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高度為494,784的區塊即將引來比特幣的再次分叉,比特幣黃金硬分叉。已於今日到達491,471區塊,分叉一觸即發!小編今天來詳細介紹一下什麼是比特幣分叉,為什麼會產生分成,以及咱們幣友應該如何應對。
01 什麼是分叉
其實比特幣的分叉就是對整個比特幣網路的升級,就和蘋果IOS系統需要不斷更新升級一樣,原來的比特幣網路比較擁擠、滿足不了目前使用者快速增長的需求,自然就需要擴容升級。
分叉又分為軟分叉和硬分叉,軟分叉僅僅是網路的升級更新,升級前的節點能很好地相容升級後的節點,並不會產生一個新的虛擬幣出來。比如剛剛過去的以太坊大都會擴容,擴容後依然只有一條ETH主鏈,也就是軟分叉。
硬分叉則不然,發生硬分叉後原來的區塊鏈將分成幾條獨立的鏈,也就是會產生新的數字貨幣出來,比如BCC就是比特幣硬分叉產生的幣,ETC也是以太坊硬分叉的產物。
軟分叉和硬分叉是算力選擇的結果,比特幣的算力是一定的,如果有足夠的算力支援某一種擴容方案的話,那麼將發生軟分叉。相反,如果沒有任何一種方案獲得足夠多的算力支援,那麼比特幣網路將會發生硬分叉,新產生的鏈將相應地產生一種比特幣。原來持有比特幣的人,在硬分叉後都擁有分叉後的每一種比特幣。
02 為什麼比特幣要分叉
我們知道,比特幣每10分鐘更新一個區塊,這個區塊上記錄了10分鐘內發生的所有交易記錄及見證資料,但是這個區塊目前的最大容量只有1M,1M的區塊每秒最多能容許5-7筆交易,也就是說這個1M區塊大小決定了比特幣目前可處理交易上限是5-7筆,而信用卡的交易是每秒2000筆……
從比特幣的區塊鏈瀏覽器上我們可以看到,在比特幣發展的第8年,目前每個區塊的容量已經即將達到1MB的上限,最近的區塊容量資料是這樣的:
我們看到最近的區塊大小有的已經超過1MB,即1024KB,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真實情況是這樣的:目前區塊容量並沒有變,依然是1MB的上限,但是比特幣主鏈已經在8月23日完成了隔離驗證的部署,所以導致區塊大小會超過1MB,這個我們稍後詳細說明。
所以,隨著比特幣的使用者數和比特幣區塊鏈上的交易原來越多,目前的1M區塊大小成為比特幣發展的瓶頸,這也是目前比特幣網路擁堵問題越來越嚴重、費用越來越高的原因,畢竟在交易量太大的情況下,礦工會優先給費用高的交易先打包完成交易確認,導致小額交易因支付費用低確認時間大大拉長。所以為了比特幣的長遠發展,比特幣分叉擴容迫在眉睫。
03 比特幣分叉歷史
比特幣的擴容爭議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但當時並無定論;2013年比特幣價格暴漲伴隨著一波比較大的擴容爭議潮,究其原因,交易量和價格息息相關,2013年交易量的暴增讓比特幣網路擁堵問題初顯,到2015年整個比特幣社羣對於擴容這個問題已經到了爭執不下的狀態。
當然,之所以比特幣擴容問題會產生如此大的爭議,也是因為比特幣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網路,關於擴容方案的確定需要社羣所有各方力量協商一致決定,各方出發點和利益訴求不一樣,有爭議也就很正常了。
從2015年6月開始,整個比特幣社羣就陸續推出了許多擴容方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有BIP100,BIP101,BIP102,BIP103,BIP109,BIP248六種,更別提其他備選方案了。所有的這些方案彙總起來可以分成兩類:
1.長期派:其中代表是BIP100/103,希望給比特幣擴容這件事情設定一個長期計劃,以後據此計劃執行即可,不需要再反覆協商調整。
2.短期派:剩下幾種方案是短期派的代表,認為未來不可預測,目前設定的方案對未來不一定適用,不如設定短期方案先解決幾年內的擴容問題。
經過大半年的討論,長期派已基本完敗,2015年12月在香港的比特幣擴容會議上達成香港共識,即採用隔離驗證(Segwit)+擴大區塊容量的形式,但會後該方案未獲得社羣核心開發成員認可,導致香港共識流產。
2017年5月達成紐約共識:由一些比特幣公司和80%算力以上的礦工簽署了SegWit2x方案,紐約共識建立在香港共識的基礎上,依然採用隔離驗證+2M(區塊大小由目前的1M擴大到2M),除此之外增加第三方開發人員,也就是除比特幣社羣的核心開發者之外讓更多人參與到開發中,讓比特幣網路的發展有更多可能性。
目前紐約共識進展比較順利,8月23日,BTC主鏈已經完成了SegWit2x方案中隔離驗證部分的部署,11月份將部署2x,即將區塊大小從1MB擴充套件到2MB。
不過,區塊還未擴容,為什麼區塊鏈瀏覽器中的區塊大小已經超過1MB呢?
這個得從隔離驗證的概念說起,上面說到目前每個區塊裡儲存的是每十分鐘內所有的比特幣交易記錄和見證資料,那麼隔離驗證就是改變這種儲存模式,即部署隔離驗證之後每個區塊中僅僅包含交易記錄,見證資料不再儲存於區塊中,從而達到變相擴容的目的。
比特幣區塊瀏覽器截圖中的區塊大小同時包含交易記錄+見證資料,但存在目前比特幣區塊中的只是交易資料,因此交易記錄及見證資料大小超過1MB是可能的,這也是目前急需擴容的原因。
04 如何應對這次分叉
對於持有比特幣的普通使用者來說,如果比特幣真的發生硬分叉,那麼最大的風險是由此產生的“重放攻擊”。所謂”重放攻擊“,通俗點說就是當比特幣網路分裂成幾條鏈時(比如產生BTC1和BTC2),每條鏈上的地址和私鑰產生方式完全一樣,交易格式也完全一樣,當你給某個陌生地址轉BTC1時,你的賬戶中BTC2也可能同時被轉走,而且可能轉了之後就再也拿不回來了。
不過當初BCC分叉時並沒有發生”重放攻擊“這個問題,因為BCC分叉時在其鏈上對相關程式碼作了修改,避免了”重放攻擊“的可能。但是11月份的分叉,如果分叉形成的BTC1和BTC2都想爭奪BTC的冠名權(都想成為正統的BTC),勢必不會對程式碼作太多修改,因此很可能發生”重放攻擊“。
那麼,對於持有比特幣的使用者,該如何應對這次分叉呢?
1. 如果你是幣圈小白或懶得折騰,可選擇直接將比特幣放在靠譜且承諾支援比特幣SegWit2x分叉後所有幣種的交易平臺。這些平臺會自發幫你處理好分叉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待到比特幣分叉塵埃落定即可將分叉產生的所有幣全部提出來。
2. 當然,如果你對第三方交易所或平臺不夠信任,希望將所有比特幣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也可以將比特幣放錢包裡,畢竟只要擁有錢包的私鑰,理論上你就能擁有分叉後的所有比特幣種類。這裡面又分兩種情況:
(1)將採取行動幫助使用者應對硬分叉的錢包
目前位元派/比太錢包已明確表示將盡量投入精力來開發一鍵分離功能讓使用者更容易獲取屬於他們的分叉幣,據私下溝通,可能的操作包括兩步:分叉前將錢包升級至具有一鍵分離新版本的錢包—>分叉後使用者透過一鍵分離進行操作,具體操作過程將提前公佈教程,我們也會隨時關注並第一時間給提供給大家。
(2)針對此次分叉沒有任何行動的錢包
如果在分叉前沒有將比特幣轉到上述交易所或錢包中,而是存在其他比特幣錢包裡面,因為你的私鑰掌握在自己手裡,理論上都能拿到分叉後的所有比特幣。
比特幣SegWit2x分叉即將來臨,目前釋出公告明確表示將幫助使用者避免“重放攻擊”的交易所或錢包還不多,我們將及時更新關於比特幣SegWit2x分叉的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