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郭美美事件”到“羅某笑事件”,從“愛心媽媽”涉黑到“小鳳雅”…… 過去幾年裡,公益慈善行業話題頻發,時不時爆出的“黑天鵝”事件不斷透支著民眾對公益行業的信任度。
一直以來,傳統公益事業存在的賬戶資訊、善款去向不透明的問題,影響著整個慈善行業的聲譽和社會形象,也制約著慈善事業的發展。詐捐、貪汙等行為更是對公益事業的毀滅性打擊。
善惡博弈,公益醜聞叩問著人性底線。人們開始牴觸公益,以前熱衷慈善事業的人們更是不斷髮出質疑,那些年,我們捐的錢到底都去哪裡了呢?
一、讓公信力迴歸
資訊透明是獲得公信力的前提。慈善機構的公信度和公益成效,決定了公益是否能夠獲得公眾認同和持久支援。
公益資訊不透明、不公開,是目前公益行業的最大痛點,而資訊披露所需的人工成本又是制約公益機構提升透明度的重要因素。
2018年9月3日,民政部在其印發的《網際網路+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志願服務)行動方案(2018-2020年)》中提出,要在網際網路+慈善募捐方面,探索區塊鏈技術在公益捐贈、善款追蹤、透明管理等方面的運用,構建防篡改的慈善組織資訊查詢體系,增強資訊釋出與搜尋服務的權威性、透明度與公眾信任度。
二、讓善款可追蹤
捐助人是否履行承諾、公益平臺和慈善機構的善款是否透明、受助人的資訊是否真實……公益專案中的種種問題,亟待解決,而被譽為“信任機器”的區塊鏈,似乎與公益場景相得益彰。
●降低交易成本:利用區塊鏈的點對點交易,減少所謂的中間環節,直接將錢定向轉給受助人員,免去一部分手續費。
●增強透明度:所有善款的流轉均支援上鍊;記錄公開透明且不會被篡改;每筆款項的對接接收人是誰、如何使用、效果如何,均可追溯。如此,相關各方對每筆捐贈都可瞭如指掌。
●增加公眾信任:區塊鏈可以將慈善公益專案的相關資訊分佈在網路各個節點上、消除中間機構的處理環節,做到點對點交易,幫助構建信任,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因資訊不透明而產生的職務侵佔、挪用、貪汙等問題。
●解決暗箱操作問題:在區塊鏈智慧合約模式下,只有條件滿足才會觸發智慧合約的執行;執行過程不但不需要人工干預,還能接受所有當事人的監督。
●保護個人隱私:除了適時地披露捐贈人和受助人的資訊,區塊鏈加密技術的使用,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被捐助人和捐助人的隱私,特別是不希望披露自己資訊的捐贈者。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開透明、資訊可追溯、智慧合約自動執行等優勢,正好可以從技術上對應解決慈善公益中被人詬病的問題。
三、讓冷卻的愛心回暖
區塊鏈+公益的嘗試和應用,在我國已經有了初步的發展。
根據鏈塔智庫2018年《區塊鏈公益事業研究報告》,目前區塊鏈與公益相結合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在原有的專案基礎上運用區塊鏈技術,如螞蟻金服的支付寶愛心捐贈平臺、騰訊可信區塊鏈的“公益尋人鏈”、輕鬆籌-陽光公益聯盟鏈等。
除了BAT等網際網路巨頭,一些公益平臺、互助機構也紛紛入局了區塊鏈。有些機構在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基礎上成立了公益組織聯盟,在保證各機構獨立自主性的同時,共享大資料、助力公益機構之間的合作。
第二種是專門開發一個區塊鏈公益平臺,運用token經濟模型設計一個專案,完整踐行區塊鏈經濟模型。這類基於公有鏈的區塊鏈公益專案,在國外已經存在。
透過完全去中心化的公有鍊形式,這種平臺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料不可篡改,安全係數極高,但是技術需要進一步完善,比如需要防範一些基於智慧合約的漏洞。
不難發現,區塊鏈+公益正在悄悄改變著公益慈善的未來,治理一些根深蒂固的頑疾。透過區塊鏈技術,各個機構之間的合作將變得更加透明化,從而使人們對慈善公益事業的信任和信心逐步迴歸、讓那些在慈善醜聞中封存起來的愛心漸漸回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