動作。

那麼,什麼又是“Howey測試”?Telegram在被認定為證券之後,又會對其它存量代幣融資專案帶來怎樣的外溢影響?

02“Howey測試”下“是不是證券”之問牽動市場神經

“Howey測試”是美國最高院在1946年的一次訴訟(SEC v Howey)中使用的一種判斷特定交易是否構成證券發行的標準,簡言之,就是用來判斷“某種交易是不是證券發行”,進而SEC可以由此決定是否需要監管介入的關鍵考量因素:

1.是用金錢(或等價物)參與的投資行為;2.能夠從投資中獲利或有一定的獲利預期;3.投資資金被匯入到了一個專案、組織、企業或資金池中;4.獲利完全依賴於發起人或第三方努力或經營。

按照“Howey測試”,滿足以上所有4個指標就說明它可能是證券資產,而一旦被認定為證券,則需要遵守“美國1933年證券法”和“1934年證券交易法”的規定,SEC就可以對已有的存量代幣融資亂象(欺詐等)介入管理,也即所謂的“秋後算賬”。

相反,如果滿足3個、2個或者1個指標,也即滿足的指標越少,被評定為證券的可能性越小,因而幾乎所有代幣融資專案的目標都是不被SEC歸類為證券。當然,大多數專案起初也都看似聰明的留了心眼——在免責宣告中最大程度的撇清了自己的融資屬性,使得儘量避免未來被裁定為證券。

但本次裁決之前的主審會議上,法官“交易檔案上的免責宣告不會影響法庭對資產屬性的判定”的一句話,開始讓不少團隊暗暗心驚,而Telegram裁決的出爐,更是幾乎宣判了死刑:從監管趨勢看,2017年代幣融資專案的火爆,註定會在Telegram後迎來清算,這一切在SEC看來都是“未註冊的證券發行”。

“SEC確信幾乎所有數字資產(代幣融資專案)都是證券,只有極少數例外,並一再得到法院對其觀點的支援”,也正因如此,本次裁決之後Telegram的反抗上訴,被認為贏得的機會微乎其微。

03監管“達摩克里斯之劍”並非無解EOS的“罰款突圍”

“SEC在對未經適當授權提供數字貨幣銷售的公司的訴訟中擁有穩固、近乎完美的記錄,而且沒有很多法律先例來贏得這場戰鬥。”,這也正是諸多代幣融資專案方的擔憂之處。

不過,Messari Crypto 2020年1月2日釋出了一份《2020加密政策趨勢預測報告》,其中針對SEC在2020年大幅度執法的預測章節,頗為戲謔地以一個設問句開頭——誰會害怕大灰狼(SEC)?只要花大價錢聘請一批律師就可以了!

而這句看似調侃式的招數,卻是現實中真實上演過的戲碼。2019年9月23日,SEC與Block.one達成和解,Block.one同意透過支付2400萬美元(罰款額佔其代幣融資總額的0.58%)的民事罰款來解決SEC對其進行未經註冊的代幣融資發行的指控,同時授予了其對未來業務的重要豁免權。

這不僅意味著block.one及EOS在合規化的路上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高懸的政策“達摩克里斯之劍”也暫時得以解除,更從另一個角度為一眾陷入類似指控困境的專案提供了思路,其中就包括Tezos——就在3月23日,Tezos宣佈其在長達兩年的法庭之戰後,選擇以2000萬美元解決面臨的訴訟問題。

作為史上第一個、也是EOS之前規模最大的一次公開代幣融資專案,Tezos在2017年秋季透過了轟動一時的首次代幣融資發行,實現了2.32 億美元的收入,也由此進入了SEC的視野,陷入了類似Telegram的監管拉鋸戰。

然而可能並非所有的代幣融資專案都能夠像EOS和Tezos一般用錢解決問題,畢竟Block.one和EOS舉重若輕的2400萬美元,甚至都高過絕大多數專案總共的代幣融資額。有足夠實力的專案也未必會接受類似EOS的方案,Telegram區塊鏈專案社羣基金會一就度放出風聲,“或透過「分叉」主網方式繞過SEC與美法院”。

同時4月1日晚間,針對SEC要求法院拒絕Telegram爭取向非美國投資者出售代幣的請求,Telegram律師最新表示,這違背了最高法院的裁決,該裁決明確限制了美國聯邦法律僅適用於“在國內交易平臺上市的證券交易”和“其他證券的國內交易”的許可權,因此SEC的禁令是沒有根據的。

無論結局如何,以Telegram為代表的一眾新老代幣融資專案,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都要慢慢熟悉並且學會如何同監管相處,新事物誕生與發展的早期,野蠻生長難以避免,但隨之的合規問題就會愈發凸顯併成為至關緊要的生命線。

“企業家們如何在不違反法律的情況下建立一個全新的、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生態系統呢?”。監管和創新的平衡,亂象與規則的交鋒,路漫漫且修遠兮,SEC和區塊鏈專案們的這場博弈,註定也會在2020年的區塊鏈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這場博弈究竟能否達成一種“和解正規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