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雖被稱為區塊鏈技術元年,區塊鏈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但是卻始終是屬於圈內的狂歡,更像是一種新的“小眾文化”,社會普遍對區塊鏈仍缺乏基本認知。
一、“小眾文化”——區塊鏈
民眾對區塊鏈缺乏認知最先體現在關注度上,甚至是國內外對區塊鏈、數字貨幣的關注度也呈現出極大的差距,國民普及度具有較大的差異性。
據媒體報道,德國聯邦資訊科技、通訊及新媒體協會(Bitkom)在近日釋出調研報告稱,聽說過比特幣的德國人佔比大約為64%。對比之下,在區塊鏈發展得如火如荼的中國,卻只有1/10的人口聽說過數字貨幣。
對此,阿里巴巴副總裁朱衛國表示:“由於區塊鏈是新技術,社會對它還缺乏基本的認知。”但是,他也認為:“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是硬趨勢,人類將進一步重新整理其連結方式,實現線上和鏈上的遷徙。”
二、區塊鏈市場熱度不減 逐漸走至圈外
不久前,普華永道曾對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名高管進行了調查,84%的受訪高管表示正在實施區塊鏈計劃,15%的高管表示已經完成了區塊鏈佈局,區塊鏈技術已逐漸得到高層行業人士的認可。
與此同時,區塊鏈行業的快速興起也帶動了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近期,智聯招聘釋出的《2018年區塊鏈人才供需與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的區塊鏈人才較2017年第三季度暴增636.83%,有逐步擴張的趨勢,但是也受認知的波動而呈現波動態勢。
對此,智聯招聘集團技術長李京峰表示:目前區塊鏈市場熱度仍處於持續增長階段,甚至是證券市場的兩倍,且整體存量人才嚴重供不應求。
為更進一步瞭解學生對區塊鏈的瞭解程度,Coinbase與Qriously聯合對675名美國學生、50所國際大學課程進行調研,隨後釋出了調研報告,研究表明在全球排名前50名的大學中,42%的大學至少提供了一門關於加密技術或區塊鏈的課程。
據悉,各國高校也在組建研究中心,開設了更多與加密貨幣相關的課程,一方面是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是認為加密貨幣是值得認真進行學術研究的領域。
三、低普及度 成為區塊鏈應用的攔路虎
區塊鏈技術的火熱程度不言而喻,但總體看來,民眾普及度偏低,應用場景並不豐富。從這一層面看來,區塊鏈技術的低普及度已經成為區塊鏈應用的攔路虎之一了,而反之,應用層面的發展停滯也導致了區塊鏈的普及度低。
其實,行業內對區塊鏈技術的探究更多停留在討論層面,當然,也不排除有部分企業推出了區塊鏈技術相關的產品,例如以太坊推出了Fomo 3D、騰訊推出了區塊鏈遊戲“一起來捉妖”……無論開始時多轟轟烈烈,如今無一例外全部“撲街”,令人咋舌。
停留在討論層面、缺少“殺手級”應用……都成為了當下區塊鏈技術面臨的痛點。當然,低普及度、無爆發性應用等只是區塊鏈技術發展過程中的一部分問題。除此之外,還有算力、DAPP、共識機制等問題都亟待解決,不斷更新迭代、變得更加完善成熟,才能推動區塊鏈技術不斷髮展。
目前,比特幣作為區塊鏈技術的產物之一,風頭一時無幾,但是離中本聰、V神及部分圈內信仰人士的最初構思還有巨大的想象空間,畢竟產品背後的技術也應該得到關注,相信區塊鏈在未來潛力無限,我們靜待突破。
關注微信公眾號“IDCM鏈習社”,即可獲取獨家免費市場分析報告《區塊鏈及數字貨幣市場雙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