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境內備案區塊鏈資訊服務名稱及編號達506個 專家認為需建立統一標準和監管框架

買賣虛擬貨幣

本報見習記者 吳曉璐

  10 月 18 日,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簡稱“網信辦”)釋出了第二批共309個境內區塊鏈資訊服務名稱及備案編號。這是自2月15日《區塊鏈資訊服務管理規定》正式實施以來,網信辦第二次釋出備案編號,目前境內備案的區塊鏈資訊服務名稱及備案編號達到506個。

  某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實際上,自2009年區塊鏈應用比特幣以來,近10年裡,除了加密貨幣發行和交易之外,區塊鏈沒有得到大規模應用。

  2018年8月,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對15個國家的600 名公司高管的調查發現,有84%的公司對區塊鏈感興趣,但52%的公司的區塊鏈專案處於研發狀態,10%的公司有區塊鏈試點專案,只有15%的公司有正在執行的區塊鏈專案。

  業內專家認為,區塊鏈未廣泛運用的原因,在於區塊鏈自身的技術瓶頸及法律監管的不確定性等問題。

  雲象區塊鏈董事總經理鄧旭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首先,從技術來看,現階段區塊鏈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其次,從硬體條件上來看,區塊鏈的效能、節點規模和容錯率無法很好的兼顧;最後,如何確保上鍊資料的真實性,也是一個問題。

  鄧旭認為,要解決上述問題,一方面需要政府引導,建立行業統一標準;另一方面要保證每個節點上傳資料的真實性,需要從網路運營上加強,明確參與節點者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如是金融研究院高階研究員張楠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的區塊鏈應用,更多的還是呈現出一箇中心化的趨勢,面臨很多問題。首先是區塊鏈的效率問題,如比特幣的處理速度遠低於支付寶;其次,區塊鏈沒有通用的協議,形成了很多的“資訊孤島”;最後,是真實性問題。區塊鏈只對鏈上的資訊保真,但如果輸入的本身就是錯誤資訊,那麼區塊鏈也是會如實記載。

  在張楠看來,要解決效率問題,從根本上需要提升硬體速度;對於“資訊孤島”問題,需要建立通用的協議,目前一些區塊鏈企業做的域名,採用了網際網路的方式去解決,但是成效還有待觀察;解決真實性問題,則需要有配套的制度。

  “另外,需要警惕一些打著區塊鏈的口號,進行詐騙的行為。”鄧旭認為,為了防範金融風險,區塊鏈的應用需要監管,務必透過監管手段來引導。

  近兩年,政府對區塊鏈的監管主要是針對ICO。2017年9月份,央行等七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將ICO定性為“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且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公告要求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護投資者權益,妥善處置風險。此後,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和中國銀保監會等出臺一系列規範性檔案與行業自律章程。

  “中國政府的監管一直都是嚴控野生數字貨幣,打擊披著區塊鏈外衣的非法融資和傳銷,但是歡迎發展區塊鏈。”張楠如是說。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