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疫情形勢的不斷惡化,對於經濟前景的恐慌也一直在升級,歐美股市的連續暴跌,英鎊、歐元、原油價格走低都是對此的直觀反應。看著外圍風險市場一片哀嚎之際,幣圈卻因整體價格的相對持穩而沾沾自喜,認為數字貨幣將在這場風暴中獨善其身。但昨晚的一波短線大跌,徹底擊潰了市場信心。
全球範圍內的金融市場大跌,肯定不是單一因素可以推動的,但起主要作用的定然是疫情的巨大不確定性,及其深遠影響,而原油價格戰則是引爆危機的導火索。
這次疫情對於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的持續影響,比此前的預估要更加嚴重,這是因為控制疫情與經濟增長是完全相悖的。經濟增長需要依靠流動性,包括物流、人流等,但控制疫情卻必須要遏制人員流動。所以疫情對全球供應、流動性以及市場信心的打擊都是致命的,再加上無法對未來走向進行精確預測,導致難以綜合考量其負面影響。
回過頭再來看下美聯儲的“好心辦壞事”。雖然市場很早就預見到了降息,但美聯儲迫不及待的“救火式”行為,不僅沒能平抑美股市場體現出來的恐慌情緒,反而令投資者對此行為產生懷疑。因為1月份鮑威爾還是對經濟比較樂觀的,現在卻發生如此劇烈的轉變,表明美聯儲對於經濟前景已是極度悲觀,甚至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擔憂,而這也正是美股連續暴跌的深層因素。
其實鮑威爾去年就曾表示,“貨幣政策對潛在經濟增長起不到什麼作用”。市場現在只不過是驗證了這一觀點而已,但卻將美聯儲自己逼上了絕路——隨著美國股市的不斷崩潰,繼續出手以穩定市場已經成為必然。但如果降息過快,反而有可能會繼續惡化市場情緒,造成金融市場深度動盪,並對金融系統的穩定性形成衝擊。
此外,美聯儲的緊急降息還將帶動包括G7在內的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降息潮,這實際上是一種惡性迴圈。首先,歐日都處於負利率困境下,已經降無可降;其次人們也不會因為低利率而增加支付,反而會在這種情況下儲備現金,抑制消費。
當降息潮來臨之後,從目前的情況看,實體經濟很難從中獲益,股市等風險資產又因為恐慌而出現抗拒表現,美債、黃金、以及數字貨幣則將成為流動性的主要目標。雖然近兩日黃金、比特幣同步下跌,但這更多是因為恐慌性拋售,以囤積現金流所致,隨著印鈔速度的不斷提升,這一狀況將得到改善。
此外,秀才認為現在仍然處於資產價格暴跌引發的市場恐慌情緒籠罩之下,金融危機到還不至於,因為流動性、金融機構、私人企業、債券市場並不是全面崩潰,並且與歐債危機、次貸危機明顯不在同一個量級。但現在市場變幻很微妙,變化也很快,未來說不定會演化成金融危機。不過至少在目前階段還沒有類似的跡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