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Dave 運營| 蓋遙 編輯| 梁辰
出品| Odaily星球日報(ID:o-daily)
一場無聲的募捐正在比特幣網路上發生著。
0.00626 BTC、7.89 BTC、0.062 BTC 數百筆捐款共同湧向一個地址:39o6E2qascmB5rNwFtJU6ug5PXZx5K2ED3。
這是維基解密的募捐地址。
4 月 11 日,英國警方進入厄瓜多駐英國大使館逮捕了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在厄瓜多使館駐留 7 年之後,這位世界聞名的洩密者將會被送上法庭,等待他的很可能是一段牢獄之災。
自 2006 年創辦至今,維基解密陸續公佈了相當數量的機密檔案,其中包括美軍在伊拉克槍殺平民、肯亞的法外處決、象牙海岸的有毒廢物傾倒事件等。
因為揭露多國機密,阿桑奇一直輾轉於多個國家,居無定所,偶爾在公開場合露面,阿桑奇也是就新聞自由、審查制度與調查性新聞工作發表自己的意見。他曾獲得 2009 年的“國際特赦傳媒獎”與 2008 年《經濟學人》的“言論自由獎”。
阿桑奇被抓在世界引發轟動,這個久未露面的駭客、調查記者在社交網路、媒體上重新被提起,人民支援他,透過言語、透過行動,還有比特幣網路上的一筆筆捐款——一日之內,該捐贈地址一共收到 124 筆捐款。
引發加密世界震盪
如果不是那張照片,恐怕沒人能想到阿桑奇現在的模樣。在此之前,他已經在厄瓜多駐英使館的地下室待了 7 年。
7 年時間,足以將一位英俊紳士變成一位看起來白髮滄桑的老人,雖然他實際年齡 48 歲。
“UK must resist!”(英國必須抵抗)
4 月 11 日,朱利安.阿桑奇被 5 名大漢拽出厄瓜多駐英國大使館時,嘴裡不斷叨嘮著這句話。這個高個兒的澳大利亞人擁有標誌性的灰色眼珠和亂蓬蓬白髮,在人群裡依然醒目。
“這是新聞自由的至暗時刻。”愛德華.斯諾登在推特上發文稱。6 年前,斯諾登在維基解密上公佈了稜鏡計劃(PRISM)。
阿桑奇,這位隱世 7 年的調查記者快要被人們遺忘時重新出現,他的隱居生活開始於 2012 年 6 月 19 日,他的推特更新狀態定格在更晚時候, 2013 年 3 月 3 日。
在現實世界,人們一直沒有忘記他。他以及維基解密代表的是與強權對立的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
在區塊鏈世界,阿桑奇也不斷釋放出能量。
有評論稱阿桑奇是比特幣大戶。
根據 CNBC 報道,2017 年,阿桑奇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的公司自 2010 年起開始投資比特幣,6 年來已獲利 500 倍,而這全是拜美國政府所賜。
而“阿桑奇被捕”被認為是導致比特幣下跌的“罪魁禍首”。有 YouTube 評論員猜測,本次比特幣下跌源自阿桑奇提前知道被捕,拋售手中的幣引發下跌。
北京時間 4 月 12 日,根據非小號資料,前 100 幣種幾乎全部呈現下跌行情,其中 BTC 報價為 4900 美元,24 小時跌幅 6.24%。
而就在一天前,英國警方在厄瓜多英國大使館逮捕了阿桑奇。
該評論員稱,阿桑奇可能知道自己即將被捕,他可以在 BitFinex 上做空,或者將手上的比特幣拋售掉獲利,如果是這樣,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約 200 萬美元的潛在收益,以應對接下來的訴訟。
中本聰的最後一言
加密貨幣圈鮮有不知道阿桑奇的。
2010 年 12 月 5 日,維基解密因為洩露美國外交電報事件,惹怒美國當局,被停掉銀行卡等傳統捐款渠道,此時他們想到了比特幣。
但這事遭到中本聰的強烈反對,中本聰表示;“不,別把它放在維基解密上,這個專案需要漸漸成長,這樣軟體才能一路上保持強勁。我在此呼籲維基解密不要使用比特幣!比特幣還只是一個處於嬰兒時期的小規模社會實驗。它頂多是各小額支付,你們帶來的熱度可能在這個階段毀了我們。”
發完這個帖子的一週後,中本聰徹底從世界上消失了。
而維基解密依然宣佈將比特幣作為募捐方式,之後還接受了 Zcash。
目前,維基解密的官網顯示,其捐款方式除了信用卡、Paypal、銀行卡轉賬等傳統方式外,還支援比特幣、萊特幣、Zcash、門羅幣、以太坊等虛擬資產。
阿桑奇與區塊鏈世界的關聯不僅於此。阿桑奇更願意被稱作“賽博朋克”,這是他對自己下的定義。
另一位密碼朋克中本聰自 2010 年後再無現身,而阿桑奇作為世界上最危險的駭客、最特立獨行的調查記者,面臨世界上最強大的敵人——美國政府時,他除了不斷露面,還不斷扔出一顆顆炸彈:一份份揭秘檔案。
生而動盪
1971 年,阿桑奇出生於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的湯斯維爾城。因為父母的關係,阿桑奇剛滿 14 歲,已經搬了 37 次家,他無法接受不間斷的教育,有時在家自學,也參加過函授班以及跟隨一些大學教授進行非正式學習。
阿桑奇曾告訴紐約客記者:“在我童年這段時期,大多數時候跟湯姆.索耶一樣。我有自己的馬,自己建造筏子,去釣魚,鑽礦井和隧道。”
16 歲的阿桑奇擁有第一臺調變解調器,由此他可以將他的 Commodore 電腦變成了一個入口,通向電子世外桃源。
在這個世外桃源,阿桑奇自稱門達克斯(Mendax),名字取自古羅馬詩人賀拉斯的“Splendide mendax”,意為高尚的虛假。
阿桑奇 18 歲的時候,同女友舉行了非正式的婚禮,不久後他們的兒子誕生了。
20 歲那年阿桑奇入侵了加拿大電信公司北電(Nortel)在墨爾本的主終端,向北電管理員搭訕:“我已經控制了系統,在你的系統裡玩得很開心。我們沒有搗亂,甚至還做了寫改進,請不要通知澳大利亞聯邦警察”。
澳洲警察還是找上門了,警察從他家搜走 63 捆證物,起訴阿桑奇。當年,他的妻子帶著年幼的兒子離開了他。
“我們都是偏執精神分裂患者。”曾與阿桑奇一起共事的人說。
《地下》中寫到阿桑奇這種擔心被捕的心情:“門達克斯夢見警察隨時都來襲擊,他夢見腳步聲在他門前響起,黎明前的黑暗中,荷槍實彈的警察在凌晨五點闖進他家後門。”
《地下》是阿桑奇和作家塞利特.德雷福斯合著的一本書,其中描繪了駭客亞文化的黃金法則:“不要損壞(包括奔潰)你所侵入的電腦系統;不要更改那些系統的資訊(除了修改日誌掩蓋自己的蹤跡);分享所獲得的資訊。”
克萊爾曾表示,阿桑奇的創傷後精神緊張性障礙從來沒有接受過治療。1999 年,經歷過三十餘次聽證會和上述,阿桑奇與妻子達成監護協議。
為了儘可能掙錢撫養兒子,阿桑奇做過各種工作,他甚至還做過電腦安全顧問,進去墨爾本大學學習物理。
他曾以為,破解宇宙背後的秘密法則會帶來智力刺激,打消做駭客的衝動。2003 年~2006 年,他在墨爾本大學學習物理與數學。
2005 年,阿桑奇曾代表墨爾本大學參加澳大利亞全國物理競賽。
在 2006 年一場澳洲物理學會的會議上,有 900 位職業物理學家出席,阿桑奇身處其中,發現“這個組織是由恐懼地哭泣著的因循守舊者把持,他們有著極其低劣的人格”。
阿桑奇逐漸明白,人類的鬥爭並非左派和右派之爭,也不是信仰和理性之爭,而是個體與機構之爭。
他認為機構等級制度破壞了真理、創造力、愛和同情心。一個政權內部的溝通渠道中斷後,同謀者之間的資訊流動一定會萎縮,當資訊交流趨近於零,陰謀就會終止。
揭秘是資訊戰的工具。2006 年,阿桑奇在墨爾本大學附近的一棟房子裡創辦了“維基揭秘”。
“他根本不睡,也不吃東西。”一個當時同阿桑奇合住過的人說。
傳奇“主編”
2010 年 4 月 5 日,美國華盛頓,阿桑奇在講臺上面對出席記者會的 40 名記者播放一段影片——數名美軍乘坐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巴格達展開行動,對地面的“叛亂分子”進行瘋狂射擊。兩名路透社員工(一名攝影記者和他的司機)和十多名伊拉克平民喪生。
這個叫做《附帶謀殺》的影片,阿桑奇在開頭引用喬治·奧威爾的一句話:“政治語言的作用就是讓謊言聽起來真誠,讓謀殺變得高尚,讓虛頭八腦的東西看起來煞有介事。”
阿桑奇是維基解密 9 位顧問組成員之一,也是維基解密最主要的發言人,但他一直迴避被稱為“創始人”,轉而稱自己是維基解密的主編,並對維基解密收到的檔案審查工作享有最終決定權。
阿桑奇聲稱要做的是科學性的新聞,他曾向紐約客記者表示,他的使命是揭露不公,而不是提供客觀的世界紀錄。 《附帶謀殺》為維基解密帶來 20 多萬美元的捐贈。阿桑奇在 Twitter 上寫道:“新聞媒體有了新的盈利模式:嘗試改變吧。”
“維基解密所釋出飛機密檔案數量,比世界上其他新聞媒體加起來總和都要多。”阿桑奇表示,“我不是想說維基解密有多成功,而是想表示世界媒體危機重重。一個五個人的團隊公佈了比其他媒體加起來的機密檔案,這是(媒體業的)恥辱。”
他把新聞報道比作物理論文,“物理論文只有寫清楚實驗內容和結果,才可以發表出去,新聞業也應該採取類似的標準。”
另一方面,阿桑奇的行為也頗受爭議。
一位不願具名的密碼朋克表示,阿桑奇的爆料是有選擇性的,“你看誰替他說話,只有RT(電視臺),相當於俄羅斯的 CCTV”。
“阿桑奇長期解決不了個人自由問題,就需要傾向某些勢力。所以只能說敬佩他,但是具體做法不認同。”他透露。
“另外他的做法帶來的後果也很難預測,是不是真的是自由,會不會讓更多人陷入危險,這些年我也越來越不確定。”該人士補充道。
被英國警方抓捕時,阿桑奇手裡拽著一本名為《國家安全歷史》的書(美國作家戈爾·維達爾著,主要內容為批評美國的安全機構)
4 月 11 日,倫敦難得出現了好天氣,阿桑奇被拽住,塞進通往監獄的警車,這位賽博朋克、維基解密主編以及人權鬥士,對著鏡頭,比劃出一個勝利的手勢。
參考資料:
1.紐約客兩萬字報道阿桑奇:NO SECRET!
https://mp.weixin.qq.com/s/lnvNw9GdlZzkr7owIL2aRA
2.推特評論員:比特幣下跌的原因是阿桑奇被捕?
https://www.31qu.cn/news/5cb0149e1c25b5de59/?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