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不缺新玩法,“共振”或許命不久矣

買賣虛擬貨幣
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

最近的行情,可謂是比特幣的“一枝獨秀”。根據CoinAll交易所資料,比特幣現價已突破6300點,並且交易量也開始增加。更有意思的是,比特幣的市值佔比也在快速回升,現在已經快接近60%了。這說明什麼?比特幣在漲,但是其他幣卻沒有跟漲,比特幣開始瘋狂“吸血”,資金開始逐步向主流開始彙集,山寨幣的風險可能會增加。確實,透過CoinAll資料也可以看出,包括ETH、EOS、LTC等等的主流幣,並沒有開始補漲。


接下來,我覺得有兩種可能性,要麼比特幣回撥,要麼其他主流幣接棒繼續漲,開啟這波行情。目前來看,我覺得回撥的可能性會更大些,畢竟整個市場其實並沒有放出特別大的利好訊息,要想整體出現很大漲幅,我覺得還是有些難度的。我也比較好奇,為何這輪只有比特幣漲幅驚人,仔細觀察了下,這才發現幣圈出了個新玩法叫“共振”(咳咳,別想歪)。我覺得這個模式的出現,對於比特幣的上漲有一定的影響,就好像點燃了“引火線”,助推了這波比特幣的上漲行情。那麼,到底為什麼會這樣?這種影響又能持續多久呢?

1. 換湯不換藥,幣圈融資新玩法

幣圈最不缺的就是各種套路和玩法,而且有意思地是,每當市場處於比較沉寂的狀態下,總有種意向不到的思路出現,去打破這種寧靜。最近特別火熱的玩法就叫做“共振”,很多基於“共振”原理的妖幣都漲了幾十倍。

簡單來說,“共振”就是讓使用者可以用BTC等主流幣去兌換“共振幣”。目前,最火的共振盤應該是和BTC進行兌換,因此很多人會想著去買BTC,這可能就促進了BTC價格的增長。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不就是和普通的愛惜歐差不多嗎?接下來要說的,就是這個模式的巧妙之處。使用者拿主流幣去兌換“共振幣”,但是其中的兌換比例卻是分級的。

舉例來說,第一個等級有10BTC的額度,1BTC可以兌換10000“共振幣”,當第一個等級募滿,第二個等級的兌換比例就會變成8000,以此類推,越往下你能兌換的“共振幣”數量就會越少,那麼“共振幣”的名義價格也就越高。

我們姑且稱這種內部的交易為“內盤”。除了內盤以外,“共振幣”同時也會在交易所流通,我們稱之外“外盤”,透過內外盤結合的方法,“共振”機制便開始執行起來。

當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充入BTC,專案方就有錢去進行拉盤,交易所的“共振幣”價格就會越來越高,於是使用者就會想著把錢包裡的幣轉去交易所賣,於是交易所幣價格就會降低,可是由於更多人進入了,內盤裡面的代幣價格顯示的很高,給使用者製造一種幻覺,這個幣的價格很堅挺。使用者看到所謂的“利差”,就又會去交易所買幣,讓整體的價格被托住。如此,整個邏輯迴圈就形成了,

因此,總結下來,“共振幣”的主要原理如下:

1. 如果“外盤”價格高於“內盤”價格,會有很多人去兌換“套利”。如果有很多人來兌換,那麼兌換比例就會減少,從而“共振幣”的“內盤”就會上漲,“外盤”也會逐漸趨向於“內盤”的價格。

2. 如果“外盤”價格低於“內盤”價格,那麼很多人看到價格不對稱,自然也會考慮去交易所購買代幣,因此讓兩者價格逐漸趨於相等。

有些人或許會問,“內盤”價格低,我去兌換“共振幣”,然後去“外盤”套利,這點能理解。但是“外盤”價格低了,就一定會有人去買嗎?如果沒有任何激勵,確實不一定。但是“共振幣”的操盤者也想到了這點,他們拿出一部分使用者資產作為獎勵,鼓勵使用者鎖倉以及邀請新人入場,而且這種獎勵機制依舊分級,透過不斷髮展下線,從而吸取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2. 相信科學,世上並沒有永動機

說完“共振”整體的原理,有些小夥伴或許會恍然大悟。原來,這所謂“共振”的核心,其實也是用後面的使用者的錢去補貼前面的使用者。前面使用者投入的比特幣可以用來拉盤,吸引更多投資者進入。整個並沒有創造任何價值,也沒有產生任何額外的利潤。世上哪有永動機,這不過都是莊家忽悠你的把戲而已。

於是,我突然想到了當年風靡幣圈的FOMO 3D遊戲。那時候,無數人瘋狂拿著ETH進場玩遊戲,後入場的小夥伴最終是虧錢了,還是虧錢了呢?而且,當時FOMO3D吸了非常多的ETH,這麼巨量的ETH掌握在很少數人的手裡,對於市場也會形成拋壓。

根據CoinAll交易所資料可以看出,ETH價格在FOMO 3D結束的那段時間有明顯的下跌跡象。對於“共振”專案來說,它用主流幣進行兌換,其實不也是把大量的主流幣收集到自己手裡,如果最終能夠吸引到非常多的使用者,本質上這對於主流幣市場來說,也可能是個潛在的隱患。

除了對大盤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普通投資者所面臨的風險。科學告訴我們,這世上並沒有永動機。拆西牆補東牆的做法,看似是個正反饋迴圈,但是如果後續大盤走弱,整體需求減弱,再加上各類仿盤出現,導致流量分散嚴重,那麼“反噬”也會非常嚴重,直接進入死亡螺旋,沒有新入場資金,那麼整個盤子也就會奔潰。想想當年FOMO 3D的仿盤數量迅速增加,這也導致了遊戲熱度驟減,後加入的投資者血本無歸。

當發現勢頭不對,這時候專案方也會趁機出貨走人,最終留給普通投資者的,那就是一地雞毛。截止發稿時,各類共振幣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劇本會按照歷史重演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