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區塊鏈?

買賣虛擬貨幣

當前,區塊鏈行業進入了一個迷茫期。公鏈找不到對應的應用場景,系統一上線就破發;交易所競爭異常慘烈,技術和管理的各種問題頻發;受加密貨幣價格波動和國家政策影響,礦機礦場行情又極不穩定,可持續性飽受質疑。剩下的,就是各種打著區塊鏈名義的資金盤、傳銷盤活動越發猖獗……但越來越多的韭菜已經覺醒,受騙上當的人越來越少。值此當口,我們更要靜下心來思考,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區塊鏈。

區塊鏈的本質是什麼?

從根本上講,區塊鏈是對資料進行的全網一致性分發和冗餘儲存。這種資料傳輸和儲存方式的改變,極大降低甚至消除了各節點之間原來的資訊不對稱,消除了整個系統對原資訊系統中心節點的依賴,為系統從原來的中心化、他組織變為去中心化、自組織提供了技術和系統架構上的基礎。

區塊鏈對整個社會的作用,在於透過由區塊鏈底層技術構造的去中心化資訊系統,將重構整個社會的組織架構和生產業務流程。重構之後的社會組織架構和生產業務流程,將實現社會組織架構和生產業務流程的去中心化,在擁有對等資料的前提下,實現社會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的去中介化,以此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產生活效率。

此外,每個節點佔有了更加完整的資料,也就擁有了更加強大的業務能力,就可以更加充分地發揮個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造更多新的業務。

區塊鏈系統與目前的IT系統是什麼關係?

區塊鏈由幾種不同的技術組合而成,這幾種技術在傳統的IT系統上也都有廣泛的應用。這幾種不同技術進行重新組合後,找到了新的應用空間,在應用上拓展出了新的維度。但無論是哪種區塊鏈系統,仍然是架構在目前的IT系統上的,並不能脫離現有IT系統而獨立存在。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區塊鏈1.0系統,是為解決去中心環境下網路支付雙花問題而設計的,有其特有的應用場景和設計目的。以太坊在比特幣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智慧合約,重點還是在解決去中心化網路環境下的金融應用,是將傳統中心化場景中已經存在的金融場景搬遷到了區塊鏈的世界裡。 

比特幣和以太坊要解決的大部分問題,在傳統的中心化的IT系統中都能夠得到有效解決。但是因為對中心節點的不信任,在耗費大量頻寬資源、儲存資源和計算資源的基礎上,中本聰設計出了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系統。

目前區塊鏈行業都在做什麼?

繼中本聰設計發明了比特幣系統以後,區塊鏈的研發工作,基本都是按照中本聰所設定的路線向前推進的。我們暫且不談所謂的盤圈、礦圈和幣圈,僅就區塊鏈技術和商業模式落地的鏈圈,從大的方向來講,目前從事的工作仍然是圍繞公有鏈、遊戲、交易所、錢包等幾個方向開展。更加專業一些的團隊,可能會側重在進一步提高TPS(交易速度)、隱私保護、跨鏈、智慧合約安全、新的共識機制等幾個方面。跨鏈是隨著區塊鏈的發展而新湧現的一個需求。智慧合約的安全本質上仍然是傳統的程式碼安全。共識機制也仍然是傳統的安全多方計算的一個分支。

但也有些工作是偽命題。比如進一步提高TPS和隱私保護。

區塊鏈由於資料要在全網實現一致性分發,且寫入區塊的同時還需要其他人的認可和認證,因此,其交易記錄速度必然會比中心化網路慢。TPS的高低取決於很多因素,包括網路頻寬情況、網路節點數量、節點地理位置分佈、寫入的資料量大小、資料真實性認證演算法、節點的計算能力等。TPS肯定是區塊鏈系統大規模應用面臨的一個問題,但如果不根據應用場景要求做底層架構上的調整,單純在實驗室環境下用各種辦法試圖提升TPS,並沒有實質上的意義,也不會取得本質上的提升。 

隱私保護也不單純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在區塊鏈系統裡面,要寫入區塊的資訊需要獲得其他人的認可認證,這些資訊還要實現隱私保護,這顯然是一對矛盾。其實,區塊鏈上的資訊隱私更多的還是業務場景的應用問題,即哪些資訊公開、在多大範圍內公開、對誰公開、對誰不公開。如果這些業務場景的具體需求可以確定,資訊隱私問題其實可以透過傳統密碼學中的金鑰分割和安全多方計算協議得以實現。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區塊鏈系統?

區塊鏈系統依據應用物件導向,分為公有鏈、聯盟鏈和私有鏈。公有鏈是非准許鏈,是面向所有人都開放的系統,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自由進入自由退出,不需要任何人的批准。聯盟鏈和私有鏈是准許鏈,需要批准才可以進入或退出。聯盟鏈面向有業務關聯的多業務主體。私有鏈面向單一業務主體,多用於企業或組織機構內部的單一業務管理。 

因為公有鏈面向所有人開放,因此,在資訊系統的架構上,公有鏈就基本不存在可以被去掉的中心環節和中介環節。同時,還由於其開放特性,公有鏈承載的業務在邏輯上也不可能過於複雜,也不可能建立起很長的業務鏈條。再加上非准許特性,公有鏈系統也不可能建立起強信任關係,因此關鍵業務系統不可能在公有鏈上執行。這也是目前大部分公有鏈找不到合適應用場景的原因。目前公有鏈系統只能透過所謂通證激勵實現社群裂變獲取更多流量,其本質上還是網際網路思維。由於找不到合適的應用場景,沒有相應的利益產出,系統只能陷入空轉狀態,時間長了,必然不可持續。 

聯盟鏈面向多業務主體,並且需要透過批准才可以進入和退出,因此,聯盟鏈可以承載現實生活中很多關鍵性業務應用,也可以承載有業務關聯的多個業務主體,並且可以透過鏈上資料共享,實現對原有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的重構和最佳化。透過對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的最佳化和重構,去掉原有系統中不必要的中心環節和中介環節,這既提高了生產效率,還可以實現原有中心環節和中介環節佔有的利潤的再分配。

私有鏈更多應用於小的固定範圍內的單一業務場景。透過對固定範圍內的資訊和資料的共享,可以進一步最佳化組織內部的管理架構和工作流程,明確責權利。

區塊鏈系統的未來方向是什麼?

區塊鏈1.0系統和區塊鏈2.0系統,都是有其特有的應用場景,是為解決特定問題而設計的技術結構。區塊鏈這種技術結構,肯定會有一些同類的或相近的應用場景和應用需求,但也並非是放之四海而通用的技術架構。

奧地利學派著名經濟學家穆瑞·羅斯巴德在寫經濟史時曾尖銳地指出,“帶著幾乎不加掩飾的蔑視,熊彼特整體性地否認斯密的貢獻,認為斯密將經濟學引入歧途”。我們不能說區塊鏈1.0和區塊鏈2.0的架構將區塊鏈引入歧途,但我們確有必要時不時跳出中本聰所設定的區塊鏈技術架構,從更廣的視角上,對現有的區塊鏈技術架構作必要的審視。

複雜性科學奠基人,首屈一指的技術思想家布萊恩·阿瑟在其《技術的本質:技術是什麼,它是如何進化的》指出,技術的組合仍然是技術,技術也是由一系列技術組合而來。因此,我們必須從更高的層次,對區塊鏈的整體技術架構、構成區塊鏈技術的內部技術模組進行必要的解構和再結構,面向豐富多元的應用需求,結構更多的技術元素,搭建功能更加豐富且更有針對性的技術架構,讓區塊鏈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應用場景,而不是單純在中本聰已經設定好的架構裡面,窮盡所有努力,換來一點點效能上的提升。

區塊鏈從中本聰撰寫白皮書一路發展到今天,已10餘年時間,也到了需要全面審視區塊鏈從底層技術架構,到經濟金融模型,再到其背後的指導思想和理念的時候了。我們也沒有必要神化區塊鏈,區塊鏈僅僅是資訊系統的一種,是用更多頻寬、儲存和計算的耗費,換來了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的最佳化,以及個體能力的提升和個體活動空間的拓展。

透過對區塊鏈現有技術結構的解構,釋放出更多更細粒度的技術單元和技術元素,再與其它相關技術,包括雲端計算、邊緣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5G、可信計算等各種各樣技術的重新結構,構建更多的技術應用組合,而不是單純在現有區塊鏈系統架構範圍內進行調整。

對於應用比較多的模組和元件,或者透過這些模組和元件或更加細粒度的模組和元件組合而成的架構獲得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則可以透過技術的固定組合,將其打造成區塊鏈的基礎設施。但這種基礎設施,也還遠遠不到應該固化的階段,它們在實際應用當中必將面臨著更多的調整和改造。這就需要更多既懂技術也懂應用和業務邏輯的專業人士,面向更多應用構造出功能更加豐富的更多層次的模組和元件,在解構區塊鏈底層技術的同時,做出更多的新的技術結構,匹配更多的業務場景。

同時,著眼於區塊鏈重構社會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的目標,也需要在現有區塊鏈體系架構或未來新的技術架構中增添更多的可用工具,使得社會組織架構調整和業務流程最佳化可以更輕鬆快捷地實現。這裡的工具就不僅僅是IT層面的元件、控制元件、模組或技術架構,還有更多經濟社會和組織治理層面的工具,包括在不同環節不同場景下承載不同主體權益的通證,以及未來有可能被創造出來的其他更有效的工具。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