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保證一定時間內產生的資料無法被篡改的區塊鏈技術,受到越來越多政法機關的青睞。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便是其中之一。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從朝陽法院獲悉,朝陽法院訴源治理區塊鏈機制啟動近4個月以來,一批持續時間長、群眾反應強烈的物業糾紛案件得到快速妥善化解。
新思路化解老問題
面對房屋老化、管線漏水、車位緊缺、衛生環境差等問題,一些業主索性不交物業費,因而與物業公司產生大量糾紛。
2018年至2019年,朝陽法院月均受理物業案件300多件,12345市民熱線月均收到涉小區治理類投訴5000多件,其中業主因欠繳物業費而被物業公司訴至法院的案件數量一直居於高位。
“物業公司服務能力不足,難以滿足居民需求,業主就拖欠物業費和供暖費,物業公司經費不足,服務就愈發跟不上,由此形成惡性迴圈。”朝陽法院酒仙橋法庭庭長吳彬告訴記者,老舊小區物業糾紛一直是城市社會治理的“老大難”問題。
“以往,此類案件的解決模式是物業公司起訴、業主應訴,雙方都要投入較多時間、金錢和精力。”吳彬說,大量矛盾糾紛案件處於未完全激化的萌芽狀態,如果從源頭分流化解、前移法院工作重心,不僅節省雙方的解紛成本,而且能夠節約大量司法資源。
為此,2020年10月,朝陽法院探索應用區塊鏈思維搭建物業糾紛化解鏈條,主動與社羣、律師、物業等部門合作開展訴源治理,從而快速化解持續時間長、群眾反應強烈的物業糾紛案件。
破解訴源治理難題
據介紹,試點小區的物業公司首先將物業合同上傳至朝陽法院物業糾紛訴源治理區塊鏈上,實現對整個服務流程的預先了解和全鏈條存證。2020年10月至今,物業公司已上傳2068份物業合同,其中391件匯入後續調解分流鏈條,透過傳送電子律師函釋明權利義務,督促物業公司與業主主動和解,涉及標的額340多萬元。
某小區業主王某,自2010年7月起,在沒有合理理由的情況下拒絕繳納44647元物業費。收取電子律師函後,王某在7日內主動補繳拖欠的物業費,保障了其他繳費業主和物業公司的合法權益。
“律師需要透過區塊鏈訴源分流平臺獲取催收合同依據,配合法院幫助物業公司傳送律師函。”蘭臺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曉倩說,發函過程中還可以透過平臺獲悉律師函查收情況。
“未能化解的糾紛會及時匯入‘無訟朝陽’工作平臺,交由區法院與相關單位聯合組建的第三方調解分流平臺,由特邀調解員現場調解和甄別,如果物業公司存在服務質量問題,則返回物業公司進行整改或分流至房管局、屬地街鄉政府督促整改。”吳彬說,經電子律師函督促後尚未解決的266件糾紛中,有110件轉至第三方調解分流平臺,其中23件矛盾突出的物業糾紛在特邀調解員的調解下圓滿化解。
十里堡小區20多名業主因屋頂漏水問題,多年來共拖欠物業費逾50萬元。經第三方平臺調解人員的耐心工作,新接管的北京首萬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第一時間請專業人員進行維修,問題由此解決。
“欠繳物業費說明業主對物業公司日常服務的不認可。經第三方平臺調解無法實質性化解的,建議啟動訴訟程式解決。”吳彬說,經過前3個環節的分流,最後進入訴訟程式的物業糾紛案件明顯減少。
朝陽法院物業糾紛訴源治理區塊鏈平臺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2月7日,391份律師函中的216份已被當事人接收並檢視,其中125名業主主動與物業公司達成和解,補繳金額達102萬元。
成本低效果好效率高
為化解老舊小區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的矛盾糾紛,北京朝陽法院不斷探索防止糾紛成訟機制。
“經過第三方調解,有些物業公司積極開展清運陳年垃圾、清掏排汙系統、維修公共設施、恢復綠地、修正道路、規劃停車位等服務。148個物業糾紛在訴訟程式前就已快速妥善化解,物業公司的欠費清繳率明顯提升,業主訴求得到實質性解決,雙方的關係也不會因訴訟受到破壞。”吳彬說,透過區塊鏈技術搭建的物業糾紛遞進式化解鏈條,成本低、效果好、效率高。
“透過區塊鏈訴源治理平臺的案件送達效率和催收效率比傳統郵寄和訴訟更高。大部分糾紛訴訟之前即可解決,既能節約司法資源,也能督促物業公司更好地履職。”王曉倩認為,即使走到訴訟程式,區塊鏈訴源治理平臺電子證據路徑明晰,不但可以為物業公司追索債權留痕,也便於法院進行審理。
接受記者採訪的大資料技術研究與應用相關人士建議,區塊鏈技術中的電子存證取證過程應得到社羣居委會和業主委員會的監督,相關資料需要開放更多節點,確保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