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 | 《三體》作者,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得主。
科幻小說雖然想象的是未來,寫的是一個未來史,但其實未來史都有人類過去歷史的影子。
相當多的科幻小說都有其歷史背景
舉兩個例子,阿基莫夫的《基地》系列,他的背景就很像古羅馬帝國文明的興衰的一個過程。另外一個比較有名的科幻小說《沙丘》,其實《沙丘》的背景也就是古代阿拉伯帝國的背景。
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未來史可能也如此。
比如《三體》的宇宙文明。假如說宇宙中有很多的外星智慧,對這種外星智慧組成的宇宙文明世界狀態的一個想象,都有歷史的影子。
我們做一個假設,假如整個人類歷史上,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都是很和諧的。我們不曾有過殖民政府,也不曾有過戰爭,人類一直是透過協商和平合作,互相尊重並一直生活到現在,那麼科幻小說包括我這《三體》,無論如何也不會想象出那麼一個穩定宇宙的狀態,無論如何不會想象出黑暗森林狀態。所以這肯定是我生活在這麼一個人類歷史的大背景之下,我才能想象出這些東西來。
科幻小說不管多麼虛無縹緲,它都是有現實和歷史的影子。
但文明一直在變化
人類歷史發展到每個階段,它都會形成一套歷史階段的道德體系和價值觀,這種道德體系和價值觀從整個歷史的程序來看,是不斷變化的。
但是在某一個歷史的斷面上,它是相當穩固的價值觀。而價值觀的變化往往會滯後於時代的變化,時代的發展。
在《三體》中、為什麼人們不感謝這些執劍人,就是因為執劍人的行為不符合當時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那執劍人的價值觀是超前的,他的價值觀主要是面對大災難時代的價值觀,而普通的社會大眾的價值觀還停留在過去。他們兩者之間肯定是衝突的,所以人們不會喜歡他。
但每一個時代對價值觀體系都要與那個時代相適應才行,適應雖然有一個過程,但你最後必須去適應,否則很難生存下去。
文明的差別更加殘酷
在《三體》中,水滴在摧毀人類戰艦的時候用了一種很原始的方式。為什麼那麼高階的文明會用這麼原始的戰鬥方式?
如果是同一水平的敵對力量爆發,比如人類不同文明間爆發戰爭,肯定要有戰略、戰術,但假如一支人類的軍隊去屠殺一群綿羊,就不需要什麼戰略、戰術了。
外星文明一旦真的出現在我們這個世界,出現在我們的星系,它們所擁有的實力可能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種實力。我們可能完全就像一群綿羊,甚至一群螞蟻遇到人類一樣,根本不用抱著能夠抵抗任何想法,在他們面前完全沒有任何生存的機率可言。
當一個人擁有那種超越一切的力量,他很難儲存一種同類的情感。情感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同情,同情的意思就是說感情是相同的,我能夠理解你,因為我們的力量差不多,我們的生存能力差不多,我才能理解你的苦難。
假如我的生存能力比你高出不知多少個數量級,我是很難理解你的。正如我們對於一個螞蟻,我們很難理解它的感受,它在水裡淹死了,我們看著肯定是無動於衷的。
我們跟外星文明最大的差別倒不是什麼技術,以及對世界的認識,我們差別最大的可能是對藝術的感覺。
因為藝術不僅和我們的智力有關,更和我們整個人的生物屬性、社會屬性有密切的關係。再說的淺一些,對美的感覺,對和諧的感覺,那就是千差萬別的。真有外星人的話,這個方面大概是很難溝通的。
科技將把我們帶向何方?
上一次技術爆炸應該是電氣時代,最早的一次技術爆炸是蒸汽機,蒸汽機它直接引發了工業革命。
而電器的出現,很快淘汰了蒸汽機,它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它的範圍也好,深度也好,它都遠大於蒸汽機的那次工業革命。其實電早在那之前就出現了,但電器的大規模使用徹底改變了整個人類的生活。
我們目前正在發生的技術爆炸,顯然是來自於IT技術,資訊時代。但是下一個技術爆炸是發生在哪兒?
下一個技術爆炸很可能是改變我們自身,這可能是來自於分子生物學,更有可能的是來自於生物學、基因技術和我們現在的資訊科技的結合,這種結合起來改變我們自身,那對我們的改變是相當巨大的。
現在技術已經經歷了兩到三次工業革命,但其實我們還是原始人,我們跟原始人沒啥區別,智力和原始人的智力差不了多少。
我關注人工智慧,很多人也期待它的到來,也有一部分人呼籲警惕我們的尊嚴,不能被人工智慧剝奪。但是千萬不要信了馬斯克的那句話,好像人工智慧比核彈還危險。
任何一個技術你不可能阻止他,當然你可以立法。但真正可能的技術是不可能被禁止掉的,之所以被禁止掉,可能因為我們技術還達不到那一步。
矽谷鋼鐵俠馬斯克,他以前的那些想法,根本不靠譜。但現在居然有相當一部分實現了!
他的思維方式就很科幻的,其實他本身是個科幻迷,你看它發射到太空中的那輛跑車上就有一句話叫“Don’t panic”,不要驚慌。這就是《銀河漫遊指南》裡面的,他把科幻小說放上去了,所以說這種人,真的是把這個科幻思維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並把它付諸於實踐了,確實很傳奇。
假如AI智力遠超出人類,雙方智力之間巨大差異的情況下,很難建立信任感。就像我們和螞蟻建立信任感,我認為很困難。
面對AI的發展,我們常常有一種危機感說:AI會搶走我們的工作。說是90%以上的崗位會失業,未來學家們很恐懼會出現上世紀初出現的“盧德運動”,工人大量搗毀機器,社會動亂,失業者引發動盪。
在我看來,這根本不是最黑暗的景象,真正黑暗的是人類掉進技術的安樂窩。
我們到底在焦慮什麼?
大多數人想象未來都是因為焦慮、壓力。現在科幻小說中的未來大部分並不是光明的未來,它也是一個很黑暗的,很讓人焦慮的一個未來。
賈小別曾經問我: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就像電影《頭號玩家》裡一樣,離開物理世界活在一個虛擬世界裡面,我們大部分人的現實生活,會不會真的像電影裡面那樣糟糕?
其實《頭號玩家》的世界,已經並不是太遙遠的一個想象,現在已經出現很多它的苗頭了。現在的網路技術,特別是正在發展的VR,很可能就造就那麼一個世界,你說的那種現象很可能會出現的。
人們宅在一個屋裡面,就能滿足大部分,甚至全部的需要,他這一輩子根本就不用走出這個房間。很可能未來有一個節點,這個節點一過,虛擬世界成為我們生活的主要的部分,而現實世界反而變得像現在的虛擬世界一樣。
一過那個節點,你離開虛擬世界,不斷的生活在現實世界,會被看出一種不正當的生活,就像現在沉迷於網路,網癮一樣,那時有“現實癮”是不對的,因為整個的社會可能都執行在虛擬世界裡。
之前人類所面臨的飢餓、戰爭、疾病、貧困,其實不完全是挑戰,對整體人類來說,它很可能是激勵機制。它激發我們生存的意志,激發我們去開拓新空間生存的願望和慾望。
假如說我們什麼都不需要做,就能擁有很富足的生活,人類掉到這個坑裡很難再爬上來了,這是很可怕的陷阱。
如何在技術的安樂窩裡,還能保持對未知世界探索的那種願望?這可能是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
現在區塊鏈來了
我理解的區快鏈,是一個比較應用型、比較現實的技術,它好像並不涉及到宇宙執行的法則,它主要涉及的一些經濟學方面的東西。
坦率地說,到目前為止,我沒有見過科幻中有區塊鏈這種東西。現在科學技術很多地方已經走到科幻的前面了。
區塊鏈最讓人驚歎的一點,就是它用一個數字技術來建立起了一個穩固信任體系,而以前這種信任體系是由於某些外部的政治力量,像國家這些建立起來的。
虛擬世界正在逐漸變的離開現實世界而獨立,或者是它取代現實世界,現實世界中的許多重要的因素,都逐漸的虛擬世界都出現了。
而區塊鏈又把現實世界中很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信任體系,也包括它的價值傳遞也搬到網路中來了。因為獨立的一個國家或是殖民地,它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自己能發行貨幣。這個發行貨幣以前它的權力只是在政府,只有政府才有這樣的信任體系,而現在這種信信任體系在這個虛擬世界中也出現了。
這樣的話,虛擬世界代替現實世界就又向前邁了一大步,這就很像一個虛擬世界相對於現實世界的一個獨立。
人類的下一個節點
人類所有的事情都要重複三遍。第一遍在現實世界中,我們重複了一遍;第二遍可能就要在虛擬世界中重複。
你看看虛擬世界中發生的東西,其實在現實中都似曾相識,比如挖比特幣,挖礦,那不就是當年舊金山淘金麼,現在區塊鏈就是它的數字版,就是它的網路版。
第三次可能是發生在太空中。
人類歷史上整個的過程會在太空那個大尺度上再重演一遍。包括殖民地時期、包括不同政治力量之間的衝突,冷戰,可能在太空中會再發生一遍。而這些現在正在網路中發生。
目前為止,還沒有辦法預測區塊鏈技術將來會不會飛速發展,目前區塊鏈還在一個有限的範圍,還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執行效率等等。但是以後,至少有這個可能會迅速發展起來,以很快的速度來代替我們現有的這種經濟體系。
這個節點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它可能還是一個政治文化問題。因素非常多,但我相信這一天遲早回來的。
邁過這個節點以後,虛擬世界就是我們的現實世界,而現實世界就成為我們的虛擬世界了。
我相信技術將會越來越深刻的影響人類。我相信未來的人們,我有幸見到你們的時候,我可能認不出你們是人類了,沒有辦法辨別你們是不是還有生命。
但我希望不管未來的人類變成什麼樣,甚至變成計算機記憶體中的一堆資料,我還是希望我們能保持人之所以被稱為人最本源的東西。
這是我對未來的希望。
本文由未來大腦2018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