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入局者眾,破局者鮮有,99%企業難逃炮灰命運

買賣虛擬貨幣

自幣圈遭遇史上最強“組合拳”監管後,“無幣區塊鏈” 達到了輿論炒作的巔峰。在各地政府大力支援下,包括BAT/" target="_blank"">BATJ在內的百餘家上市公司蜂擁涉足區塊鏈領域,一時間,佈局區塊鏈蔚然成風。然而,搶灘的背後也暴露出了資本的泡沫。截至目前,真正能夠落地應用的專案卻寥寥無幾。

根據金融服務業諮詢機構 Greenwich Associates調查顯示,在對213家正在研究應用區塊鏈技術的企業高管(49%為銀行業)採訪時,57%的受訪高管稱,用區塊鏈技術替代存在幾十年的傳統市場基礎設施絕非易事,難度要比此前預計的還大。

2018年原本被認為是區塊鏈應用落地的元年,如今卻陷入“空中樓閣”的陰影當中。對此,業內普遍認為,區塊鏈畢竟還是一個新興的領域,摸著石頭過河是正常的現象。區塊鏈行業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豐滿理想與骨感現實的反差,國內區塊鏈技術整體上還不成熟,基礎設施還不完善,規模化應用還處於研發和實驗階段。當務之急就是要做出實實在在的‘爆款’應用,區塊鏈才能迴歸其真正的應用價值。

蔚然成風的“無幣區塊鏈”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去年,“9.14事件”拉開了幣圈整頓的大幕後,今年的監管力度有過之而無不及,交易所被叫停、幣圈自媒體被封號、線下推廣活動被禁止等一系列嚴監管刺破了幣圈的暴富神話。

目前國內區塊鏈發展仍然處於初步階段,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種“談幣色變”的環境之下,國內區塊鏈的發展正在釋放出“去幣化”的訊號,“無幣區塊鏈”也就成為了國內各大資本巨頭的共識。沒了一夜暴富的美夢,才會迴歸理性,看到區塊鏈的真正價值。

中國通訊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成員蔡玉峰明確表示支援無幣區塊鏈,他認為,無幣區塊鏈是未來的一個大方向。“中心化系統仍然有優勢,變革的過程很艱難。所以在類似金融、食品、醫藥品溯源以及政府公共領域,無幣區塊鏈可能會推進得更快。”

近年來,區塊鏈行業經歷過早期的投機、炒作的洗禮之後,“無幣區塊鏈”迎來了大批“追隨者”,一向低調佈局區塊鏈的各大巨頭也開始變得積極高調。據瞭解,目前BATJ四大網際網路巨頭中僅剩下阿里巴巴還未正式釋出區塊鏈白皮書。

巨頭們坐擁多元化業務和大體量使用者,背靠資金、人才、技術、經驗等資源,對政策敏感,更注重品牌和存續。大多數擁抱“無幣區塊鏈”,並無意借區塊鏈技術之名快速融資,而是在“傳統”領域中發現痛點,再借新技術去解決。經過對比分析不難發現,這些巨頭均是採用無幣區塊鏈的模式,透過企業搭建一個封閉體系,企業來承擔區塊鏈巨大的算力消耗來保證資料的去中心化以及不可篡改。

據美國《財富》雜誌釋出的新一期世界500強排行榜顯示,在上榜公司數量上,美國上榜126家,而今年中國公司就達到了120家。在中國上榜的120家企業中有46家不同領域企業都涉足區塊鏈。

另據塔鏈智庫統計,目前全球區塊鏈專案數上升至1620個,平均每天會有2個以上全球區塊鏈專案被收錄。中國區塊鏈專案數為786個,佔總數的48.5%,幾近“半壁江山”。

儘管多數企業費勁心血進軍區塊鏈,但因實用性有待考究且區塊鏈參與性不強,迄今為止,能真正實現區塊鏈應用落地的專案寥寥無幾。有人認為,這是區塊鏈技術落地的必由之路,並不是“空中樓閣”般的存在。也有人認為,落地應用的競爭將遵循‘大數定律’,即未來一定會有萬億美元市值的區塊鏈公司誕生,但大部分企業將難逃‘炮灰’命運。

豐滿理想與骨感現實的反差

近日,網路上瘋傳一張圖片, 號稱是“全球首款區塊鏈香菸”,內容是一盒香菸上印著一個溯源二維碼,使用者掃碼後可以查詢到香菸的生產、運輸等過程。相關人士透露,該香菸目前僅為內測版本,並未大面積上市。

國內區塊鏈溯源的從業人員表示:“僅從頁面上來看這款區塊鏈香菸溯源程式確實像是半成品,雖然頁面中可以精確記錄每一次掃碼驗證,但對於產品的生產環節記錄的並不明確,甚至可以說是沒有任何記錄,僅有流程示意圖”。溯源資訊更像是隨手打上去的宣傳語,也沒有相應的雜湊地址或時間戳。也就是說,這款區塊鏈產品僅僅是試圖借用“區塊鏈概念”來炒作,並沒有實際的技術落地。

其實,區塊鏈的本質是一個達到“納什均衡”的博弈場,而落地實際上就是在要應用區塊鏈的場景中人為的重建這樣的一個博弈場,或者叫做“共識系統”。

在業內人士看來,區塊鏈專案遇冷並不出乎預料,原因在於很多專案雖強調新穎理念,卻鮮少見到真正的商業價值。很多專案宣稱應用區塊鏈,但講不出實際價值,也就沒有真正的操作邏輯。

近日,金融服務業諮詢機構 Greenwich Associates調查了正在研究應用區塊鏈技術的213家企業的高管,其中49%都來自銀行業。57%的受訪高管稱,用區塊鏈技術替代存在幾十年的傳統市場基礎設施絕非易事,難度要比此前預計的還大。調查結果顯示,導致區塊鏈技術難以整合的原因大致包括擴容難、安全要求難以滿足、交易資訊需要保密、交易支付元件對技術要求高等。

區塊鏈相關負責人表示,底層技術的不成熟,導致區塊鏈的落地更多的只是模式上的應用,很難體現區塊鏈本身的鮮明特點,這是現狀。同時區塊鏈上的資料雖不能被篡改,但卻無法保證放到區塊鏈上的資料是真實可靠的。此外,區塊鏈也會存在難以破解的安全漏洞 。

對於區塊鏈場景難以落地的原因,原海豚瀏覽器創始人楊永智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

首先,區塊鏈不是不可替代的。它實際上是一種技術思維、技術邏輯的變化,並沒有發明一種新的加密演算法或者儲存方式。它的本質是對價值鏈做重新分配,以實現其最大的價值。

其次,區塊鏈只能解決鏈上的事。區塊鏈在真正落地的時候,有很多商業場景是要做閉環的,很多場景、資料都線上下,能被放到鏈上的部分還是很少,這是現實世界所決定的。

最後,監管的態度還不甚明朗。現在區塊鏈技術的標準化建設和法規建設尚未形成統一的規範和標準,也沒有一個能夠稽覈或者論證的機制,誰都可以說自己做的是區塊鏈,所以魚龍混雜在區塊鏈專案中很常見。

值得欣慰的是,6月28日,工信部公示了全國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籌建方案。這份籌建申請書顯示,區塊鏈應用開發處於較為盲目的狀態,需要標準化引導,該委員會成立後將制定區塊鏈5類標準,明確21個標準化重點方向。

鏈深度注意到,今年6月20日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釋出的《區塊鏈及其在公共領域的應用》顯示,全球至少有45個國家已公開啟動區塊鏈領域的研究,區塊鏈相關規劃應用超過200項,較去年同期增長了73%。

鏈深度認為,區塊鏈與應用的結合是其落地的核心,但困難就在於這個技術和實際場景的匹配度。在任何一個行業發展的初期,詐騙、泡沫現象都屢見不鮮。隨著監管的不斷完善和技術的日趨成熟,區塊鏈的應用才會“落地有聲”。

業界普遍認為,區塊鏈行業現階段難以大規模的落地,主要矛盾是豐滿理想與骨感現實的反差。當前,國內區塊鏈技術整體上還不成熟,尚處於社會實驗階段,基礎設施還不完善,相關場景還未打通,規模化應用還處於研發和實驗階段,這也意味著區塊鏈商業化時機還未到來。

“區塊鏈落地難度大並不難以理解。入局者眾,破局者鮮有。國內多數人都是在跟風搞區塊鏈,很少做基礎研究,專業技術薄弱,不懂分散式資料庫的工作原理,更不懂密碼學,對金融的基本概念也一無所知。當務之急就是要做出實實在在的‘爆款’應用,區塊鏈才能迴歸其真正的應用價值。”有業內人士表示。(本文轉載自:鏈深度)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