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提到的“彈性”(resilience),是巨集觀經濟的一種抽象現象,但它也與更為直白的彈性相關,即更可持續經濟學的彈性。隨著人類開始進一步向迴圈經濟過渡,在整個生命週期中以及在所有潛在參與者之間對製成品的識別至關重要。隨著迴圈經濟的替代品愈發稀缺、不可靠,成本卻越來越高,迴圈性將從抽象的特質迅速轉變為具體的價值,而迴圈經濟的資料需求也將同樣具有緊迫性。
迴圈經濟是旨在消除浪費和最大程度地持續使用資源的經濟體系。迴圈系統利用回收、再利用、再製造和翻新來建立封閉系統,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資源投入和廢物輸出的使用。這種再生方式與傳統的線性經濟形成鮮明對比,傳統的線性經濟具有“採集-製造-處理”生產模型。隨著提取和處理成本的攀升,我們將需要更多的動作,而不僅僅是“ 製造”。
降低信任交易成本是將共享經濟擴充套件到價值較低的交易的關鍵推動力,這反過來又導致了更多的重複利用和更少的浪費。這些促進更多重複使用,減少浪費和騰出未使用容量的經濟驅動力,是促進整個經濟領域實現更大迴圈性的驅動力/推動力。
為了有計劃地實現真正的恢復性和再生性經濟,對於任何給定實體來說,迴圈系統需要諸如“數字孿生”等的數字表現形式。“數字孿生”最初來自軍事和航空航天工程中的迭代設計過程,其中原型、資料模型和其他型別的資訊必須經過精心的版本控制和跟蹤,才能在有限的預算內進行更多的迭代,更多的測試和更多的資料建模,特別是用於精確和關鍵的元件。在21世紀,它意味著各種連線、捆綁或製作大大小小的資料和後設資料的持久多樣形式的各種方式,特別是在去中心化環境中,資料可以在許多網路和環境中生成和儲存而幾乎不需要持久訪問彼此。啟用這種全球性和永續性的數字孿生形式是本文某些作者撰寫的較早論文的一個主要目標,該論文呼籲建立“所有事物的 DID” 。
為了實現迴圈性,供應鏈上的任何(允許的)參與者都必須可以訪問這種永續性數字孿生,以提供可驗證的資料來源。這種可驗證的資料來源必須包括有關材料和生命週期的清晰完整的資訊,以實現安全、詳盡和有效的回收或翻新;它需要比產品的效用更久,甚至在許多情況下比製造它的公司活得更久。要成為真正的“迴圈”產品,其潛在的回收商和翻新商需要獲得“每件事情的可驗證性”。
當然,這些都發生在原子級別,並且要確定從單個事物迴圈到所有事物迴圈的過程的範圍,需要另一種無限的潛在相互作用的組合之旅。但是,從最初的迴圈事物到整個迴圈經濟,這種不可思議的大轉變也可以透過上述相同的基礎設施來加快:培育合作網路效應,以及為迴圈事物採用身份元平臺形式的信任框架。
元平臺提供的密碼學意義上安全的數字孿生使系統的、演算法的數字結構能夠協調迴圈系統。這種材料跟蹤機制可能會產生各種連鎖反應和有機市場,例如:
· 帶有去中心化識別符號的所有內容都連線到託管可驗證生命週期資料的持久資料儲存;
· 任何隨機角色都可以獨立地驗證事物的生命週期斷言,從字面上來說是“該事物完整的故事”;
· 可以使用(並且需要)產品的可追溯到誕生的能力,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可避免的汙染並設計出製造過程中的損耗,同時儘可能長時間地使用材料;
· 現有問題的貨幣化和激勵可以在短期內開始,透過按需審計流程的自動化來解決機器生命週期,供應鏈起源或第三方風險管理;
· 迴圈系統的協調,其演算法執行在數字孿生之上,用於監視,最佳化並過渡到恢復性和再生性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