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區塊鏈
從入門到精通,看我就夠了!
不知不覺間,就要到2019年的春節了。與2018年春節期間行情一片大好、圈內微信群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不同,2019年的區塊鏈顯得異常冷清。
2018年對於很多區塊鏈投資者是印象深刻的一年。這一年,很多人的財富大縮水,18年年初熱度高漲的區塊鏈,到了18年年終顯得無比寂寥,似乎從赤道走到了南北極,冷得讓人心慌。
對於從業者也一樣。無論是礦工、自媒體還是專案方;關機的關機,裁員的裁員,破產的破產。
當然,也有不少專案,在熊市中選擇堅守,依舊按照原定路線,持續開發,更新程式碼,拓展市場。這樣的團隊,不會單純地對投資者講“團隊在做事,不要看價格,拿住”;在熊市裡,投資者的眼睛更加雪亮,更知道哪些團隊在踏實做事。
18年年初的那張表格,想必不少使用者記憶尤深。“十大天王”帶給多少人無限美好的遐想,而現在看來,當初的遐想變成了“瞎想”,10大天王已然變成“十大天亡”。
如果讓讀者在這張表單裡挑出兩個還算配得上“天王”二字的專案,不出意外的話,得票最多的應該會是下面兩個專案:
其中之一應該是第一個實現了分片技術的公鏈Ziliqa,雖然只是簡單的交易分片,但畢竟先拿出了成功分片的測試網路,跑出了幾千TPS。
另一個,則是本體。無論是4,5月份與EOS領漲,引領大盤向上,還是節點競爭的火爆程度以及熊市中相對於上表中其他專案的幣價抗跌程度,本體網路應該無愧“天王專案”的稱號。
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本體在2018年的發展歷程:
2月,釋出生態白皮書
3月,釋出測試網路
4月,釋出第一版路線圖
6月,主網上線
7月,Bounty Program 上線
8月,音樂與通訊領域生態拓展
10月,爆款遊戲雲鬥龍第一時間在本體平臺上線
11月,本體駭客松
在11月之後,本體在做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扒一扒。
本體要做的事想必很多讀者並不陌生,但也許很多人對本體有一點認知誤區:認為本體只是一個分散式融合的信任體系,單純聚焦於信任。
其實不然,體系化、流程化、一體化的分散式信任網路,只是本體的一半。而另一半,則是本體自身與ETH2.0、EOS等專案一樣,是下一代底層平臺型公鏈的一個極富競爭力的選手,這在其第一版路線圖得到了淋漓盡致地體現:
根據路線圖,在鏈網分支下,本體進行到了蘇格拉底階段,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部署分片技術。
在說本體的分片技術之前,我們先大概瞭解一下ETH的分片歷程。
ETH在2017年暴露出了嚴重的效能問題之後,公鏈擴容便引起了所有區塊鏈從業者的重視,也演化出了幾條不同的路線。
其中一條是,主張鏈下擴容,也就是大家常說的Layer 2擴容。將絕大多數的交易搬到鏈下,代表技術有狀態通道,以及側鏈。其代表專案,有比特幣的閃電網路,以太坊的雷電網路,以及正在開發的獨立擴容專案Liquidity Network等。
另一條,則是主張鏈上擴容,主要技術便是分片,其代表專案有ETH2.0、Zilliqa等,本體網路走的也是這條路線。
兩條道路各有優劣,鏈下擴容的歷史較為悠久,自2014年起,閃電網路的概念便被人提出,邏輯上非常容易理解,在過去兩年也是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鏈下擴容的難度實施起來相對較低,因為並不需要在鏈上做太多更改。但鏈下節點發展到極端的情況下,是否會形成各個大節點把持交易,從而犧牲掉了區塊鏈最為重要的“去中心化”,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
分片路線是2017年才剛剛進入了人們的視線,概念理解起來也非常簡單,原本由一個節點處理的資料,分片則是把資料切割開來分散到多個節點並行處理,由此大大提高鏈上吞吐速度。
傳統區塊鏈之所以安全,資料無法篡改,在於每個節點都完整地備份了鏈上資料。分片之後,每個節點掌握的資料不同,這對如何安全地在分片之間形成共識,構成了很大的挑戰。這也是鏈上擴容技術難度更大,整體研發較慢的主要原因。
本體選擇的是更具挑戰的分片路線。下面我們就來重點介紹一下本體的分片技術。
分片技術最終要達到三層實現:
1、網路分片
2、交易分片
3、狀態分片
其中第一、二層,在當前主打分片的公鏈上已經基本實現。
而第三層狀態分片,由於狀態機制下,合約的依賴性問題,並行執行合約是個比較棘手的難題。當前分片賽道的各競爭對手,包括本體,都在緊鑼密鼓地開發著,爭取能夠早日實現。
我們一層層來看。
1、網路分片。網路分片較為簡單,但也最為重要,算是其他兩層的地基。
網路分片,透過隨機抽取出特定數量的節點,建立成一個分片。當形成多個分片後,分片中自行建立共識,對交易進行確認。這些分片可以同時、平行地處理相互未建立連線的交易,提高網路併發量。
本體的網路分片採用層次化的網路架構,每個分片的網路相互獨立管理,每個節點透過質押參與不同的分片網路中。關於質押,在下文提到ONG(本體網路上的燃料代幣)的時候會給出詳細解釋。
2、交易分片。不同交易將只在不同的分片中執行,每個分片執行獨立的共識演算法。
本體交易分片以智慧合約為基本單元,每個智慧合約都執行在某個分片網路中,呼叫智慧合約的交易需要傳送到對應的分片網路中處理,以此實現交易分片。
3、狀態分片。這也是最為複雜、最具有挑戰性的一種分片機制。整個儲存庫被分開,分別放在了不同的分片上。每個分片儲存自己分片中的所有資料,而不是整個區塊鏈的狀態。
本體分片中,所有服務都以智慧合約的方式實現,智慧合約的狀態資料也只在對應的分片網路中儲存,以此來實現狀態分片。
在瞭解了分片技術之後,我們再來介紹一下,底層公鏈當前的DApp現狀以及激勵問題。
底層公鏈技術是根基,而生態則是枝葉。沒有生態的公鏈,根本沒有存在的意義。
目前的各大公鏈,除了ETH、EOS與TRON,其餘的公鏈上要麼基本沒有DApp,要麼DApp日活使用者很少甚至沒有。
即便是剛才提到的三條公鏈,ETH的DApp基本以去中心化交易所為主,EOS與TRON上面排名靠前的DApp則幾乎是清一色的“菠菜”專案,日活使用者也多是羊毛黨,這和我們當初想像的場景,相距甚遠。
這跟18年整體的熊市大環境固然有關。但更關鍵的原因可能是:公鏈技術還不成熟,以及整個生態激勵閉環不夠合理。
對於垂直公鏈比較瞭解的朋友應該都聽說過這句話:除了技術之外,通證經濟模型的設計,是整個專案成敗的關鍵。
而對於底層公鏈的初期發展來講,在解決了技術問題之後,DApp生態的激勵模型,則是整個生態成敗的關鍵。
曾有一些底層公鏈專案砸重金激勵DApp開發,卻因為激勵模型不合理,導致提交的DApp基本都是羊毛黨的作品,雖然DApp數量一度遠超ETH,真正的日活使用者卻幾乎為零。
由此可見,合理的激勵機制有多麼重要。就如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的觀點,當前人類社會絕大多數的經濟活動,可以說都是基於“激勵”二字。區塊鏈當然也不例外。
對於目前整個行業DApp激勵不理想的實際情況,本體網路對於DApp開發是否有獨特的激勵機制呢?
有了前車之鑑,本體在設計DApp的激勵機制上可謂別出心裁,以下四條綱領性機制,讓人看到了本體想要打造區塊鏈世界的“App Store”的野心。
1、開發者享受交易分成
蘋果的App Store之所以火爆,除了iOS的良好體驗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開發者參與到了平臺的收入分成(一般是3/7開)。於是乎做出一個爆款App,比如憤怒的小鳥,將能得到數額巨大的分成,這對於開發者的激勵無疑是巨大的。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正如我們所見,雖然很多的App在App Store上可能並沒有掙到多少錢,但誰知道下一個憤怒的小鳥誕生於誰之手呢?所以他們還是願意留在App Store上,這也導致App Store上的良性競爭:App越來越多,越來越美觀、好用。App Store 生態因為好的激勵機制一步步走繁榮,與競爭對手的差距越拉越大。
本體的DApp開發者的激勵和蘋果對App開發者的激勵很相似。在本體主網上執行DApp所產生的底層平臺交易手續費(以ONG結算),開發者將按比例直接分成。本體提議將分成設定為五五分成,但最終分成比例由社羣成員達成共識後決定。
在這裡要提一下ONG的作用,熟悉NEO的朋友都知道,NEO使用的是雙令牌結構,NEO+GAS。本體也是一樣,使用ONT+ONG。
ONG代表網路的使用權,網路中的交易、儲存、部署、智慧合約的執行等等均需要消耗ONG。
ONT是管理代幣。總計10億枚ONT在創世時生成,且不可分割。ONT持有者有權就本體網路內的事項投票,並且可以得到系統產生的ONG。
2、交易激勵 + 不鼓勵博彩
上學的時候,要是考了班上前幾名,會等老師的表揚,父母的讚許,還會有獎學金。工作之後,公司對優秀員工也會給出相應的獎勵。
本體網路亦如此,設立了Ontology Foundation——用於獎勵優質DApp的專用基金。對於每週和每日活躍度排名前列的DApp,進行激勵分紅,出類拔萃的DApp應用,除了獲得交易分成之外,還有獎勵可拿。
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作為國內知名的底層公鏈,本體深知怎樣的DApp才會對整個區塊鏈行業做出正面的推動作用,因此,博彩類DApp暫不在此次激勵範圍內!
3、開發激勵
俗話說,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很多好的創意,經常因為缺乏第一筆啟動資金,而無法轉換成產品。為什麼VC(風投)是個外人看起來特別高大上和高回報的行業?因為有了他們,很多創意和技術,才有機會變成改變我們生活的產品或偉大的公司,比如谷歌、阿里巴巴等。
本體專門設定的開發者激勵計劃——DApp Bounty Program (DApp開發借款計劃),正是為此而生,幫助那些優秀的構想落地。具體計劃如下:
1)鼓勵提交優秀的DApp專案,評選透過的DApp將獲得開發激勵支援與宣傳推廣支援。
2)本體為優秀的DApp專案以借款的形式提供開發和運營經費,並約定在借款到期時提供有利於開發者的選擇性還款方案。
4、技術支援+ 市場支援
說了這麼多,似乎都是在說生態。然而正如前文提到的,對於底層公鏈來講,技術才是根基。
DApp開發團隊,在選擇底層公鏈時,技術才是應該考慮的第一權重因素。
本體不僅是國內知名和領先的底層公鏈,除此之外,其為了更好地推動生態發展,本體將對優秀DApp與Ontology整合,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援,並可根據DApp的特定需求,進行底層平臺的定製化功能支援,徹底免除開發團隊在整合方面的後顧之憂。
有了技術的保障,生態的開枝散葉也還需仰仗市場宣傳力度。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觀念在網際網路時代顯得過時,資訊傳播速度急劇加快,宣傳效應被成倍放大,產品的宣傳和技術缺一不可。
本體在市場支援上,依舊做出國內公鏈先驅者的姿態。對於優秀的DApp,除了提供技術支援,還將藉助本體自身廣泛的社群覆蓋面和影響力,幫助專案方做市場宣傳。本體覆蓋社群使用者超過20萬,且涵蓋11種中外社交媒體平臺多達30多個社群或頻道。有如此的資源優勢,優質的DApp不用擔心被埋沒。
2018年初很多人所期待的區塊鏈行業DApp大爆發,並未如期而至。在這個區塊鏈的寒冬裡,本體激勵計劃是筆者目前看到的,非常合理、完善的DApp開發者激勵計劃。
希望本體透過別出心裁、豐厚且全方位扶植的開發者激勵計劃,能孵化出優質的DApp,影響行業內的DApp往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並吸引更多優秀的開發者,做出真正落地,對我們生活有所幫助的DApp來。
新的一年,讓我們拭目以待!
你覺得目前一壇死水般的DApps該如何啟用?除了最佳化激勵機制,你還能想到哪些方式?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End——
『聲明: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白話區塊鏈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