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帶你穿越以太坊

買賣虛擬貨幣

原標題/《5分鐘,穿越以太坊 》

這篇文章想要帶你進入一種混合式體驗,它由兩部分組成,

•一個線上數字畫展•一篇作品介紹文章

經數字藝術家(推特:@takenstheorem)授權,我們將他的文章「ETH story in 5 minute 5分鐘視覺化以太坊歷史」[1]譯成了中文,其中包含了他的16幅作品及其文字介紹。

然後,我們找到了持有這些作品的部分藏家,一起在oncyber上策展。oncyber 畫廊‍

觀展入口:https://oncyber.io/underground

部分作品介紹

| 作者:takenstheorem

| 編譯:Jessie、tongyu

每個視覺化作品都是直接取材於鏈上資料,並不時穿插Cami Russo和Matt Leising書中的精彩引文,以及來自諮詢和資料網站EthHub、Zima Red、The Defiant和ethereum.org等平臺的一些資源。

“At the start of the [2014] sale…one bitcoin bought 2,000 ether…When investors sent their bitcoin to the EthSuisse wallet…[t]hey got an Ethereum wallet and password.” (Russo, pp. 133-134)"WPYP染色體" WPYP Chromosome(上圖)

WPYP Chromosome(共4幅作品)——這個作品展示了以太坊白皮書(2013年)和黃皮書(2014年)中數千種元素的彼此連結,幾乎是以太坊的全部。

在沒有鏈上資料之前,以太坊就誕生在Vitalik Buterin的大腦中。為了實現這個願景,他的白皮書被Gavin Wood系統地編寫成詳細的技術黃皮書。這個視覺化的設計取材於原始檔案——白皮書的早期版本和黃皮書的前沿版本(第一個協議規範)。"WPYP染色體",即以太坊的核心遺傳物質,是從這些作品的文字中生成的,網格中的每個想法、每個詞都有一個座標。這些網格重疊在一起,流動的思想此起彼伏,將以太坊帶入現實。共有近20,000個詞被投射在這個作品原件上。

那些大型的結點,突出了以太坊最初目標的關鍵概念:為區塊鏈帶來更靈活的計算(computation)、指令碼和合約(contract)。從遠處看,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充斥著神秘重疊元素的網路;近距離觀察,你可以從左到右,穿越於創始文字之間。在作品的PDF檔案中,你可以以清晰的畫質放大個別字詞,並欣賞這些想法在鏈上表現出的總體複雜性。

“On the night of July 30 [2015], Vitalik, Jeff, Gav and other developers like Vlad Zamfir were waiting for the countdown… ‘And then the network launched,’ Vitalik said.” (Leising, p. 221)"銜接BTC" Bridging Bitcoin

銜接BTC (共6幅作品)——將眾籌參與者(橙色)與他們未來的以太坊錢包(虛線)連線起來。

2014年以太坊公募由BTC地址36PrZ[...]主持。"BTC橋接計劃 "展示了2014年購買了大約10,000或更多ETH的儲戶(圖中橙色)。BTC交易流向這個中心地址。Vitalik Buterin關於這次公募的文章(7/22/14)指出,在銷售初期,1個比特幣可以兌換2000個以太坊,然後在2014年2月9日之前線性地縮減到1337個以太坊/比特幣。這個網路展示了在以太坊主網啟動時GENESIS錢包產生的所有可能聯絡——將以太坊上的錢包與比特幣上對應的錢包連線起來。虛線反映了這種一致性,象徵著即將到來但尚未實現的東西。它們匯聚在未來的GENESIS區塊上,位於左上方。那些提交到36PrZ[......]的人等待著這一實現,他們的期望與耐人尋味的未來相交織。放大這個原始檔案的PDF版本可以看到錢包地址和交易雜湊值的前幾個字元。

節點和邊直接取材自鏈上資料的一個子集。邊緣是用Davidson-Harel渲染的,這種演算法將錢包地址放在這個圖上。隨機化是透過在Davidson-Harel中加入與36PrZ[...]的第一波交易相關的Unix時間戳以及Vitalik Buterin關於此次交易的博文(7/22/14)來實現的。

“The golden child of DeFi, Uniswap, has even eclipsed popular centralized exchanges in trading volume like Coinbase Pro and Kraken.” (The Defiant)"迴圈" Swapcircuit

Swapcircuit (共8幅作品)——這個原創系列是基於The Graph上的子圖(v2)資料將Uniswap交易視覺化,記錄了Uniswap的 "一天"。

ICO熱潮的灰燼中走出了DeFi,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名為Uniswap的互換交易所。Uniswap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以太坊代幣的自動交易平臺。Uniswap說明了以太坊所謂的 "可組合性"的力量,智慧合約之間相互作用,相互疊加,並創造了一個價值交換的網狀結構,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使用。新的計息代幣、實用代幣、穩定幣等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進行交換。到2020年,它開始爆發,每天的美元交易量甚至超過主流的中心化交易所。

這個原創系列是基於The Graph上的子圖(v2)資料將Uniswap視覺化,記錄了Uniswap的 "一天"——在2020年秋天,就在Uniswap的日交易量接近10億美元的時候。這個代幣互換的 "迴路 "以弧形圖表示,顯示了一種資產流入另一種資產的過程(順時針流動)。Unix的時間戳顯示在頂部,同時還有網路圖中代表的一組交換的總數量,在PDF上放大這一過程,你可以看到特定交易對token的具體流入和流出情況。

“OpenSea is the first decentralized, peer-to-peer marketplace for blockchain-based assets, which include crypto collectibles, gaming items, and other assets backed by a blockchain.” (EthHub)"開放之海" The Opensea

開放之海 (共8幅作品)——以太坊上的數千件收藏品透過OpenSea進行交易買賣。整個數字商品市場,已經建立在以太坊上。

非同質化代幣(NFTs)早在去中心化金融爆發之前就已經誕生了。事實上,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NFTs交換平臺OpenSea誕生於2017年12月,僅在造成以太坊網路堵塞的NFT元祖CryptoKitties出現後不久。這個原創作品是為了紀念OpenSea平臺和展示NFT空間的豐富性。它基於大約2年內近1000名收藏家的10000多件NFT作品,不同的顏色象徵著這個系列的主題:複雜性。

非同質化代幣的概念本身是複雜的,多樣的,多元化的。有門票、解鎖token和訂閱,有遊戲作品、收藏品和藝術,還有域名基礎設施的實用token(ENS)等等。他們彼此差異,亦聯絡無窮。它們可以與其他平臺中豐富的品類組合在一起並進行計算,例如本系列中Uniswap上的ERC-20代幣。

這個作品透過將錢包及其交易投射在一個三維的球面上進行呈現,給人的印象是一個龐大到幾乎是行星級的生態系統。放大PDF,可以看到一些特定NFT專案的標籤和它們對應的顏色。

“The metaverse is a virtual environment where people live, work, and play. You can think of it as being similar to the virtual world ‘OASIS’ in the movie Ready Player One, but instead of a central corporation controlling everything, users in the metaverse control their own assets.” (Zima Red)"元空間 " Metaverse

Metaverse(共8幅作品)——這裡有無限廣闊的土地,同一個使用者擁有的土地由這些邊相連。

Metaverse是一個為科幻迷所熟知的概念。它在頗具影響力的小說《雪崩》中得到了突出的體現,它被描述為一個虛擬的三維現實,在這個虛擬的三維現實中,人類可以作為有別於物理世界肉體的存在。Metaverse的概念與Ethereans具有相當的文化契合,不僅是因為這種科幻血統,還因為Ethereum為人類社會帶來的積極影響。以太坊正在成為一個虛擬世界和社羣網路的基礎協議,類似於科幻小說中的Metaverse。一些開發者團隊已經基於她建立了大型遊戲世界,讓使用者將自己嵌入化身,在以太坊區塊鏈上擁有這片土地,並與其他使用者進行類似於大型多人線上遊戲的互動,甚至參與在區塊鏈上建立、擁有和交換/交易物品(通常,作為NFTs;見 "開放之海 "系列)。

這個原圖只是4個此類虛擬世界的部分土地樣本:Decentraland(紅色)、Cryptovoxels(灰色)、Somnium Space(白色)和The Sandbox(綠色)。在以太坊上,新興的Metaverse很可能不是一個單一的景觀,不是一個單一的平臺,而是一個綜合系統。

每個平臺都可以利用其獨特的屬性和優勢,而整個使用者體驗可以透過在世界之間製造旋渦,彼此相生相系(事實上,這已經實現了)。平臺上的共有土地被不同顏色的邊緣連線起來。可以看出,有數百名使用者在這四個平臺上同時擁有所有權。

放大PDF檔案,可以看到所有者地址的前幾個字元,每個節點代表Metaverse那一部分的一塊土地。成千上萬的土地連線起來,由此產生的視覺效果就像是一片虛擬世界的地圖被漸漸縫合的感覺,彷彿什麼謎底將要被揭開。

注:以上為我們挑選出的5幅作品介紹,Eth story系列全部16幅作品的翻譯請見文末shimo文件[2]。

Eth story 全部16幅作品

關於藝術家 @takenstheorem

他在接受Andrew Steinwold[3]的書信採訪時談到這個筆名,“takenstheorem(塔肯斯定理)這個名字與我的日常工作有關。我研究系統動力學,塔肯斯定理是這個領域中我最喜歡的想法。該定理也是一種關於資料力量的象徵性宣告。塔肯斯定理是關於我們如何從對複雜系統行為的簡單測量中恢復其基本動態。該定理的力量可以簡明扼要地陳述為:即使是簡單和混沌的資料,在適當的條件下,也可以重建資料系統。”

takenstheorem是一位我和郭老師非常喜愛的匿名數字藝術家。他活躍於Twitter,Opensea和CryptoVoxels,鏈上資料給了他源源不斷的創作動力,這種生產資料難以置信的觸手可及、開放且多樣。

naval說過,NFT終將tokenize一切[4]。而現在,它已經開始被藝術家、資料科學家,甚至是每一個看到資料價值的人,拿來書寫區塊鏈自己的歷史。好的NFT對我來說,本身就是加密貨幣的歷史。它能讓人有興趣去探求作品背後的故事,同時,

它又是故事本身。

所以,我想發起一個專案 [[blockchain art studio]] 去發掘這樣的藝術家和作品(我在上一篇:藝術市場總在秘密進行最後也提到)。或者,我們想辦法成為他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發email到[email protected],我們一起探索。

References

[1] 原文連結: https://takenstheorem.medium.com/ethereum-history-in-5-minutes-ca3aa7061397

[2] 全部16幅作品翻譯 (shimo文件仍在修改):https://shimo.im/docs/rhKWhkTdvXXxPHd3/ 《Ethereum History in 5 Minutes 5分鐘視覺化以太坊歷史》

[3] Andrew Steinwold對takenstheorem的採訪:https://andrewsteinwold.substack.com/p/takens-theorem-the-anonymous-coder

[4] naval關於NFT的推文:https://twitter.com/naval/status/1378956359874478082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