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Aholiab
出品 | 區塊鏈大本營(Blockchain_camp)
Bruce Pon,座標德國柏林。BigchainDB聯合創始人、CEO,區塊鏈早期創業者之一。
在網上能找到的Bruce的資料並不像其他區塊鏈技術明星那麼多,但每次看到他的影片和資料,總是一副精力充沛且自信的表情。
在接觸區塊鏈之前,Bruce有著10年全球銀行的工作經驗,在歐洲、北京、上海等銀行都任職過。同時,他也曾在MIT斯通管理學院學習。
由於有銀行的背景,Bruce對比特幣的理解更為容易,他認為比特幣就是「讓每個人都擁有一個銀行賬戶」。因此,早在2013年,Bruce就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非金融區塊鏈應用專案Ascribe.io,目的是幫助每個人在全球範圍內銷售自己的創意,讓每個人都擁有獨一無二的數字化收藏品。這一理念比後來的「以太貓」(Cryptokitties)提前了整整5年。
後來,Bruce發現業務處理能力成為了比特幣發展的瓶頸,因此成立了另一個專案——BigchainDB,目的是幫助企業實現去中心化儲存、資訊不可篡改以及資料傳輸等業務。
在柏林這樣一個歐洲區塊鏈產業重鎮,擁有以太坊基金會、Parity Labs、Gnosis、Cosmos (Tendermint)等一些列明星光環的區塊鏈公司中。BigchainDB仍然格外耀眼,從2016年2月釋出至今,已經先後服務了多家政府和巨頭,如印度、荷蘭、新加坡政府;羅氏;聯合利華;強生等。
而BigchainDB,更是成為了國內很多開設區塊鏈課程的高校的必須掌握的技能。
不久前,區塊鏈大本營(blockchainDB)獨家專訪了BigchainDB聯合創始人兼CEO Bruce Pon,聽他談了更多關於BigchainDB和區塊鏈的思考。
“區塊鏈是由一群對西方銀行體系失望的人發起的”
營長:是什麼讓你從銀行業轉到了區塊鏈行業?
Bruce: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有10年是在全球銀行包括歐洲和亞洲的銀行工作,我曾經在北京和上海的銀行任職過。從銀行的工作經歷中我收穫頗豐。銀行授信給個人和企業,給他們以貸款和資金,支援自身的業務發展。
之後我進入麻省理工斯通管理學院,學習數字化和技術趨勢。在哪裡接觸了區塊鏈。在麻省理工畢業之後,我有一種強烈的渴望要進入這個大施拳腳。2013年,偶然接觸到比特幣之後,我就賣掉了自己的創業公司,開始走上區塊鏈這條路。
進入區塊鏈行業的5年多時間是非常精彩的。我從未敢想象,區塊鏈會發展地如此之快,要知道,區塊鏈開始非常邊緣化,只是由一群對西方銀行體系失望的人發起的。
營長:目前德國區塊鏈的發展情況怎麼樣?相對而言,你如何看待中國區塊鏈的發展?
Bruce:德國柏林是區塊鏈發展的重心城市。這裡有以太坊基金會、Parity Labs、Web3 Foundation、IOTA基金會、Cosmos (Tendermint)、Gnosis、Simple Token和其餘一些知名的區塊鏈專案。這些專案共同驅動著區塊鏈技術的進步。區塊鏈生態系統很強大,因此我們可以分享協作,共同研發新技術。
在中國,創新步伐也非常迅速。區塊鏈是一個新的技術,整個世界需要攜起手來,單個國家無法壟斷區塊鏈發展。有很多非常棒的專案和業務模式來自中國,我們需要與這些專案更好地協作。
營長:你的第一個區塊鏈專案是Ascribe.io,是在2013年建立的。當時很多領域都很火,例如遊戲或人工智慧等,你為什麼沒有選擇當時很火的技術領域,反而選擇了區塊鏈這個相對冷門的領域?
Bruce:因為我的金融背景。我當時認識到了區塊鏈給金融行業帶來的改變,也可以應用與智慧財產權。
很多人需要銀行服務,但卻無法獲得,而比特幣讓每個人都擁有一個「銀行」賬戶。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創意領域和智慧財產權。如果每個人能用自己的「銀行」賬戶來記錄或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理念,那會發生什麼?答案是,每個有電腦的人都可以擁有並在全球範圍內銷售自己的創意。
目前我們看到的區塊鏈趨勢是向非同質化代幣發展,類似的案例還有加密貓、Lusko時尚產業分散網路等虛擬收藏應用。但Ascribe.io比它們要超前5年的時間。
隱私、透明、所有權,三者兼得
營長:BigchainDB與傳統資料庫最本質的差別有哪些?
Bruce:BigchainDB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資料是可以被擁有、控制以及轉移的。
正如比特幣,如果你能夠像轉移比特幣一樣把智慧財產權、設計和資料轉移給他人,那麼你已經不僅僅是轉移一份文件的影印件,而是也將該檔案的法律權利連同檔案一起,轉移給了別人。
傳統資料庫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傳統資料庫譬如MongoDB、Cassandra等會由系統管理員控制資料。一旦資料進入資料庫,資料就會由平臺方擁有,而不是由建立資料的個人擁有。我們已經數次見證過,平臺方單方面修改規則,從而對外部開發者和使用者不利。
目前我們聚焦於使用區塊鏈、智慧合約、代幣來激勵個人和企業來分享資料。
營長:BigChainDB可以與以太坊、IPFS分散式檔案系統等協同,你是如何做到不同系統之間完全相容的?
Bruce:事實上,每個平臺都在各自獨立的生態系統中執行。BigchainDB是後設資料儲存,IPFS是物件儲存。要使去中心化系統得到更廣泛的採用,開發者的工作應該更簡單。
左中右分別為:中心化雲端計算生態、BigChainDB用作去中心化資料庫獲得去中心化能力、BigChainDB與完全去中心化技術堆疊的結合
不過,使用者體驗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挑戰,因為人們總是誤以為他們可以重設密碼,或者管理員可以幫助他們恢復資產。在區塊鏈世界裡,使用者要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金鑰和資產,因此我們還需要做很多教育工作。
營長:有些開發者質疑,隱私、透明和所有權三者無法做到同時兼得,你是如何看待這一點的?
Bruce:區塊鏈就可以讓你三者兼得呀。
一方面,隱私可以透過匿名地址得到保證。只要使用者用新的地址進行每筆交易,他們可以完全保護隱私;
另一方面,透明性也可以得到保障,這是由於每筆交易都在區塊鏈上得以記錄。如果你知道來源或目標地址,你就能擁有100%的透明度,而其他人則不行。
最後,所有權是區塊鏈技術與生俱來的優勢。一旦你擁有一個地址的金鑰,你便可以擁有該資產。
在Ocean Protocol中,這個理念也適用於資料,一旦資料來源被確立,該資料就是可追溯的。隱私可以得到保護,依託於所有者防火牆,資料可以進行計算,資料是安全的。資料所有者可以對資料註冊,定價,並使用智慧合約享受相應的權利。
營長:BigchainDB可以看做是分散式資料庫與傳統區塊鏈的結合體,這種模式下,是否會催生出全新的應用場景?
Bruce:我認為作為通用型資料庫,BigchainDB在將資料轉化為資產方面有更大的探索空間,比如能源信用、智慧財產權、供應鏈資料、金融資料,等等。
目前,我們也與各種企業和創業公司一起,合作了50個專案。其中有一家中國的公司執行著1,500個BigchainDB的節點,將各種媒體內容傳遞給不同的使用者。所以,我對區塊鏈技術和其未來的長期潛力充滿希望,區塊鏈會賦能更多人,使其更好地把控資料和智慧財產權。
16ZB的資料正在被浪費
營長:請談談Ocean Protocol專案成立的原因。
Bruce:2016年,網際網路資料量為16ZB(1 ZB = 1,099,511,627,776 GB),其中只有百分之一的資料被分析和利用。到2010年,每個人每秒鐘都會產生1.7MB的資料。
但這麼龐大的資料量,被利用和觸達的卻十分有限。由於隱私和安全方面的考慮,人們對於資料的分享十分謹慎。
另一方面,很多領域都離不開資料,比如AI模型訓練,可以帶來更精準的廣告,以及更多的流量和收入,但目前這些好處只掌握在Facebook、Google等巨頭中。
利用資料訓練自動駕駛模型,使自動駕駛更加安全
Ocean Protocol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利用區塊鏈和智慧合約,實現資料的第一時間分享,並且保護使用者的隱私。
營長:Ocean Protocol和BigchainDB的區別是什麼?
Bruce:Ocean Protocol是人工智慧和資料的交集。BigchainDB聚焦在純粹資料的儲存和控制,而Ocean Protocol則是一種延伸,將其他型別的人工智慧服務,包括演算法、模型、計算資源和處理等等涵蓋進來。
Ocean Protocol讓資料科學家可以建立資料服務途徑,從本質上來講是一步步的解決方案,包括管理資料,應用模型,獲取計算資源和其他服務,從而能夠解決問題。
我們與新加坡政府,以及羅氏、聯合利華、強生和X-Prize團隊攜手,幫助私有的和公有的組織來獲取資料並分享資料。
營長:能分享一下Ocean Protocol的經濟機制的設計原則嗎?
Bruce:Ocean Protocol中的原生代幣是Ocean Token,它可以作為部分網路交易驗證服務的回報被髮放。代幣可以體現資料和服務的權益,一旦資料或服務被出售,所有者就可以獲取一定份額的收益。代幣可以作為資料的質量和獨特性的保證。
為了讓大家更多瞭解激勵系統的設計規則,我們創造了一個全球範圍的社羣#TokenEngineering,這裡大家可以找到代幣設計的最佳實踐和例證。
Ocean Protocol的v1測試版將在本月底釋出。Ocean Protocol首次為使用者提供了可以建立資料交易和資料服務的基礎。數字經濟正在崛起,我們需要確保激勵系統穩健可靠,歷經考驗。此外,基於Ocean Protocol的激勵系統將於明年開啟。2019年的重點是在Ocean Protocol之上允許創新和市場交易,並與政府和行業合作伙伴攜手開拓使用案例。
營長:最後,能對中國的開發者說幾句寄語嗎?
Bruce:繼續努力,應用各種知識建立應用,讓區塊鏈的力量在更大範圍內發揮出來。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充滿創新技術的領域。前路漫漫,我們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