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的矛與盾(下) DeFi革命之前 這些問題不得不解決

買賣虛擬貨幣

如今,DeFi類專案以迅如破竹之勢連破總市值20億、30億美元大關,在眾多區塊鏈美好故事停更之後,老牌公鏈以太坊老瓶新裝地描繪了一個新故事:全球去中心化金融結算層。

雖然我們認為DeFi確實能帶起一輪區域性性小牛市,甚至有可能成為下一輪大牛市的啟動引擎,但是也就僅此而已了。想要寄希望於DeFi來改造、革新乃至顛覆金融行業,目前道路尚遠,修行尚淺,它面臨很多的瓶頸不得不考慮。

DeFi受制於效能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DeFi活動都搭建在以太坊網路之上,而以太坊的效能瓶頸一直是比較突出的問題。

時至今日除了MarkerDAO、Compound等少數明星專案外,大部分專案的流量和資金沉澱都還非常少,而且抵押借貸類專案佔比超過70%,所以目前很少有人詬病DeFi效率相關的問題。但是3.12黑天鵝事件目前還歷歷在目,當日以太坊價格暴跌之後,繼而引發眾多 DeFi 借貸協議中的抵押品價格迅速下滑,觸及警戒線,進而面臨大規模的清算,由此導致的交易量激增、網路堵塞,引發了像MakerDAO這種知名專案出現了嚴重的資不抵債問題,說明網路吞吐量對於DeFi專案的影響至關重要。

DeFi被人們寄予厚望,但是在這次全球金融風暴中,它的表現差強人意,面對流動性枯竭和網路擁堵的問題,我們不得不思考DeFi的發展規模會不會有上限,因為目前市場過於依賴以太坊這條底層公鏈,但幸運的是以太坊也在緊鑼密鼓的按計劃升級,不至於讓人絕望。

DeFi安全問題

伴隨著DeFi高速發展的一直是各類安全事件,在程式碼即規則的世界中,尤其是涉及資金的金融領域,一個不小心或者不嚴謹就會引來大量駭客的光顧,代幣被盜、濫用漏洞已經成為DeFi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了。

僅僅上半年,就有多個DeFi專案出現過嚴重意外或者遭遇過駭客的攻擊。

2月份,駭客使用Aave閃電貸款和Uniswap交易所,以極低的手續費作為本次攻擊的成本,在短短一個區塊(約15 秒鐘左右)的時間,利用閃電貸款貸了大筆資金,然後囤一筆WBTC,利用槓桿交易拉高WBTC價格後拋售,經過一系列操作,駭客套取了高額的淨利潤。

4月份,Lendf.me遭到攻擊,駭客透過穩定幣imBTC利用已知的ERC-777漏洞盜取了2500萬美元的使用者資金,幸好駭客不小心洩露了身份資訊,於4月22日全額退還了資金。

類似的案例數不勝數,幾乎每個月都有幾起DeFi專案出現安全方面的問題。作為去中心化專案,DeFi的每個智慧合約裡都可能承載了大量使用者的資產,而且專案程式碼都是開源的,專案方如何能保證自己的產品不出現BUG,讓使用者放心的使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對於自身安全技術實力不強的專案方來說,想要保護使用者資產、增強DeFi網路安全效能,首先必須充分對自己產品可能存在的風險有深刻的理解,這樣才能在危機來臨的時候處理它們,而且必須要和區塊鏈安全公司進行合作,進行全面的外部安全審查、使用原始程式碼、啟動測試網來保證安全。

安全事件頻出的背後,是基礎設施不完善以及DeFi處於早期階段的典型症狀。

DeFi受制於CeFi

面對相當成熟的CeFi(中心化金融),DeFi就像是一個嬰兒,暴露出的問題著實不少,以目前的狀況是無法用DeFi和CeFi做比較的,我們只能研究它們的模式來幫助DeFi尋找更好的發展方向。

我們對比了幾種CeFi與DeFi的模式後發現,很多金融問題都可以嘗試透過去中心化去解決。

比如說一家公司透過區塊鏈發行債券,區塊鏈是無法擔保這家公司到期一定還本付息的,但我們無需強求一次性解決所有“信任”問題,透過區塊鏈智慧合約自動執行資金資產實時跨多家機構結算,而債券在轉賣時能保證資產真實性,就已經能給金融體系帶來價值了。

換句話說,很多金融應用場景下,都可以利用DeFi進行一定程度的替代,前提是DeFi需要先解決自身的弊端。

很多人都說區塊鏈天生就是為經濟系統和金融系統服務的,可是目前的使用者量卻說明了很多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在大部分人都嚷嚷著DeFi就是未來的情況下,真正使用DeFi類產品的使用者還是非常少的,面對傳統金融領域動輒幾百幾千萬的使用者量來說,實在是相形見絀。

還是那個最基礎的問題:入門門檻高、使用者體驗差。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各類區塊鏈落地產品,當然也包括DeFi。

使用者少最直接的問題就是流動性枯竭,很多DEX(去中心化交易所)都在努力尋找解決流動性不足的辦法,沒有流動性就無法給使用者來帶優質的交易體驗,使用者自然不會選擇這種交易所。

傳統的交易所可以引入做市商,DEX怎麼辦呢,現在比較流行的解決方式是引入AMM(自動做市商),Balancer和Uniswap都屬於此型別的DEX,AMM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解決了DEX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不過隨著大家對AMM的深入使用,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呈現在眼前,那就是關於“無常損失”。簡單來說,假設你為ETH-DAI代幣池提供流動性,但如果ETH漲得很快,那麼你為代幣池提供流動性獲得的費用收益,可能還不如直接持有ETH帶來的收益,直白點就是,做AMM的收益有時還不如持幣待漲。

所有的做市提供商都是逐利的,沒有足夠的利益吸引,說明這個模式沒有成為定局,流動性提供者對平臺本身沒有太大的粘性,這個問題是需要DEX們思考的。

當然,DEX目前只佔整個DeFi生態的一小部分,目前DeFi生態真正在發展的,是抵押借貸領域。

所謂的抵押借貸無非就是為使用者提供槓桿,對於大多數交易者來說,槓桿的兩個最重要特徵是可用槓桿的量和成本。在這兩個方面,DeFi都不如CeFi。

DeFi提供的可用槓桿更少。DeFi的槓桿量是有限制的,因為其存在延遲(15秒的區塊時間)。為什麼較高的延遲會降低最大槓桿作用?考慮到加密資產波動性和伴隨15秒區塊時間的連鎖清算風險,很難提供高槓杆的產品,如果你自身是一名交易者,你應該清楚,大部分人的槓桿都來自中心化交易所。

想要真正把DeFi發展起來,只有把產品做到足夠人性化且具有吸引力,人們願意主動去接近它,使用它,人類才算真正能夠開始在區塊鏈世界進行金融活動,否則一切都只是空談而已。

結語

每一次新概念的崛起與發展都會勾起資本家的嗅覺,當資本歡呼雀躍地衝進這個藍海時,會營造一個美好的未來並且讓普通人能參與其中,隨著Fomo情緒推動至高潮,資本滿足地離開,只留下了一堆散戶的屍體還有一場真正的競爭。

DeFi看起來正在走這條路,想起雙城記裡的一句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這也是最壞的時代。“好”是在於新概念的出現,讓未來金融充滿了更多可能。“壞”則在於我們很多人的認知和心態,無法面對如此“美好”的金融變革,太多人透支了未來的預期,忽視了當下的問題。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