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買賣虛擬貨幣

作者簡介:斯雪明,男,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主任,復旦大學區塊鏈聯合技術中心主任,中原工學院前沿資訊科技研究院院長(北京  100081)。

2016年12月,區塊鏈首次被作為戰略性前沿技術寫入《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的通知》。2017年1月,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發布《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區塊鏈等領域創新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8年5月,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發布《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深入分析了中國區塊鏈技術產業發展現狀,總結了中國區塊鏈產業的發展特點,深入闡述了區塊鏈在金融領域和實體經濟領域的應用落地情況,並對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指出,以人工智慧、量子資訊、行動通訊、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科技加速突破應用。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整合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

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資料庫(賬本)技術。區塊鏈利用塊鏈式資料結構驗證與儲存資料,利用分散式節點共識演算法生成和更新資料,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資料傳輸和訪問安全,利用由自動化指令碼程式碼組成的智慧合約來程式設計和運算元據,是一種全新的分散式基礎架構與計算正規化。區塊鏈擁有以下4個方面的特徵:一是多中心化,以分散式儲存技術保障資料安全,消除資料丟失的風險;二是不可篡改,儲存資料的區塊透過時間線有序連線起來,保證資料可溯源;三是可追溯,區塊鏈證明並驗證相關方的身份,移除重複記錄,降低費率並加速交易;四是透明性,區塊鏈系統中的資料記錄及更新對全網節點是透明的,這是區塊鏈系統值得信任的基礎。

一、國際區塊鏈產業發展概況分析

從全球範圍看,在產業規模層面,全球在經歷了2014年和2017年的區塊鏈企業成立數量高峰期後,自2018年起,截至2019年8月,全球共有2450家區塊鏈企業。美國、中國、英國區塊鏈企業數量分別位列前三位;加拿大、新加坡、瑞士等國的區塊鏈企業數量也較多。一方面,發達國家已經從戰略層面開展區塊鏈的研究和應用。美國、英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紛紛設計國家區塊鏈戰略和路線圖,促進區塊鏈產業發展。另一方面,跨國企業巨頭紛紛佈局區塊鏈的技術研發和應用。國外網際網路巨頭谷歌、微軟、甲骨文、IBM等紛紛佈局研究區塊鏈技術,推出了技術解決方案和應用。全球區塊鏈應用生態覆蓋經濟與社會的各個方面。經過近幾年的積累,全球區塊鏈迎來了爆發式發展,區塊鏈在金融服務、供應鏈管理、文化娛樂、智慧製造、社會公益、醫療健康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應用。

在人才培育方面,國外知名高校均加強了區塊鏈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例如,美國排名前十位的大學,包括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頓、麻省理工等均已開設區塊鏈相關課程,在共識演算法、密碼學等區塊鏈關鍵技術方面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究。

在政策制定方面,多數國家重視區塊鏈技術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少數國家對區塊鏈及加密貨幣持“積極擁抱”態度,部分國家對加密貨幣明確了監管政策。澳大利亞、韓國、德國、荷蘭、塞普勒斯、阿聯酋、馬耳他等國積極發展區塊鏈產業,制定了產業總體發展戰略;美國、中國、韓國、英國、澳大利亞及歐盟重視區塊鏈技術研究與應用探索。與此同時,中國、澳大利亞、法國、瑞士、芬蘭等國家已經陸續制定了區塊鏈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

在應用落地方面,區塊鏈源於加密數字貨幣,正向多領域延伸。自2019年以來,區塊鏈在各領域應用落地的步伐不斷加快,並在貿易金融、供應鏈、社會公共服務、選舉、司法存證、稅務、物流、醫療健康、農業、能源等多個垂直行業進行應用探索。截至2019年8月,由全球各國政府推動的區塊鏈專案數量達到154項,主要涉及金融業、政府檔案、數字資產管理、投票、政府採購、土地認證/不動產登記、醫療健康等領域。

在區塊鏈投資情況方面,據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2019年1—6月,全球區塊鏈行業共發生216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高達165.37億元人民幣(按2019年7月1日實時匯率換算)。2018年下半年,區塊鏈專案融資情況發展一般化,2018年10月的區塊鏈專案融資數量更是2018年9月份的兩倍,之後基本上維持在每月30起左右。但進入2019年以來,尤其從2019年3月份開始,區塊鏈專案融資數量回升,2019年6月的區塊鏈融資事件更是在2018年8月之後,首次實現單月總數突破50起。從區塊鏈投融資市場來看,自2018年8月以來,除2019年5月出現特殊融資外,各月融資金額也都未曾突破25億元。因此,即使融資數量出現回升,融資金額仍不樂觀,投資機構的“廣撒網”使單個專案獲得的融資金額相對較低,區塊鏈專案融資市場尚未真正回暖。據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統計,2013—2019年,美國、中國、韓國、瑞士、加拿大是全球區塊鏈產業投融資金額最多的5個國家。從5國近年投融資發展變化來看,美國區塊鏈產業在2015年、2018年出現兩次投融資高峰;中國區塊鏈產業自2016年起進入快速發展期;韓國區塊鏈產業的發展自2017年起開始加速,2018年韓國區塊鏈產業投融資額位居全球第3位。2019年,全球各國的投融資金額都有所下滑。

在區塊鏈融資事件方面,中國和美國發生的區塊鏈融資事件數量遠高於其他國家,分別發生71起和64起;英國和新加坡位列第二梯隊,分別發生19起和14起;瑞士發生6起;日本、法國和德國均發生4起;南非和西班牙分別發生3起和2起。總體來說,在排名前十位的國家中,亞洲地區上榜的國家雖然只有3個(中國、新加坡和日本),但卻佔據了全球排行榜前十位國家區塊鏈融資事件總數近47%的份額。歐洲地區涉及區塊鏈融資事件的國家相對較多,分佈較為分散。南非成為南半球唯一上榜的國家。

未來,全球區塊鏈行業應用將加速推進,從數字貨幣向非金融領域滲透擴散;企業應用將成為區塊鏈的主戰場,聯盟鏈/私有鏈將成為主流方向;區塊鏈行業應用將繼續催生多樣化的技術方案,區塊鏈效能將不斷得到最佳化;區塊鏈與其他技術的結合越發緊密,BaaS(Block Chainas a Service)有望成為公共信任基礎設施;區塊鏈安全問題將日益凸顯,安全防護需要從技術和管理方面進行全域性考慮;區塊鏈的跨鏈需求將不斷增多,互聯互通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區塊鏈投資持續火爆,代幣眾籌模式累積風險值得關注;區塊鏈技術與監管存在衝突,但矛盾有望進一步調和;區塊鏈標準規範的重要性日趨凸顯;區塊鏈競爭日益激烈,專利爭奪成為競爭中的重要領域。

二、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從全國範圍看,中國政府已經開始全面佈局區塊鏈產業。截至2019年上半年,國家及各部委出臺的有關區塊鏈的政策總數已達12項,北京、上海、廣州、浙江等全國許多省(市、區)釋出政策指導檔案。區塊鏈技術創新和應用研發蓬勃發展,國內區塊鏈企業初具規模,網際網路巨頭提前佈局區塊鏈,中國已出現具備核心技術的區塊鏈底層平臺,區塊鏈標準研製已走在世界前列,區塊鏈技術已經在銀行、保險、供應鏈、電子票據、司法存證等領域得到應用驗證。具體而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先後成立了一系列區塊鏈聯盟,促進區塊鏈發展。截至2018年3月,中國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數量已經達到456家。截至2019年6月,全國共有區塊鏈企業704家。2019年1—6月,位居中國區塊鏈專案融資數量Top10的地區是:北京、上海、廣東、重慶、浙江、海南、四川、天津、河北、臺灣。根據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統計,2018年,全國區塊鏈專利數量位居前五位的省(市、區)是北京、廣東、浙江、上海、江蘇。2019年上半年,廣東的區塊鏈企業數量漲幅超過北京,成為國內專利數量最多的省(市、區),專利主要來源於深圳、廣州。全國各省(市、區)的專利數量呈階梯式分佈,廣東、北京遙遙領先,其次是浙江、上海、江蘇、四川等地區。中國區塊鏈產業鏈現階段主要以BaaS平臺、解決方案、金融應用居多,佔比分別為9%、19%、10%;其次是資料服務、供應鏈應用、媒體社羣,佔比分別為8%、6%、5%;資訊保安、智慧合約、能源應用等方面佔比較少,佔比均為2%。從以上產業鏈細分領域和各領域佔比看,中國區塊鏈產業服務在創新平臺和解決方案的同時,仍需加強在資訊保安、智慧合約、金融等其他行業方面的應用。現階段,中國區塊鏈應用發展現狀可歸納如下:

一是區塊鏈企業集中在一線城市,主要應用於金融行業和實體經濟。從擁有區塊鏈企業數量來看,北京、上海、廣東、浙江位於前列,其中接近一半企業從事金融行業和實體經濟應用。二是金融及企業服務應用是主力軍。目前,中國區塊鏈應用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務及企業服務,佔比超過80%。金融服務應用主要包括跨境支付、保險理賠、證券交易、票據等。企業服務應用主要集中在底層區塊鏈架設和基礎設施搭建,為網際網路及傳統企業提供資料上鍊服務,包括資料服務、BaaS平臺、電子存證雲服務等。三是區塊鏈應用呈現多元化,從金融領域延伸到實體領域。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產業深度融合,形成了一批“產業區塊鏈”專案,迎來了實體經濟產業區塊鏈“百花齊放”的新時代。四是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發展迅猛,專利申請量快速增長。截至2019年7月25日,全球公開區塊鏈專利的申請數量高達1.8萬餘件,中國在全球專利佔比份額超過半數,是美國申請專利的三倍之多。五是賦能數字經濟模式創新。區塊鏈作為新型資訊基礎設施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區塊鏈與各行業傳統模式相融合,為實體經濟降成本,提高產業鏈協同效率,構建誠信產業環境。六是金融服務領域成效顯著。目前,國內一定數量的金融業應用已經透過了原型驗證和試運營,涉及供應鏈金融、跨境支付、資產管理、保險等細分領域。七是產品溯源領域優先起步。日益增長的商品溯源需求迅速推動了溯源行業的發展,區塊鏈作為一種新興技術打造了一種去中心、價值共享、利益公平分配的自治價值溯源體系。八是政務民生領域重點探索。作為中國區塊鏈落地的重點示範高地,政務民生領域的相關應用落地集中開始於2018年,全國多個省(市、區)將區塊鏈寫入政策規劃,並進行專案探索。在政務方面,主要應用於政府資料共享、資料提籠監管、網際網路金融監管、電子發票等領域;在民生方面,主要應用於精準扶貧、個人資料服務、醫療健康資料、智慧出行等領域。九是電子存證領域多點鋪開。2018年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網際網路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決定》,首次承認了區塊鏈存證在網際網路案件舉證中的法律效力。目前,全國至少有7個省(市、區)法院構建了區塊鏈電子證據平臺。2019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宣佈搭建人民法院司法區塊鏈統一平臺,並牽頭制定了《司法區塊鏈技術要求》《司法區塊鏈管理規範》。十是數字身份領域備受關注。近1年來,國內技術企業發起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身份專案多達200餘個,其中包括阿里巴巴、中國移動等。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髮展,基於區塊鏈的個人數字身份認證和裝置身份認證應用正在成為區塊鏈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十一是供應鏈協同領域漸落地。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應用將供應鏈上各參與方、各環節的資訊上鍊,從而做到實時上鍊,透過這種方式達到資料和資訊的共享和協同管理,最終使國內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及物流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互鏈脈搏研究院統計資料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區塊鏈商業應用落地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三、區塊鏈產業發展前景展望

未來,區塊鏈應用產業將會實現由單一場景應用向跨行業場景應用發展,區塊鏈與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的融合發展將會成為趨勢,區塊鏈將逐步從金融業向物聯網、醫療健康等多元化領域滲透。雖然現階段,區塊鏈產業與應用發展面臨技術出現時間短,產業規模尚小,應用大多處於探索階段,區塊鏈監管難度大,存在認知鴻溝等挑戰。但是,可以在戰略制定方面加強頂層設計,重視基礎理論與技術研究,重視自主可控技術與產品研發,加快標準與規範制定。在戰術制定方面,注重區塊鏈與“雲大物移智”(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智慧城市)等技術的深度融合,與資訊化建設的深度融合,與現有IT企業的深度融合。

具體而言,發展區塊鏈產業可以從以下7個方面著手。第一,出臺區塊鏈產業政策,加大產業扶持。結合區塊鏈發展情況,出臺區塊鏈產業專項扶持政策,重點支援關鍵技術攻關、重大示範應用工程、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等。鼓勵各地市建立配套的人才政策、稅收優惠政策、房租減免政策以及創新激勵政策等。第二,打造區塊鏈產業基地,聚集產業生態。構建區塊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推動國內外知名院校、企業設立區塊鏈研究中心。大力支援區塊鏈技術研究、初創企業孵化、成長企業加速,整合區塊鏈產業創新要素和資源,構建示範性區塊鏈創新生態。第三,成立區塊鏈產業基金,促進產業叢集的構建。設立區塊鏈產業投資基金,以股權投資等方式扶持初創企業、高成長性企業做大做強。引導、鼓勵各類金融服務機構加大對區塊鏈初創企業的投入力度,提供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形成區塊鏈產業創新叢集。第四,開展區塊鏈應用示範,推動應用落地。搭建面向行業領域的區塊鏈應用供需對接一站式服務平臺,強化行業區塊鏈服務對接。鼓勵在智慧製造、金融科技、民生保障、監管治理、社會服務等領域開展區塊鏈應用示範,推進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領域的區塊鏈服務採購。第五,推進區塊鏈標準制定,形成產業引領。推進聯盟建設,支援重點領域標準制定,協同推進標準研製與推廣。按照急用先立、成熟先上、重點突破的原則,制定區塊鏈行業應用規範和實施指南。鼓勵企業參與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第六,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助推產業發展。加大國際高階區塊鏈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加快區塊鏈技術與行業領域融合的創新型與複合型人才隊伍建設。透過協會、企業、高校的聯動,依託社會化教育資源,開展區塊鏈專業教育、技術培訓,為行業輸出優秀人才。第七,堅持底線思維。不違反國家相關監管政策,不支援企業做ICO專案以及在交易所發幣,堅決反對企業利用數字貨幣和Token進行傳銷、詐騙和做龐氏騙局。

展望未來,區塊鏈將成為全球技術發展的前沿陣地,開闢國際競爭新賽道;區塊鏈領域將成為創新創業的新熱土,技術融合將拓展應用新空間;區塊鏈未來三年將在實體經濟中廣泛落地,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區塊鏈將打造新型平臺經濟,開啟共享經濟新時代;區塊鏈將加速“可信數字化”程序,帶動金融“脫虛向實”服務實體經濟;區塊鏈監管和標準體系將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基礎繼續夯實。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