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報告全文:進入“十倍”週期,2025年或至10萬美元

買賣虛擬貨幣

本文來自 bloomberg intelligence,原文作者:bi 高階商品戰略師 mike mcglone

odaily 星球日報譯者 | moni

歷史級增長:比特幣價格進入“十倍”週期,2025 年有望達到 100,000 美元。


內容概述

1、歷史級增長:比特幣有望在 2025 年達到 100,000 美元;

2、比特幣優勢:價格上漲因為市場需求增加而非供應增加;

3、如果市場趨勢保持不變,預計 2021 年比特幣仍是市值最大的加密貨幣,但第二名將是 tether;

4、比特幣優勢 vs. 加密市場

雖然加密貨幣市場不斷湧現出許多新鮮事物(比如 defi 和 nft),但“最堅持自我”的可能依然是比特幣(bitcoin)。隨著市場採用率不斷提高,比特幣價格也在持續上漲,儘管增速可能相比大牛市期間略微放慢:

  • 2009 年比特幣誕生,之後用了兩年時間——也就是 2011 年價格才達到 10 美元,這是比特幣價格第一次“加個零”(即價格增長十倍);
  • 同樣在 2011 年,比特幣價格第二次“加個零”,從 10 美元漲到 100 美元;
  • 之後直到 2017 年比特幣價格才從 100 美元增加到 1,000 美元,完成了第三次“加個零”,期間花費了大約六年時間;
  • 同樣在 2017 年,比特幣牛市開啟,價格從 1,000 美元暴漲至 10,000 美元,實現了第四次“加個零”。

從上面的價格走勢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因此彭博預測比特幣可能會在五年內價格從現在的 10,000 美元區間上漲到 100,000 美元。現階段,市場除了穩定幣之外,其他許多加密貨幣都受到供應量過多和競爭的影響,相比之下比特幣的需求指標看起來還是比較積極的。


比特幣“加個零”歷史

隨著市場成熟度回升,比特幣價格可能會在 2025 年實現“加個零”,畢竟自 2017 年牛市以來比特幣依然處於“宿醉模式”。雖然不知道那個“催化劑”可能推動比特幣價格飆升到新高位,但從需求/供應指標來看似乎表現不錯。如果比特幣遵循此前價格上漲規律的話,預計到 2025 年可以達到 100,000 美元。

下圖:比特幣價格下一次“加個零”的時間預計是 2025 年。

此外,比特幣 260 天年度波動率呈現出下降趨勢,隨著比特幣成熟度的提升、以及越來越多市場需求和採用,比特幣價格更可能繼續保持上升趨勢。

就目前來看,比特幣價格阻力位應該是 14,000 美元,透過分析一些市場需求指標表明,比特幣應該會在 2020 年重新回到 14,000 美元這個 2019 年價格高點左右。從灰度比特幣信託基金(gbtc)來看,其市值相當於 50 萬枚比特幣持有量,三季度灰度比特幣信託基金(grayscale bitcoin trust)投資流入金額高達 7.19 億美元,這意味著該加密資產管理公司“吸收”了三季度所有開採比特幣總量的 77%。相比之下,灰度比特幣信託基金在今年一季度“吸收”的當季開採比特幣總量比例為 27%,二季度“吸收”的當季開採比特幣總量比例為 70%。迄今為止,灰度比特幣信託基金資產管理額已經從 19 億美元激增至 47 億美元。


比特幣需求指標保持積極

另外根據 coinmetrics 提供的 30 天比特幣活躍地址的平均值可以看出,比特幣價格近期可能觸及 15,000 美元,而 10 月 2 日為 10,500 美元。活躍地址指標是一個比較可靠的比特幣分析指標,因為在 2018 年,比特幣活躍地址數量和價格同時暴跌,之後 2019 年又同步復甦,所以目前來看,除非這個指標突然出現逆轉,否則比特幣價格不太可能下跌。


比特幣的優勢與加密市場

彭博社分析,比特幣價格在九月份創下連續 63 天超過 10,000 美元的新紀錄。比特幣最後一次創下價格超過 10,000 美元持續時間記錄發生在 2017 年,當時該紀錄定格在 62 天。兩年後,也就是 2019 年,當時很多人以為該記錄會被打破,但結果令人失望,比特幣價格在 10,000  美元以上的時間僅持續了 28 天。四季度初,比特幣 2020 年均價格約為 9,200美 元,這表明比特幣將繼續保持升值趨勢(尤其是與更廣泛的加密貨幣市場相比)。在有利的巨集觀經濟環境下,我們看到比特幣的需求和採用跡象不斷增加。

比特幣相對於納斯達克的優勢:波動性。相對於納斯達克 100 指數而言,比特幣波動率創下最低記錄,這表明比特幣已經成熟,比特幣 260 天波動率與納斯達克波動率比率也創下歷史新低。比特幣的價格於 2017 年 10 月首次與納斯達克指數值相匹配,約為 6,200,2020 年 3 月再次達到這一數字,之後幾乎翻了一番。比特幣波動性下降,而股市波動性上升,這表明比特幣的調整後風險前景相對改善。


比特幣調整風險 vs. 納斯達克創歷史新低

比特幣價格與納斯達克指數在 2017 年首次進行對比,當時比特幣波動性高出約 7 倍,而現在不到 2 倍,這表明股市風險正在上升,比特幣風險正在下降。


巨集觀市場環境——比特幣需求增加

比特幣優勢:價格上漲是因為需求增加,而不是供應增加。比特幣的獨特之處在於其供應不受價格的影響,因此可以將採用率作為主要估值指標。比特幣在第四季度初的市值接近 2,000 億美元,與許多機構投資者的大多數主要資產類別相比,市值規模依然太小,而隨著價格上漲,需求趨勢應會增加。

比特幣市值不斷上升也刺激了需求增加, microstrategy 在第三季度對比特幣的大量投資可能是一個錯誤,或者是比特幣主流採用的另一次迭代。中央銀行一直是黃金的大買家,在 2019 年吸收了約 20% 的年度黃金供應量。但我們知道黃金的總價值約為 9 萬億美元,而比特幣僅為 1,900 億美元。作為比較,比特幣市值大約是特斯拉(tesla)市值的一半,而比特幣和特斯拉之間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特斯拉汽車供應量會隨著股價上漲而增加,而比特幣供應量卻是固定的,而且每隔四年還會“減半”一次。


供應下降 vs. 上升——比特幣與特斯拉

目前,比特幣市場規模還不到 2,000 億美元,對於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許多大型機構而言,這個規模實在太小了,因此無法將比特幣作為其持有量的一部分來新增,但是如果比特幣的市值不斷增加,無疑將變得越來越像黃金的數字化版本。

比特幣變得更像黃金——彭博認為,比特幣未來會像黃金一樣,而隨著股市波動性不斷上漲,越來越多傳統市場投資者開始增持比特幣。 2020 年是自大蕭條之後美國經濟調整最嚴重的一年,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價格與 gdp 比例達到了有史以來最高水平,因此合乎邏輯的分析是,預計大多數資產將越來越多地受到股市動盪的影響。透過分析,彭博認為自 2010 年中以來比特幣與黃金之間的關聯性創下歷史新高,此外與標準普爾 500 指數之間的關聯性也一直較高,所以比特幣正在趨向於成為“數字黃金”。


比特幣將保持黃金相似的市場走勢

比特幣和黃金正在獲得更多動力。 2020 年第三季度末美國股票市場表現並不盡如人意,相比之下黃金和比特幣價格卻在上漲,這表示市場相對價值正在轉變。量化寬鬆、以及債務/gdp 比率的提高,對比特幣價格上漲的直接推動作用正在發揮作用,而股票價格的收益卻在下降。


不變的標準普爾 500 指數 vs. 不斷進階的黃金和比特幣

標準普爾 500 指數在 2020 年至 10 月 2 日的總回報率約為 5%,而比特幣的總回報率則接近 50%,預計這種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擴大。股票市場表現不佳最初可能會給比特幣帶來壓力,但同時也會刺激政府出臺更多量化寬鬆措施,繼而導致債務/gdp 比率上升,這對黃金和比特幣而言是強勁的利好因素。


2021年:比特幣第一、tether第二

如果加密貨幣市場趨勢保持不變,則預計 2021 年比特幣市值仍將繼續保持第一位,而美元穩定幣 tether 則會上升到第二位,這表明市場對被稱為數字版黃金的比特幣和與美元錨定的加密資產的需求越來越大,如果按照當前的趨勢發展,明年 tether 的市值可能會超過以太坊。穩定幣的採用越來越多,可能成為央行數字貨幣的先驅,而且相比於投機性的山寨幣,穩定幣生命力要持久得多。

美元穩定幣 tether 市值有望在 2021 年超過以太坊。彭博社認為,tether 市值迅速上升表明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是時間問題。tether 已經成為加密貨幣市場中最重要的頭部穩定幣之一,基於自 2019 年初以來的迴歸趨勢,想要阻止 tether 的採用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成為,tether 有望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與以太坊的資本總額相匹配。另一方面, 彭博分析發現自 2017 年以來以太坊市值就一直停滯不前,而快速增長的 tether 則在 10 月初躍升至近 160 億美元的新高。


穩定幣和央行數字貨幣需求不斷增加

tether 代表了許多加密貨幣所沒有的東西:一種穩定的付款方式。實際上,加密資產泡沫自2017年以來一直在萎縮,現在不少資產已經遷移至 tether。


以太坊獲得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支援可以繼續保持市場地位

事實上,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為以太坊提供了巨大支援,因此以太坊應該可以保持住自己的市場地位,但彭博認為市場中其餘大部分加密貨幣都在供應過剩的負擔下陷入困境。

本文翻譯自https://assets.bbhub.io/professional/sites/10/bloomberg-indices-outlook_cryptos_oct-2020.pdf。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