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分叉和軟分叉有什麼區別?

買賣虛擬貨幣

最近,行業裡最熱鬧的莫過於BCH硬分叉事件,以吳忌寒和澳本聰分別為首的兩個陣營展開了激烈的對決,又是站隊成員分析,又是雙方算力分析的,分叉後的BCH ABC和BCH SV兩條鏈已經開始正常出塊,但是依舊讓好多人都看得一頭霧水。

其實,硬分叉這個概念在區塊鏈行業裡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詞。2017年8月1日,比特幣現金成為比特幣區塊鏈歷史上的第一個硬分叉,此後,比特幣分叉事件變得越來越頻繁,一系列分叉幣開始不斷出現,比如比特幣糖果(Bitcoin Candy)、比特幣披薩(Bitcoin Pizza)、比特幣鑽石(Bitcoin Diamond)等。

為什麼要分叉

比特幣之所以會產生分叉這個行為,是因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區塊鏈,而區塊鏈是具有去中心化特性的,這便導致比特幣是由一群人來維護的。最初,中本聰發明比特幣大概只是想讓人們多一種更自由的貨幣交易方式,但隨著比特幣被更多的人所瞭解和使用,人們對比特幣的想法和要求也多了起來。

一些人開始覺得比特幣的區塊容量太小,總出現擁堵,於是這些人要求比特幣升級擴容,一些人又覺得比特幣的功能太單一,今後的發展不容樂觀,於是這些人又要求比特幣能夠有搭建DApp(去中心化應用)的功能,有人支援就有人反對,這種對比特幣發展的分歧便可以理解為比特幣的分叉。

分叉的種類

分叉分為兩種,硬分叉和軟分叉。

先說硬分叉,硬分叉其實是把比特幣這條鏈直接分成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鏈,一條是舊鏈,一條是新鏈,舊鏈即是不願意讓比特幣分叉的社羣成員所堅持的原有的鏈,新鏈即是社羣成員希望在現有區塊鏈上進行技術最佳化改進所生成的鏈,這兩條鏈此後將不再有交集,完全按各自的道路發展。

打個比方,沒分叉前的比特幣就好比是安卓系統,因為有些人不滿於安卓系統的功能而又開發出了蘋果系統,蘋果系統這時就相當於是硬分叉後的結果,分叉後,安卓系統和蘋果系統形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人們也根據各自的喜好開始用著不用的系統。

軟分叉更簡單,比特幣軟分叉之後不會像硬分叉一樣產生兩條鏈,而是還會保持在一條鏈上,軟分叉會進行一些升級,但是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和有效性,舊節點會相容新節點,只是新節點不相容舊節點而已,二者依然可以共存在一條鏈上。

這就相當於安卓系統做了升級,升級後的系統很多軟體需要你的資訊授權,否則就無法使用,但只要你不升級,你不授權資訊也是可以使用這些軟體的,換句話說,升級後的系統比升級前的系統要求更為嚴格(舊節點會相容新節點,但新節點不相容舊節點)。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硬分叉事件

以太坊(ETH)和以太經典(ETC)是硬分叉的典型案例。


The DAO專案是區塊鏈物聯網公司Slock.it發起的一個眾籌專案,於2016年5月正式釋出,截止到當年6月,The DAO專案募集資金超過1.6億美元。沒過多久,The DAO專案就被駭客盯上了,因為智慧合約上的巨大漏洞,導致The DAO專案被轉移了市值五千萬美元的以太幣。

為了挽回眾多投資者的資產並停止恐慌,以太坊創始人V神(Vitalik Buterin)最後提出硬分叉的設想,並最終透過社羣的多數投票表決在以太坊第1920000區塊完成了硬分叉,回滾了包括被駭客佔有的所有以太幣。

即使以太坊硬分叉成了兩條鏈,依然有部分信仰著區塊鏈不可篡改特性的人留在以太經典這條原鏈上,如今,以太坊(ETH)和以太經典(ETC)都排在全球加密貨幣市值排名的前20名,這也是二者在硬分叉領域被當作經典案例的原因之一。

分叉的優缺點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還處於很初期的狀態,分叉對於區塊鏈來說,就相當於一個技術迭代的過程,隨著人們不斷髮現區塊鏈技術現有的限制,只有不斷升級和擴充套件這項技術,才能讓區塊鏈技術走向成熟。

當然,這種分叉跟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正在背道而馳,但沒有天生完美的技術,區塊鏈也不例外,技術的發展如果在發生錯誤時都不可控,那這種技術就無法做到普世,人們對它的信任度也無法提升。且分叉的結果是由社羣成員投票決定的,某種程度上來說依舊遵守著去中心化的原則。

人們對區塊鏈分叉各執己見,但在區塊鏈發展的歷史程序裡,分叉無疑讓區塊鏈變得更有故事性和可能性了。

更多數字貨幣資訊:www.qukuaiwang.com.cn/news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