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yan Sean Adams
摘 要:過去兩年我們經歷了一個健康的數字貨幣清洗期。大部分的山寨幣(altcoins)跌落神壇,相較於其歷史高點跌幅超過90%。而BTC逐漸奪回了自己的寶座,市值佔比達60%以上。在一些人看來這顯然是BTC慢慢成為全球非法幣角色的最佳競爭者的標誌。另一方面,以太坊DeFi的快速發展也是可圈可點的。
在這篇文中,我想分析一下兩種實現貨幣性(moneyness)的方法。
BTC的做法是專注於夯實作為貨幣的基礎,進一步的供應(aggregates)可能會在之後發生,且只會在第二層或側鏈上發生。
以太坊的則將目光停留在的進一步的貨幣供應上:借貸和衍生品;基礎貨幣是一個動態的工具,不應該停留在發展供應方式上。
貨幣供應量
BTC和以太坊之間的根本區別在於它們對貨幣的理解完全相反。在今天的法定貨幣世界裡,貨幣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確定的東西。通常情況下,我們在談論貨幣的時候,都是在各種貨幣供應量的背景下談論貨幣,其中各種組合都有不同程度的流動性和交易對手風險。
我們不妨把今天的貨幣看成是一個逆向分層的金字塔。
在倒金字塔的底部是基礎貨幣,也就是我們錢包裡隨身攜帶的現金,加上商業銀行在央行持有的儲備。基礎貨幣是貨幣的最狹義的定義,因為它是最終的清算工具:如果你以公民身份持有現金,或者以銀行身份持有央行的準備金,就不存在交易對手違約的風險。另一方面,如果你作為公民在某家銀行持有存款(作為公民)或隔夜存款(作為銀行),那麼就有面對輕微的交易對手風險——存款機構可能破產。這也是金融危機後美國商業銀行開始囤積超額準備金的原因之一,因為銀行之間的信任度蕩然無存(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美聯儲開始對準備金支付利息)。倒金字塔是這個形狀的原因在於部分準備金制度(fractional reserve system)的性質——銀行能夠以持有的準備金的倍數發放貸款,而進一步的供應如M2大多是基於發貸機構的信任度和信用等級的。金字塔越往上走需要的信任度就越高,資產的流動性就越低。(有趣的事實是:由於超額抵押,以太坊的供應金字塔會呈現出相反的形狀。但如果未來開發出一個沒有超額抵押的數字市場模型,這種情況是會發生改變的)。M1和進一步的供應是我們實際處理大部分交易的物件。在全世界範圍內,人們和企業透過電匯和信用卡/借記卡處理的支付越來越多,而用實物現金處理的越來越少。讓我們總結一下這部分內容,再來談談對BTC和以太坊的影響,上文介紹了:
今天的貨幣沒有單一的定義:它是一個具有不同層次的信任和流動性的交易工具。
而基礎貨幣具有最小的信任假設,在所有供應中的流動性最強,M1-M3是貨幣工具的標的指標。比特幣的貨幣化之路正如我上文貨幣供應金字塔上指出的那樣,BTC首先要做的主要是成為堅實的基礎數字貨幣。原因如下:
盛行的硬通貨說法和B計劃的股轉流模型(這只是硬通貨說法的應用版本)的廣泛普及;減半是比特幣的神聖日之一(其他還包括Pizza日、白皮書日、創世區塊日)。
BTC社羣具有強大的集中解決問題能力,且其去中心化治理也非常成功(UASF和No2X基層倡議)
繼續討論和分析BTC未來的安全預算(由Nic Carter, Dan Held, Hasu本人寫的)。
支付的可擴充套件性(scalability):基於BTC技術棧的初創公司主要關注支付的可擴充套件性和可替代的新改進(Samourai , Wasabi , Strike , Lightning Labs , Square Lightning SDK)
社會化的可擴充套件性。BTC對價值儲存和支付方面的關注可能會被認為是好高騖遠,但這種關注確保了BTC作為全球非法幣的天然謝林點(Schelling point)的地位;由於只用軟分叉(soft forks)來包含協議的變化,所以幾乎不需要關注正在進行的治理討論(比如討論應該用什麼語言進行此類頭疼的問題)
去中心化的可擴充套件性。BTC全節點可以在一般的消費級硬體上執行,區塊大小限制一直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以確保擁有普通網際網路連線的使用者可以同步並跟上區塊鏈的大小;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節點中的解決方案可供選擇。
保守的協議升級方法:只進行軟分叉啟用,並進行嚴格的同行審查過程;即使是像Schnorr簽名這樣的相對"無腦"的協議,也需要數年時間來實現。總而言之,BTC社羣對其協議開發採取了非常保守和透明的方式,主要是出於對破壞廣泛共識和BTC的謝林點屬性的擔心。堅實的基礎數字貨幣是優先要考慮的事情----進一步的供應可以在第二層或第三層(Lightning、Liquid、Debnk等)上發展。明確可靠的數字貨幣政策所產生的價值效用儲存功能似乎是過去幾年來全球採用的主要驅動力。這當然引起了一些不認為這種保守主義有什麼意義的人的批評,並導致了各種分叉專案的(主要是像BCH/BSV這樣的數字貨幣搶奪者)的誕生。來自Unchained Capital的Parker Lewis在他的《Bitcoin obsoletes all other money》一文中對比特幣的貨幣化之路做了很好的總結。“要記住,為稀缺而稀缺不是任何貨幣的目標。相反,提供最大的常量的貨幣才會最有效地促進交換。具有最大的相對稀缺性的貨幣物品,將在現在和未來的交換中,在一段時間內最能保值。相對價格和其他所有商品的相對價值,是貨幣的協調功能實際所希望得到的資訊,在每一次交換中,每個人都會被激勵著將現在的價值最大化。比特幣的有限稀缺性為當下交換的價值被儲存到未來提供了最大的保證,當越來越多的個體集體認定比特幣是相對稀缺性最大的貨幣商品時,其價格的穩定性將成為一種新興的屬性。”以太坊的貨幣化之路與BTC相比,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把DeFi運動看作為以太坊最好的、最持久的產品與市場契合方式的話,以太坊採取的是種較為對立的貨幣化方式。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原因:
以太坊的重點似乎主要集中在貨幣的實用性方面----不是價值儲存或支付本身,而是在去中心化的生態系統中實際使用本地代幣(ETH)作為 "經濟頻寬"。
Ethereum的貨幣政策是不穩定的,專注於最大限度的鏈式安全(而不是可預測的通貨膨脹);這就是為什麼沒有硬性的上限,也沒有明確的未來通貨膨脹曲線——相反,以太坊有一個 "最低必要發行(minimum necessary issuance) "的社會契約。
硬體和頻寬高的節點-——從頭開始執行和同步全部的ETH節點是出了名的難,大約70%的節點都是在AWS等託管雲服務中執行的;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似乎正在用專用的節點a-box解決方案來解決(與BTC類似);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對節點執行者的經濟激勵措施的嘗試(例如Pocket Network)。
正如David Hoffman所解釋的那樣,有3種方式可以使ETH具有稀缺性。DeFi、staking和“燃燒”費用;這也就更加說明以太坊通向貨幣化的道路是一個不斷迭代的工作(上述提到的3種機制中還有2種還沒有出現)。
在同一篇文章中,David Hoffman指出,貨幣的概念在歷史上一直與債務緊密相連(引用Graeber的《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而DeFi協議就能給ETH帶來這樣一個特點,讓ETH成為標準化延遲支付工具。以太坊一直以來都是以 "快進快出 "的方式運作,在這種情況下,多個用途並行嘗試,堅持下來的東西再進行進一步的迭代更新。DeFi似乎就是那個堅持到現在的東西,各種DeFi服務吸引了作為以太坊“經濟頻寬”的ETH的持續性流入。
DeFi服務通常因其為免許可(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性(permissionless)和可組合性(相互作用和協同的可能性)(composability)受到一致稱讚。
我的觀點是,DeFi服務帶來的真正改變遊戲規則的是其透明度和可審計性。正如Ryan Sean Adams最近在Ivan on Tech podcast的討論中指出的那樣,我們無法審計Coinbase或Kraken的抵押資產和內部運營狀況——但我們可以透過MakerDAO或Compound來實現。其實bZx漏洞審計的速度如此之快應該是值得慶賀的,而非僅僅譴責其協議的脆弱性。Mt.Gox已經資不抵債2年多了卻沒人知道,但bZx的漏洞被攻擊之後所有人竟然能在數小時之內獲悉這一訊息。
DeFi作為ETH的貨幣性來源,它有一個強大的盟友:現代金融體系的荒謬狀態,即它並不開放、有嚴格的國界限制且包容性較差。即使是中心化的 "數字貨幣銀行 "也不得不順應。Kraken的期貨交易在36個國家被禁止(包括美國在內),儘管Kraken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公司!此外,像BTC或ETH這樣的資產由保管人保管的風險可能會成為貨幣革命的最終阿喀琉斯之踵——因為有可能就像20世紀30年代的黃金一樣,當局可以簡單地沒收這些數字資產。
另一方面,DeFi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目的也就是要真正把ETH變成貨幣。
首先,功能性(functionality)和去中心化之間總是會有一個權衡。像Uniswap這樣的簡單協議可以作為完整的合約來運作,但對於貨幣市場這樣的高階東西來說真的可以這樣嗎?有了治理和管理金鑰,總會有監管或治理受到攻擊的風險。
第二,可組合性和協議的相互作用既帶來了新的機會,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沒人看到閃貸(flash loans)攻擊的到來。隨著DeFi空間的不斷創新,許多更復雜的攻擊也即將到來。透明和無許可權互動的特點也帶來了一個賺錢的機會,因為雖然透過Nexus或Opyn的保險保護可能會有一些幫助,但如果攻擊經常發生,這類保費的花銷將是巨大的。所以,團隊需要確保他們透過賞金吸引到共同做貢獻來開發DeFi的人,而並不是趁機攫取利潤的人。
第三,DeFi仍然是一個小眾的東西,即是成熟的以太坊人圈內的東西。之所以這麼想是有多重原因的。Maker、Compound和其他服務的大部分價值被少數幾個投資大鱷鎖定;當ETH價格上漲時,ETH鎖定的DeFi(ETH locked-in-DeFi)指標會下降(2019年夏季和2020年2月);隨著時間的推移,ETH鎖定的DeFi指標的增長不會像通常發生在創業公司趨勢中那樣呈指數級增長(2018年的增長是+3000%,但2019年只有+52%,2020年至今還在下降)。在這一點上,DeFi已經吸引了2.6%的ETH流通量。雖然很不錯但仍然是小眾的。
總結
BTC和以太坊都有很大的機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沒有任何政府參與的數字貨幣。兩者都必須在未來5年內克服其潛在的弱點。
BTC必須在硬性的貨幣政策下生存下來:未來5年內的2次減半我們將會看到這一點。透過側鏈和第二層的重度經濟活動來增加 "交易密度 "是非常關鍵的。透過期貨合約拍賣未來區塊空間也會很有幫助(如果有可預測的未來結算需求的話)。
以太坊必須證明它可以在不斷變化的基礎貨幣上實現貨幣性。如果向以太坊2.0的轉變能像設想的那樣成功,那麼我們就會將目光轉向治理的根除和貨幣政策自動化上去。在去中心化貨幣協議中都應該不會有強大的領導者。
BTC和以太坊也需要在不依賴法幣的條件下,建立起經濟迴圈的執行邏輯。這對於BTC來說尤其如此——為了建立自己作為未來的基礎貨幣,它的使用者需要開始以BTC/以太坊作為天然的賬戶單位來思考。
在這篇文章的範圍之外,還有各種可互操作性的遊戲,這可能會帶來以太坊和BTC作為貨幣的共同成功。其中一個可能是,BTC作為天然的基礎貨幣,而以太坊提供貨幣供應,並透過信任最小化的掛鉤(如tBTC和renBTC)來利用比特幣促進流通。正如我們在最近幾周看到的那樣,未來是不可預測的。最近的發展均表明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希望在這個勇敢的新世界裡,人們對全球非現金資產的需求將是源源不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