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J.P Morgan用了一種聯盟鏈——Quroum,來發行與美元等值的 Token,提供給體系內的金融機構使用。
近期, Hyperledger 也要與 Visa 合作,推行區塊鏈數字身份。這些聽起來離我們很遙遠,卻如此中心化、龍頭企業主導的場景,為什麼要匯入區塊鏈技術呢?
首先,公有鏈目前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其次,聯盟鏈在區塊鏈技術產業應用落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最後,在參與者有合作意願的前提下,能用聯盟鏈搭建更可信的數字資訊 。
聯盟鏈非常適合有某些絕對優勢的企業或金融機構來當領頭羊做嘗試,目標應以長期的投資報酬來做設定,與現有解決方案進行比較,成本效率的分析是目前推動的第一關卡。
01 什麼是聯盟鏈?在於是否為“限定”的參與者
知名的比特幣和以太坊都屬於公有鏈,給“每個人”一臺電腦,都能有一樣的權利。這裡有海量又熱情的開發者大神、成熟的 DApps 和專門的 VC,這裡面的團隊和專案對去中心化以及為什麼要用區塊鏈,有很充足的認知。
公有鏈是一間給所有人的大型遊樂場,多數成熟的應用和大框架是偏向大眾使用端的題目,下面是以太坊現有較為先進和成熟的應用或框架:
裡面大多數是金融相關的題目,DAO-based bank、Open-Source bank 和 Decentralized bank,在這個世界裡面幾乎沒有傳統銀行。在這裡,我們期待孕育出下一代革命性、現象級的產品或服務。
聯盟鏈是需要註冊許可的區塊鏈,是設計給“限定的參與者”來玩的一套規則,許可鏈(Permissioned Blockchain)是個更精準的說法。而不管是鏈上資料的訪視權,還是誰能參與架設節點和誰能部署智慧合約,都是可以在聯盟內設計的。這邊所說的聯盟鏈,以下幾個知名的作為參考:
• Hyperledger:正在打造不分行業的企業級通用區塊鏈開源框架。目前全球與 IBM 合作區塊鏈的概念性驗證(PoC)已超過400 個案例。
• Quorum :金融業大佬 J.P Morgan 推出的,基於以太坊的技術框架,改成適合在金融產業使用的。架構上支援“唯一公帳本”及“私帳本”並存,在金融產業有指導性的地位。因為基於以太坊,能在智慧合約、協議層級能共用許多以太坊生態系的最新進展。
• R3-Corda:為金融行業而生,主張是將現有的業務系統進行結合,而非整套重新打造。跟公有鏈用大眾孕育出應用的發展方向相比,聯盟鏈這邊反過來嘗試,更有針對性的以企業間協作為主要的應用案例。專案發生的機會,多是企業間的協作平臺,用區塊鏈來做過往傳統伺服器做不到的事。
若不在此公司,或對業務流程有一定的瞭解,大眾不一定會有感覺。只覺得是某某銀行、某某公司發的新聞稿。平臺實際的成敗經驗,也不一定會被公開讓大眾檢視和學習。
02 適合匯入區塊鏈的通用場景
不少企業在匯入過程中,用舊有的思維去設計整套系統,做完卻回答不了 “為什麼要用區塊鏈?”那麼,哪些場景適合區塊鏈的匯入呢?
需要多方共同儲存資料
需要多方參與者寫入資料
沒有公正的第三方,或採用公正的第三方的成本過高
多方由小而大可以是,由不同的組織、企業、子集團、集團、公會和產業鏈,甚至大到國家,在不同利益的角度,不完全競爭的情況下,透過資料的共同維護,讓參與方產生更大的價值。
有時候甚至可以說是合作利用技術,來共同創造一個“公正的第三方”。只要同時滿足三個場景,基本上是可以回答為什麼要用區塊鏈的。
1、企業端實現區塊鏈價值的絕對優勢
從大企業端來匯入區塊鏈,什麼優勢是新創團隊沒有的呢?
—— 可對接現有業務。
有沒有“現有業務”跑在區塊鏈上,是現在做區塊鏈產品服務的關鍵。為什麼呢?因為現有業務會沉澱出一批可信的資料,有可信的資料才能再發展出新的業務。
以現有業務沉澱出的可信資料,所孕育出的應用和服務是紮實的。比起沒有任何資料支撐,單純利用激勵機制,就要求大家把資料拋到區塊鏈上,再發展業務,顯得可靠許多。
2、鏈上資料累積的價值
以往交易雙方的任何的交易記錄,若存在於傳統的伺服器,往往很難取信於新的參與者。舉例來說,以我們淘寶、京東上買賣商品的經驗,不管是對店鋪和消費者評價的資訊都存在於商城的傳統伺服器內,資料由商城所擁有。
未來我們要和國外陌生的客戶做生意,是否能直接的拿出我們在商城上累積出來的信用,讓陌生人做參考呢?商城暫時代表一個可信的第三方,但國外的客戶如果沒聽過這些商城,這些交易資訊跟評價,還能有參考價值嗎?
萬一商城營運狀況不佳倒閉,無法再次登入調資料了呢?那這些長久累積的交易資訊、評價將毀於一旦。
若這樣的消費、販售跟評價的資料,能以區塊鏈的格式被儲存,交易資訊將有助於提供給外界參考,當成是一種信用。因此,賣家若有這個需求,現有的商城是很容易發展出全新的業務模式的。
企業的金融服務就是一個明顯的場景。過去,提供資金端(銀行)往往透過“公正第三方”來獲得可信任的資料來源,讓優質的企業進行融資。
舉例來說,中小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銀行無法取信所有中小企業的交易記錄,會去徵信於聯合徵信中心;跨國企業在交易時,也會索取並參考公司所收集的企業資訊,都是在找尋“公正的第三方”所提供的可信資料。
若多間企業在舊有的合作模式之下,匯入聯盟鏈並將交易行為的關鍵資訊上鍊,因為區塊鏈上的資料具有“難以偽造”和“不可篡改”的特性,使得資訊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這部分一定能降低資金提供方在借款時的稽核成本的。
站在企業的立場,就算找到了匯入區塊鏈的價值和場景,又是如何去思考區塊鏈的匯入呢?
03 不採用公有鏈的考慮
以下兩點是企業級的區塊鏈應用不採用公有鏈的主要原因:
1、商業資料隱私性
這是最基本要滿足的必要條件。在跨企業的協作上,一定會含有非常多商業情報的資訊,首先一定要確保資料安全在群內受到層層的把關,再來是誰有許可權看見什麼也必須被被滿足。
2、風險要可控
若這條鏈發生問題,會暴露出什麼風險?例如,萬一平臺失敗了,會不會影響商譽?萬一跟金融服務有關,若被駭客入侵,會造成至高多少賠償金?企業的角度要降低各種風險的不確定性。
公有鏈上是很難做到層層的資料隱私的,往往要搭配其他機制。如:第二層協議、搭配中心化伺服器做加解密,或只採用資料的加密上鍊。尤其是公有鏈上可能發生的大更新、硬分叉、或是交易大塞車和每筆都需要燃料費,對企業來說,都是“不可控的風險”。不論是 Hyperledger、J.P Morgan的Quorum和R3的Corda,都需要滿足上述“資料隱私”與“風險可控”的需求。
聯盟鏈因為是許可制,除了聯盟內的成員,資料是不對外揭露的。啟用後,參與者是實體的公司,節點的擴張速度和新加入的節點也都是可預見的,並非向公有鏈一樣需要防止許多惡意的攻擊。
再者,就算有作惡的節點,也會有現實生活中的治理(踢除會員),去防止作惡的情況發生萬一有什麼災難發生,還有最後一招,關閉所有節點可以阻斷風險。站在執行面還有以下考慮:
成本與效益:投入的成本(包含維護的費用)與獲得的效益,也是重要的考慮之一。區塊鏈技術是一門非常新的學問,企業要從零開始部署一個完整、有開發能力的團隊,成本相當高,也絕非短期能做到的。通常配合外部廠商,如 IBM、SAP 或BSOS,和其他國內的區塊鏈技術公司,才能更有效率的執行。
專案掌握度:區塊鏈技術日新月異,必須要有業務端與技術端跨領域的溝通,再加上不斷學習的人才來管控,才可即時掌握局勢,發揮最大效益。
流程整合度:並不是每個使用者都需要理解區塊鏈技術,就好像你會用藍芽耳機來聽音樂,但你不用懂藍芽技術的原理。把艱難的區塊鏈的概念簡單化,必須在不太影響原業務流程的前提之下進行改革,成功率才會提高。
UX(User Experience)設計得不好的話,也將大大提升溝通成本。尤其在跨企業、跨部門和參與人角色眾多時,更會把設計錯誤的影響放大好幾倍。幾個環節的設計不良,都很有可能造成整個匯入計劃失敗。
04 小結
區塊鏈技術不是單點技術的突破,而是需要多方企業跳進來一起玩,才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因此,夠大的企業才具有資金和合作夥伴上的優勢,做中長期的投資,長期佈局更廣泛的合作物件。
不論是哪個發展方向,應用都會影響“底層”設計,底層也會支撐更多應用的蓬勃發展。現有的底層通常是會根據上次有需求的應用而再針對性設計的 。
如果要期待區塊鏈革命更快到來,我們就要同時發揮公有鏈與聯盟鏈的優勢。在公有鏈忙著解決效能問題的同時,在處理資料隱私方面,也許可以在聯盟鏈沉澱出更成熟的方案。因此公有鏈和聯盟鏈是兩把重要的武器,分頭推進,一定能有利於推進整體的區塊鏈產業落地。
留言挖礦 第 310 期:你認為我們和聯盟鏈的落地還需要多久呢?為什麼?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觀點。
——End——
作者:David 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