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爆發的疫情給全球本就脆弱的經濟環境致命一擊,這從美股8天3熔斷的“奇觀”就可見一斑。為了提振美國經濟和美股市場,美聯儲在13天內兩次緊急降息150個基點,並推出7000億美元的QE計劃。作為全球多家央行的“標杆”,在美聯儲頻頻行動之下,迄今已有24家央行跟隨,平均降息幅度超過60個基點,“寬鬆”海嘯再次席捲全球。
受此利好影響,比特幣率先啟動反彈,日內漲幅近5%,兩天內的綜合漲幅更是高達21%。與此相對的美股,則表現黯淡,道指週一更是深跌2997點,創下33年來最大單日跌幅12.93%。
意圖力挽狂瀾的美聯儲終極大招卻遭市場打擊,究其根本,主要原因有三:
疫情處於早期階段
稍早前,美國的防疫形勢出乎意料地從“能應對”發展到“緊急狀態”,尤其是確診病例的不斷增加令外界對其防疫能力的質疑與警惕驟然升高。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資料顯示,美國已經錯過遏制病毒的最佳時期,預計全美將有100萬人感染。也就是說防疫形勢還處於極早期階段,美聯儲此時的急切行動,讓市場擔憂後續疫情失控時再無常規的利率工具可用。
頁岩油危機重重
自2016年底以來,各產油國聯合執行的減產護價行動雖然取得成效,但卻給了美國機會,資料顯示,美國石油產量已佔據了全球市場的18%,超過俄羅斯和沙特躋身第一大產油國。由於俄、沙兩國的開採成本遠低於美國的35美元/桶,如果價格戰長期維持的話,美國將最先出局。石油“黑天鵝”一天不離去,美國金融市場就必然存在諸多變數。
不斷膨脹的債務雪球
目前美債規模已達23萬億美元,增長速度更是遠遠超過了GDP增速,這就意味著其賺錢速度根本追不上印鈔速度,如果美國國債在GDP中的佔比越來越高,發生債務危機的概率就會大增。當美聯儲繼續降息後,會導致國債收益率進一步下降,這可能會引發各國央行的拋售潮。
此外,在美聯儲開啟的QE4刺激下,其資產負債表不出意外的將突破5萬億,成為全球負債規模最大的央行。可以說,鉅額債務是懸在美國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稍不留神就是萬劫不復的下場。
完全沒想到,拉響比特幣由牛轉熊警笛的竟然是新冠疫情。當幣價跟隨金融資產一路狂瀉至年度低點時,受益於全球央行的“大水漫灌”,大量抄底資金排隊入場後,比特幣有欲借股市訊息面的利好推動逐步拉高比特幣價格的可能。但此時空頭力量同樣不可小覷,短期內的多次反攻都最終敗下陣來。
由於包括比特幣在內的整個金融市場,都受到了疫情的極大影響,為了規避風險和平衡受益,適當做T要好於直接重倉,積少成多,步步為營,避免一腳踏空而落入懸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