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Blockchain)的概念於 2008 年在中本聰的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首次提出。區塊鏈可以理解為一種公共記賬的機制(技術方案),它並不是一款具體的產品。其基本思想是:透過建立一組網際網路上的公共賬本,由網路中所有的使用者共同在賬本上記賬與核賬,來保證資訊的真實性和不可篡改性而之。所以名字叫做‚區塊’鏈‘,顧名思義,是因為區塊鏈儲存資料的結構是由網路上一個個,儲存區塊,組成一根鏈條,每個區塊中包含了一定時間內網路中全部的資訊交流資料隨著時間推移,這條鏈會不斷增長。
區塊鏈特徵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可擴充套件、匿名化、安全可靠等特點:
去中心化:由於區塊鏈是靠各個節點共同實現系統的維護和保證資訊傳遞的真實性,基於分散式儲存資料,而沒有某個中心進行集中管理,因此某一個節點受到攻擊和篡改不會影響整個網路的健康運作。
去信任化:任意兩個節點之間建立連線不需要信任彼此的身份,雙方之間進行資料交換無需互相信任的基礎。由於網路中的所有節點都可以扮演“監督者”的身份,因此不用擔心欺詐的問題。
可擴充套件:區塊鏈是一種底層開源技術,在此基礎上可以實現各類擴充套件和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應用。
匿名化:資料交換的雙方可以是匿名的,網路中的節點無需知道彼此的身份和個人資訊即可進行資料交換。
安全可靠:由於任意節點之間的活動均受到全網的監督,並且資料庫採用分散式儲存,對於駭客來說,第一無法偽裝和進行欺詐活動,第二無法僅靠攻克某個節點而控制網路。
區塊鏈的目前存在的缺陷
區塊鏈也不是完美毫無缺點的,區塊鏈也存在著諸如 51%攻擊的安全隱患、工作效率問題、資源消耗問題、區塊間博弈和衝突等缺陷待解決。
51%攻擊問題:由於區塊鏈的監管依靠網路中所有的節點共同完成,因此理論上說,如果掌握全網超過 51%的算力就有能力成功篡改和偽造區塊鏈資料。
工作效率問題:由於採用的分散式儲存,區塊鏈內的每個節點均需儲存一份資料庫,並且網路中發生的任何一筆交易其它節點均需進行認證並做記錄,系統的工作效率較低,尤其在一些資料交換髮生頻繁的場景下區塊鏈的應用效能會受限。因此如果想大規模推廣並應用區塊鏈技術,如何解決系統工作效率也將成為一個問題。
資源消耗問題:由於去中心化容易引入資源的浪費,區塊鏈的運作較為依賴網路節點貢獻的算力,這些算力主要用於解決 SHA256 雜湊和隨機數搜尋,除此之外並不產生實際社會價值,因而一般意義上認為這些算力資源是被‚浪費‛掉了,同時被浪費掉的還有大量的電力資源。因此如何解決區塊鏈運作而帶來的資源佔用和浪費也將成為區塊鏈大範圍應用之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區塊間的博弈和衝突:例如比特幣中典型的‚區塊截留攻擊,它是由礦池的參與者發起的攻擊,對礦池和其它參與者的挖礦收益造成損害。發起區塊截留攻擊的礦工只向礦池傳送部分工作量證明,但是如果他們發現了完整的證明,他們將拋棄該證明。因此礦池還是會向攻擊者發放挖礦收益,但是礦池不能從攻擊者的挖礦算力中受益。這減少了被攻擊礦池的所有參與者的收益,當然也減少了攻擊者自己的收益,攻擊者們公平挖礦會獲得更多的收益。因此如何設計激勵相容的共識機制,提高系統內非法行為的成本,進而避免區塊鏈的各節點在互動過程中發生博弈與衝突,也是區塊鏈有待解決的缺陷之一。
區塊鏈的未來應用
我們認為比特幣僅是冰山一角,區塊鏈未來應用空間巨大:從理論上說,圍繞區塊鏈這套開源體系能夠創造非常豐富的服務和產品。比特幣只是區塊鏈巨大應用空間的冰山一角。區塊鏈技術將不僅僅能應用在貨幣體系中,還可以推演到各類社會服務、合約行為交易行為中,諸如去中心化的微BO、微XIN、搜尋、租房,甚至是打車軟體都有可能會出現。因為區塊鏈將可以讓人類無地域限制的、去信任的方式來進行大規模協作。
區塊鏈 1.0:貨幣,即應用中與現金有關的加密數字貨幣,如貨幣、轉賬、匯款和數字支付系統等。
區塊鏈 2.0:合約,如股票、債券、期貨、貸款、智慧資產和智慧合約等更廣泛的非貨幣應用。
區塊鏈 3.0:在政府、健康、科學、文化和藝術方面有所應用。甚至最終實現去中心化自治社會的終極效果。
我們對區塊鏈的可拓展的應用做一梳理,包括:數字貨幣、支付清算、數字票據、權益證明、徵信、政務服務、醫療等。
數字貨幣:除了比特幣,區塊鏈在也有望應用於未來各國的法定數字貨幣之中。例如今年 1 月份,中國人民銀行曾表示從 2014 年起就開始著手研究數字貨幣技術。今年 2 月央行行長周小川也曾表示央行的數字貨幣有可能採用區塊鏈技術。
支付清算:現階段商業貿易交易清算支付都要藉助於銀行,這種傳統的透過中介進行交易的方式要經過開戶行、對手行、央行、境外銀行(代理行或本行境外分支機構)。與傳統支付體系相比,區塊鏈支付為交易雙方直接進行,不涉及中間機構,即使部分網路癱瘓也不影響整個系統執行。區塊鏈技術在支付清算上的應用並非遙不可及,SWIFT 作為一個連結了數萬家銀行的通訊平臺,已經被新興崛起的區塊鏈技術所威脅,一些區塊鏈初創企業和合作機構開始提出一些全新的結算標準,如 R3 區塊鏈聯盟已經制定了可互動結算的標準,截至目前全球已有 42 家大型銀行和金融集團加入。
數字票據:數字票據是結合區塊鏈技術和票據屬性、法規、市場,開發出的一種全新的票據展現形式,與現有的電子票據體系的技術架構完全不同。數字票據既具備電子票據的所有功能和優點,又融合了區塊鏈技術的優勢,成為了一種更安全、更智慧、更便捷、更具前景的票據形態。
權益證明:區塊鏈每個參與維護節點都能獲得一份完整的資料記錄,利用區塊鏈可靠和集體維護的特點,可對權益的所有者確權,可應用於各類金融產品的交易。對於儲存永久性記錄的需求,區塊鏈是理想解決方案,適用於土地所有權、股權交易等場景。
徵信:目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開展,無論是針對企業還是個人,最基礎的考量是借款主體本身所具備的金融信用。各家銀行將每個借款主體的還款情況上傳至央行的徵信中心,需要查詢時,在客戶授權的前提下,再從央行徵信中心下載參考。各商業銀行以加密的形式儲存並共享客戶在本機構的信用狀況,客戶申請貸款時不必再到央行申請查詢徵信,即去中心化,貸款機構透過調取區塊鏈的相應資訊資料即可完成全部徵信工作。
政務服務:區塊鏈另一個重要應用在於政府職能領域,即透過區塊鏈技術,以分散式、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提供政務服務。由於區塊鏈具有不可篡改性,婚姻將是極佳的應用場景,因為它意味著一對夫妻將把他們的婚姻永遠連線在一個共享的儲存賬戶上。世界上第一個用區塊鏈記錄的婚姻發生在佛羅里達的迪士尼樂園裡,這個婚禮被提交到比特幣的區塊鏈裡,這對夫婦的誓言被傳輸成文件註釋,並嵌入到一筆 0.1 個比特幣的交易當中,從而永久的儲存在區塊鏈的分類賬中。
醫療健康領域:區塊鏈能夠給醫療健康領域帶了的主要益處在於,能夠使得健康資料被大範圍分析的同時保持了資料的隱秘性:(1)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匿名性特徵,個人的健康資料能夠被編碼成為一筆資料資產,並像數字貨幣一樣被放入區塊鏈中,個人能夠透過手中的私人鑰將數字醫療資產授權給醫生、保險機構、藥店等使用。這種將電子醫療記錄資訊系統放到區塊鏈的服務,能夠解決原來大醫療機構的資料無法共享的問題。(2)另一個益處在於區塊鏈遵守統一的規範和準則,提供一個標準的安全機制,所有的健康資料都在統一的規範下轉換可供研究的資料模式。由於這種資料資產是統一的,因此幾乎所有的醫療資料儲存點都能夠進行分析。
國外區塊鏈發展與案例
區塊鏈在國內雖然還處於概念匯入和探索的初期階段,但國際上許多大型銀行以各種形式在區塊鏈領域已經開展了一系列探索,我們歸納來看主要有三種途徑:
一、是商業銀行成立內部的區塊鏈實驗室
比如花旗銀行、瑞銀、紐約梅隆銀行等已相繼成立研發實驗室,重點圍繞支付、數字貨幣和結算模式等方面測試區塊鏈的應用,有的還擴大到其員工內部系統中測試。
二、是投資金融科技初創公司
2015 年以來,許多跨國大型金融集團紛紛以創投形式進入區塊鏈領域,比如高盛聯手其他投資公司向比特幣公司 Circle 注資 5000 萬美金,西班牙對外銀行透過旗下子公司以股權創投方式參與了 Coinbase 的 C 輪融資等。
三、是與初創公司合作
例如巴克萊銀行在技術孵化和加速器專案中與區塊鏈初創公司合作,澳大利亞聯邦銀行和開源軟體 Ripple 合作組隊,建立了一個在其子公司之間互相支付轉賬的區塊鏈系統等。
區塊鏈展望
區塊鏈更類似於一種新的協議機制,這種機制有望打破原有的中心化資料庫模式,將資料透過分散式記錄和儲存的方式留在每個個體當中,從而改變資料的價值提取方式。這樣一來,區塊鏈甚至有望徹底顛覆現有的中心化 IT 模式,使得現有的網際網路架構重新洗牌,傳統的 IT 廠商有望藉助區塊鏈的大浪潮得到重新分配蛋糕的機會。
不過目前而言,排除已經被監管列入黑名單的比特幣之外,國內在此方面基本上缺少頂級產品應用,更多的還是停留在理論探索階段,更遑論真正藉此產生效益了。因此,作為純粹題材概念的炒作,還是以炒為主,遠遠談不上價值投資,更加難以和晶片和5G這樣實際的科技概念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