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1日,一篇閱讀量為10萬+、點贊數為4.5萬的自媒體爆文《甘柴劣火》在媒體圈、學術圈甚至法律圈引發了激辯。
文章劍走偏鋒,直擊敏感的政治話題,以甘肅威武市一名記者遭受當地政府打壓事件為引子,揭露了黨政機關系統和新聞媒體監督之間的糟亂現狀。該文章因迎合了當前反腐打黑除惡的政治風向,從而引發了大量關注。該文作者,原新華社《瞭望東方週刊》主筆、《網路傳播》執行主編、無界傳媒執行主編黃志傑和他的個人微信公眾號“呦呦鹿鳴”也遂爾走紅。
然而,令黃志傑始料未及的是,財新網資深媒體人王和巖的一則朋友圈,詬病這篇文章“不花成本、不冒風險”就炮製出爆款,得到了眾多自媒體公號和媒體人的附和,演繹出一次眾說紛紜的《甘柴劣火》洗稿事件,也讓黃志傑揹負了洗稿甚至剽竊的汙名。
(一)新媒體環境下的內容無界之爭
△王和巖的朋友圈
王和巖在其朋友圈尖銳地指出,公眾號“呦呦鹿鳴”在文章中透過簡單的宣告引源就達到了免責竊取一手資訊的目的,字裡行間流露出他對這種無需消耗任何人力、物力成本就可炮製爆文、賺取流量的做法深惡痛絕。
△《甘柴劣火》宣告引源圖片
作為迴應,“呦呦鹿鳴”先是在朋友圈釋出了簡單的自辯,隨後又在公號裡嚴正發表宣告、予以反擊,例舉了二十多項在該文章中引用過的其他資訊源。
△呦呦鹿鳴的宣告
關於《甘柴劣火》究竟是“洗稿”還是“原創”的輿論爭議還在持續發酵,但實際上,此次財新網與呦呦鹿鳴之間的爭端,歸根結底是一場傳統新聞媒體與自媒體之間的較量。而較量的源頭,本質上集中體現了,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界定與如何評判“原創”的問題。這也是當下內容生產領域一個“無標準、無監管、無邊界”的老大難問題。
何為原創?何為正當援引?引用多少別人的內容才算合規?
何為抄襲?使用了多少別人的材料才算抄襲?
是不是隻要註明原作者就可以轉載別人的作品來為自己賺取流量?
何為洗稿?使用了多少別人的內容構成洗稿?什麼程度上的洗稿是侵犯他人利益、觸犯他人版權?
所有以上這些邊界,都是模糊的、隱形的、每一分鐘都有可能觸發爭議的。
(二)原創者的版權確權是剛需
黃志傑一手創辦的微信公眾號“呦呦鹿鳴”, 在成立之初就以原創長文成功逆襲,逐漸贏得了口碑和擁躉。它是2014年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傳播獎的唯一獲獎自媒體,但此次《甘柴劣火》事件卻令呦呦鹿鳴之前積攢的所有光鮮羽毛掉落了一地。
罪在哪方?在自媒體文章版權確權缺乏評判紅線的情況下,孰是孰非,無法定論。在內容同質化如此普遍的自媒體時代,如何給原創工作者保駕護航,是亟待解決和思考的問題。
2018年5月,《科技日報》曾以“自媒體進入高階抄襲時代,反洗稿大旗誰來扛?”為題,發文直指當前網際網路中偽原創生產鏈悄然興起的現象,並指出,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洗稿行為無異是掣肘原創變現,制約知識付費深入發展的一大病因。在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洗稿技術不斷升級,洗稿與反洗稿似乎已進入了持久的拉鋸戰。而在此時,發展反洗稿的區塊鏈技術顯得格外重要。
早在加拿大學者亞力克斯·塔普斯科特所著的《區塊鏈革命》一書中,區塊鏈在保護智慧財產權方面的作用就已經被認可。區塊鏈特有的“分散式資料庫”能為各類原創產品打下時間戳,併為每一類產品提供不可篡改的跟蹤記錄,這樣抄襲、洗稿、惡意篡改的成本也就隨之增加了。若在各大主流媒體建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散式資料庫,不但能確保原創產品的流動,還會讓原創作者得到實實在在的保護、不會受到惡意的篡改和仿造。這樣,原創作者能與文創產業的末端深入對接,產業鏈中可能存在的層層壓榨的現象也就少了。
“偽原創”的流行,是知識經濟發展必然會遇到的現實矛盾。而在未來那個資訊資訊爆發式發展的社會,光靠人力辨析洗稿行為是遠遠不夠的。區塊鏈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中,應承擔起底層支撐和技術引領作用。
(三)區塊鏈讓內容界碩鼠無處藏身
△鄒均
中關村區塊鏈聯盟副秘書長鄒均這樣說道:”在大資料時代,資料權益如何確權?數字資產如何實現安全的轉移?文化產業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侵權、版權、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問題,而現有的辦法比較難以及時地對其進行保護。”
但同時,鄒均也給廣大內容原創者點燃了確權希望的明燈,“區塊鏈可以為這些資料來確權,能夠保障其屬於真正的創作者。區塊鏈可以使創作者的權益變成價值,快速高效地流通、變現,而且能夠及時激勵那些對內容有所貢獻的人,杜絕抄襲和版權侵犯問題。”
鄒均舉例說明:“將區塊鏈系統應用在音樂創作保護上,每個人就都可以看到自己寫的歌帶來的收入,比如被下載幾次、音樂平臺引用幾次、商演幾次等。這些專案的時間和收入,都能被創作者實時獲知。這不僅將徹底扭轉創作者的弱勢地位,還會加大他們和使用者的互動,提高創作效率。”
創作者的權益得到保護,普通人甚至是最微小的奉獻者都可以參與利益分配。這給所有內容創作者,尤其是那些處於食物鏈底層的創作者,帶來了福音。
2018年5月20日, 工信部資訊中心正式釋出《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針對區塊鏈在版權保護方面的作用,白皮書指出:“藉助區塊鏈的不對稱加密和時間戳技術,版權歸屬和交易環節清晰可追溯,版權方能夠第一時間確權或找到侵權主體,為維權階段舉證。未來,如果數字產品都能夠被記錄上鍊、建立完整的數字版權產品庫,那麼維權和清除盜版產品的成本就能夠降低。”
其實,針對區塊鏈技術在版權保護方面的先天優勢,部分企業早已有所覺察,並相繼推出了落地應用。
2018年1月,重慶小犀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小犀版權鏈,透過組建小犀版權聯盟、對接版權中心、公證處和版權協會等組織,來進行版權確權、維權和用權三大業務。在侵權證據蒐集方面,小犀版權鏈可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海量檢索和機器篩選,如發現侵權行為,便向原創作者發出警告,並啟動證據留存,為後續的侵權糾紛儲存證據, 大幅度提高蒐集侵權證據的工作效率,降低存證成本。
2018年4月20日,安妮股份在2017年年報中稱,截至2017年年末,安妮旗下的“版權家”平臺,累計為專業版權人提供了百萬次的版權服務。同時,基於區塊鏈技術,也解決了海量版權隨時隨地快速存證的問題。
2018年7月,百度區塊鏈原創服務平臺--圖騰正式成立,首批圖騰區塊鏈版權登記證書也正式出爐。據百度官網介紹,百度圖騰採用自研區塊鏈版權登記網路,配合可信時間戳、鏈戳雙重認證,為每張原創圖片生成了版權DNA,可真正實現原創作品可溯源。 熊掌號原創保護計劃是圖騰輸出的第一個應用場景。
此外,國家數字音像傳播服務平臺——版權雲,在版權登記階段利用無鑰簽名區塊鏈技術對版權進行了存在性證明,可以為數字作品提供簡單、高效的版權登記服務。據2018年工信部白皮書的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4月份,版權雲線下已累計完成了400件作品登記,線上登記達到了13000餘件,版權登記數量呈高速增長態勢。
據艾瑞統計的資料顯示,每年僅由盜版網路文學造成的經濟損失可達80 億元人民幣,擴充套件到整個網路文學創作,其經濟損失可見一斑。區塊鏈是否能為原創作者驅走盜取內容、坐享其成的碩鼠,拭目以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