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生態系統的問題及Elastos解決方案

買賣虛擬貨幣
2020年1月22日,亦來雲英文電報群一位名叫Fire-Fade的社羣成員,問到關於以太坊應用使用者數量可擴充套件性的問題:“以下這篇以太坊Whisper團隊文章(Scalability estimate: How many users can Waku and the Status app support?)中涉及的內容,是否證實他們逐漸意識到陳榕多年前提出需要建立去中心化運營商網路的思路?" 詳情見連結:https://discuss.status.im/t/scalability-estimate-how-many-users-can-waku-and-the-status-app-support/1514。
以太坊Whisper團隊的這篇文章說明了他們在實踐中碰到了具體效能瓶頸問題,也試圖予以解決,但我發現他們理論水平不夠,巨集觀視角有不少紕漏。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介紹一下我的觀點,區塊鏈技術並非為解決計算效能,而是為了建立信任,兩者沒有協調的餘地。我認為光有效能並不能解決保護使用者資料隱私的問題,闡述了問題的關鍵點在哪幾個方面。我跟著定義了Elastos專案的四大支柱技術,並逐個描述了四個支柱在網際網路計算機架構中的作用。區塊鏈技術碰到的可擴充套件性問題其實是個偽命題,其在網際網路計算機架構中其實並不存在。比特幣作為區塊鏈技術1.0,以太坊作為區塊鏈技術2.0,人們在設想區塊鏈技術3.0會帶來dApp生態的興起。瞭解區塊鏈1.0和2.0之後,對深諳網際網路技術的人來說,不難想象出如何設計一個基於私人承包的網際網路公有云節點(而非區塊鏈節點)P2P通訊網路,類似去中心化的BitTorrent ;也能大概猜到應該像OS按需啟動程序那樣,按需啟動區塊鏈側鏈來完成智慧合約共識計算的可擴充套件性。
區塊鏈3.0技術在實際的應用落地方面,就算有了高速點對點通訊、有了按需啟動側鏈,實現網頁/智慧合約之外的任意dApp移動應用(通用計算)平臺仍將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1) 禁止dApps直接傳送或接收訊息,因為這將造成使用者資料的洩露,並可能遭受網路攻擊。而所有訊息在Elastos的執行環境情況下,都必須透過Elastos Carrier網路作業系統代為收發。(2) 在網際網路生態系統的演變過程中,虛擬機器和物理機中的OS執行時必須能夠獨立升級,同時還必須保持互操作性——我們已經實現的第一個執行時是HTML 5/JS的elastOS瀏覽器。再說絕對點兒,作業系統執行時的API必須是固定數量,不允許有的虛擬機器多,有的虛擬機器少。作業系統碎片化會導致dApp不相容,從而阻礙生態系統的演變。看看Linux有多少發行版,我們就知道擁有40年曆史的UNIX/Linux一定不是解決網際網路dApp平臺問題的”金剛鑽“。
(3) 實現個人雲端計算機 ( Personal Cloud Computer,PCC或PC² ) ,讓普通使用者可以彈性擴充套件類似於樹莓派級別的硬體裝置,使其擁有某種形式的“超級計算”能力。使用者不能光嘴上說具有自己資料的所有權,但資料分析利用總是交給第三方網站。某些第三方大資料公司號稱“不作惡”,但如何能使他們“不能作惡”呢?(4) WWW網際網路上,所有傳輸的檔案都是”複製“。分享給你之後,我還儲存一份,兩人都有了相同的資訊,因此叫資訊網際網路。有了區塊鏈技術之後,人們暢想”價值網際網路“。但幾乎沒有人意識到”傳遞價值“一定是傳遞程式。只有掌握程式,你才真正掌握了自己的資料。然而,在程式碼傳輸中,必然會出現病毒問題和資料竊取的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幾乎所有區塊鏈專案的迷茫所在。(5) 無論是”世界計算機“還是網際網路計算機,誰是這臺去中心化計算機的管理員?所謂程式即是法律,那誰有權執行這些系統級別智慧合約程式?比如The DAO事件發生之後,是社羣投票回滾還是某人決定回滾程式碼?Elastos社羣透過共識實現一個有效的、去中心化的治理模式,管理並推動價值網際網路的發展。
Elastos已經想清楚瞭解決這些挑戰的關鍵思路,並積極將其納入Elastos Smartweb基礎設施的產品規劃當中,這樣亦來雲團隊就不需要在未來實施中不停地拆東牆補西牆。具體來說也就是Elastos的四大支柱技術:(1) Elastos BlockChain:包括主鏈、側鏈、多層共識、智慧合約共識計算平臺;(2) Elastos Smartweb:它可以被看作是一個網路計算機,包括承載P2P訊息匯流排的Carrier、用於大規模儲存的Hive/IPFs/Personal Could Drives、用於數字身份認證的DID,快取記憶體技術:去中心化的WebRTC、CDN等;
(3) 個人雲端計算機 (PCC或PC²) 執行時 (又名Elastos虛擬機器) Runtimes:例如HTML 5/JS的elastOS瀏覽器、Java、C#、原生程式語言執行時、在公共雲中執行的Elastos Docker和智慧家居裝置託管的Elastos Runtime;

(4) Elastos服務:多數dApps經常使用的去中心化的資料服務會逐步沉澱成網際網路作業系統的一部分,包括天氣、地圖、搜尋、去中心化的程式碼倉庫專案(代號為Gitella)、電子商務、 dApp商店、交易兌換服務等等。Elastos提倡個人貢獻程式碼和資料,並且可以得到獎勵。

在我看來,一切都歸結為設計一臺現代網際網路計算機,該機之上並非直接啟動程序,而是執行眾多的使用者態虛擬機器,而這些虛擬機器之上才真正執行dApps。我們可以做一個類比:Windows支援多個使用者,並具有多個內建的後臺服務,以方便應用程式的執行。Windows可以執行Linux虛擬機器,反之亦然。Elastos也能做到所有以上的功能。然而,Windows可以被擁有方關閉,而Elastos則不能。同時,一臺Windows PC可以容納七個使用者,而Elastos Smartweb未來可能擁有超過70億使用者。四十年前,所有的使用者資料都儲存在各自的個人電腦中。Elastos的任務是使使用者能夠將其所有資料儲存在各自的個人雲電腦中。

回顧過去兩年多Elastos專案的開發進度,我認為Elastos核心團隊的工作流程、執行效率,可以跟區塊鏈領域中最強的團隊媲美,甚至明顯超過了他們。在這個階段,我只是作為亦來雲專案啦啦隊員和團隊的導師。事實上,打造一個新型網際網路不是簡單打造一個產品,必須要有”利他“的心態,集思廣益。看看過去的WWW網際網路,如果其開發僅僅是取決於某個人或者某個團隊,那是註定會失敗的。

我們正致力於建設一個新的虛擬網路自治組織:Cyber Republic (CR)。亦來雲核心團隊作為承擔著基礎設施建設的任務,實屬不易。4月開始,整個亦來雲新型網際網路將在CR共識 (CR Concensus) 引導下自治執行。我們接下來在如何設計有吸引力的dApps,說服企業和消費者遷移等方面都面臨著挑戰。

最後,我想就亦來雲近期的週報評論幾句:

(1) Elastos Feeds已經執行在Elastos Carrier上。1月3日,我們釋出了elastOS瀏覽器,緊接著亦來雲需要承載內容的微網站,這也就是Elastos Feeds了。使用者利用視九電視機頂盒、樹莓派,或自己在阿里雲租虛機來建立自己的“公眾號”,以自己的DID發表文章,對自己釋出的內容負責,讀者可以打賞。

(2) WebRTC執行在Elastos Carrier(目前只有Android版)上,也就是說,自動調整頻寬的P2P影片通訊已經在實驗室裡跑通了,即將呈現在亦來雲elastOS瀏覽器裡面。

(3) Elastos的第四個支柱被稱為“ Elastos Services”,即亦來雲服務。包括去中心化版本的搜尋引擎、程式碼儲存庫等,以實現大資料的去中心化共享。雙週報裡說到,亦來雲社羣主導的去中心化的GitHub專案Gitella已經在規劃。亦來雲前三個支柱基本成型,第四個支柱才得以實施。

最終一個開源的新型網際網路不怕巨頭們來山寨,因為他們丟不起那人;也不怕李鬼來偷雞摸狗,因為服務和使用者的沉澱搬不走。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