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透過對比分析來闡述區塊鏈和網際網路他們的映象關係,你會發現這兩者有很多邏輯都是相反的,這也就導致了我們嘗試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創業的思路,乃至投資的思路都會和原來的網際網路方式有本質的區別。
三個萬億美元的預測
最近我與一位投資人在聊天時,他說區塊鏈現在很火,我們也很感興趣,但老覺得我和你們不是生活在一個世界,我們的對話好像不是用同一種語言,所以我不懂區塊鏈。
我也有同感,的邏輯可能與網際網路不僅是平行世界,他們是映象關係,有很強的對比性,網際網路是做資訊的傳輸協議,區塊鏈是做價值的傳輸協議,對資訊的處理和對價值的處理是完全不同的方式,由此帶來的投資的邏輯,創業的邏輯,商業的邏輯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隨著區塊鏈的發展趨勢,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比特幣的市值會超過蘋果的市值。雖然比特幣的市值越來越高,但比特幣在區塊鏈資產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小,這也是很容易理解,因為比特幣算是區塊鏈1.0,區塊鏈2.0都是基於區塊鏈發行的原生資產,這樣的資產在所有區塊鏈所佔的比例必然是越來越高的。
區塊鏈資產有什麼樣的發展階段呢?2009年我們認為是比特幣的發展時代,很多人認為區塊鏈原生資產的元年,因為大量的公司大量的專案發行了區塊鏈的代幣。到2020年我們預計區塊鏈不僅發行虛擬的資產,還會發行現實中的實體資產,基於這三個階段我們有三個預測,三個預測都是萬億美元的預測。
第一個預測是比特幣的市值將來會超過萬億美元;第二個是區塊鏈發行的非比特幣的原生資產,也就是所謂的位元資產會超過萬億美元;第三個是透過區塊鏈登記的實體資產,也就是現實中的債權、股權類的資產也會超過萬億美元。
我們2017年做了一個比原鏈的專案,也是針對第三個階段的,我們覺得這個市場足夠大。資產進化的階段我們可以認為是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資產的權益化,對資產進行確權整體轉讓,有點像資產的固態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資產證券化,ABS,資產變得可拆分,它的流動性更強了,我們可以理解為資產的液態。液態有一個侷限性,液態需要一個容器,這個容器就是一些資產的平臺,不能跨平臺流;
第三個階段就是資產區塊鏈化,只有進入區塊鏈化以後,每個機構透過私鑰來管理自己的資產,這個時候我們才認為資產真正進入到一個自由流動的一個階段,就是氣態的階段,瀰漫在整個空間,不受平臺的限制。
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麼影響呢?從個人的角度把自己的時間代替化,對於商家來說他可以把自己的積分、航空歷程、遊戲幣等等代幣化,對公司來說就是股權、債權等都將代理。
區塊鏈與網際網路的映象關係
接下來我要透過四個常見的問題來引入對比分析,來闡述區塊鏈和網際網路的這種映象關係。
第一個問題:比特幣會不會被競爭者取代?
5年前有人提這個問題,5年後還有人提這個問題,根本的原因還是停留在網際網路思維,沒有進入到區塊鏈思維,網際網路思維是怎樣的呢?網際網路的思維把區塊鏈理解為一種軟體。其實,我們這些區塊鏈從業者並不是這麼看待比特幣的,我們把它看作是一種協議。
在以下四個維度上,它們有本質的區別:
第一個維度,軟體。軟體必然有自己專利的壁壘,要構建自己的護城河,但對區塊鏈專案來說是越開源越好,希望更多的人使用它的程式碼。
第二個維度,開發主體。軟體必然有一個開發主體就是公司,區塊鏈專案的開發主體往往是一個鬆散的基金會或者是一個社羣。
第三個維度,升級方式。軟體需要不斷迭代升級,這也是提出這類問題人的邏輯,參照網際網路的發展歷史我們發現,比如說瀏覽器劇增,前期的競爭者被取代,這種邏輯在比特幣當中是不存在的,比特幣是一種協議,它的協議非常穩定,如果你要修改協議需要全網共識達成一致,這是非常困難的。
第四個維度,執行機制。如果你是一種軟體,顯然是可以停機的,可以停止維護的,對於區塊鏈來說它一旦啟動便不可停機,這是它非常重要的特性。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做區塊鏈的底層協議更有價值?
比原鏈也是做公有鏈,一個基礎設施。從架構來說做應用是要做協議,因為過去網際網路的協議都是非盈利組織維護它,但是區塊鏈是反過來的,是做協議層的掌握住最核心的價值,做應用層的並沒有做協議層的價值大,這是為什麼?因為傳統的商業模式是透過提升生產效率,再銷售。
對於區塊鏈來說是透過內製的系統,所以它天然會自發形成使用者、礦工、投資者這樣一個社羣、規模。而這個代幣的分配方式由這個協議的開發者直接控制,所以做協議層的人在區塊鏈的生態中掌握著最核心的價值。
第三個問題:為什麼需要挖礦?
這個問題也很常見,前段時間我在朋友圈看到阿里的高階經理說比特幣消耗大,最終會崩盤,但是看你怎麼思考這個問題。
第一,位元世界和原子世界是存在兩種屬性的,在現實世界中所有的東西都是隨機性的,在網際網路上,或者是在位元世界所有東西都是偽隨機。第二,在現實世界中是熵增的,也是走向無序化,在位元世界是負熵增,在現實世界中是正態的分佈曲線,在數字世界中是逆向分佈。第三,在現實世界中所有資源是競爭性的資源,比如說一瓶水、一本書,在數字世界所有的東西都是非競爭資源,一個文件我把它傳給我的朋友,我不能保證我消除這個副本。
為什麼比特幣需要消耗能源,因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要複製一模一樣的東西非常困難,可以表述出你要製造出完美晶體非常困難,要投入巨大的能源消耗。反過來,透過對比思維,我們就可以理解在數字世界中你要防止一樣東西被複制非常難,你要防止它被複制,保證它的競爭性,你要投入巨大的能源消耗。
第四個問題:區塊鏈的交易和支付寶有什麼不一樣?
我經常被人問這樣的問題,微信支付已經這麼方便了,我們為什麼還需要區塊鏈的交易呢?他們存在一個本質的區別是幣天,假設一筆錢在我錢包裡躺了1個月,我打100個幣到另外一個人上,幣天的含義本質是一種時間。
這個是典型的交易,比如120個比特幣對應著5.89這樣一個幣天的消費,這是支付寶與微信支付所沒有的屬性,支付寶的交易不會記錄這樣的時間,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我們對基於區塊鏈建立信用評價體系和螞蟻金服的信用評價體系是完全不一樣,這是一個傳統的信用評價模型,好評就加1分,差評就減1分,這是一個典型的累加模型,這個模型有什麼缺點呢?就是不防刷,刷信用會非常的泛濫,他之所以不防刷的本質是因為它的交易成本幾乎等於0,而且它不區分從A帳戶到B帳戶,從B帳戶到A帳戶。
最後我再透過一個對比的分析來解釋一下區塊鏈上的交易和支付寶的交易有什麼不一樣。
第一點,區塊鏈的信用是來自區塊鏈資料本身,它不需要大資料,只需要直接的資料。支付寶的信用是需要大資料來區分真實交易和作弊交易的,但是區塊鏈的信用評價模型是不需要區分,你可以去刷信用,你刷不上去,你可以刷差評,也刷不下去,保證你的資料是真實可靠,不需要大資料的輔助。
第二點,所有權,螞蟻金服的信用並不屬於使用者本人,而是屬於平臺,但是區塊鏈的信用,使用者是掌握信用的絕對專屬權。信用屬於使用者本人,我可以透過自己的私鑰向銀行或是機構證明自己的帳上的餘額,以及所有的交易都是屬於我,這個是可以驗證的。
第三點,區塊鏈是屬於本人的。在天貓的一個皇冠的店鋪,我可以透過修改手機號,修改密碼把這個店鋪賣給別人,這其實就是信用的欺詐,但是區塊鏈的信用是不可交易因為是私鑰的,私鑰一旦生成就永遠屬於你個人的,我有一個信用很高的地址,我不可能把這個地址賣給別人,因為我不能保證我把這個地址賣給你的時候我在其他的介質上銷燬這個私鑰。
第四點,適用範圍,傳統的只是侷限於內部,區塊鏈的信用是跨平臺的。如果將來區塊鏈技術真的被廣泛所接受,這些所有的平臺都將支援你登入,因為你可以透過私鑰證明你的身份。
第五點,時空性,區塊鏈的適用是跨時空的,沒有國境的限制,也沒有時空的限制。傳統的這些信用有現實性也有地域的限制。
所以我透過對比分析來闡述和網際網路他們的映象關係,你會發現這兩者有很多邏輯都是相反的,這也就導致了我們嘗試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創業的思路,乃至投資的思路都會和原來的網際網路方式有本質的區別。
更多區塊鏈數字貨幣資訊:http://www.qukuaiwang.com.c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