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巖、邵青 (數字資產研究院)
6 月 18日,Facebook 位於瑞士的子公司 Libra Network (天秤座網路)將釋出其加密數字貨幣專案白皮書。此前 BBC 報道說這個數字貨幣叫做 GlobalCoin,翻譯過來就是“全球幣”。不過後來又傳來訊息說,GlobalCoin 只是其員工在內部的暱稱而已,該數字貨幣正式的名稱還是 Libra(天秤座)。雖然這個名字不如 GlobalCoin 那麼鋒芒畢露,但天秤座本身就象徵著平衡與公正,而且 Libra 音形俱似 LIBOR(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因此可以說這個名字仍然凸顯了發起者的雄心壯志,和一點點叛逆精神。
數字貨幣專案的一般慣例是先發白皮書,之後半年到一年左右發行數字貨幣。白皮書的釋出意味著 Libra 專案進入倒計時。從目前已經透露出來的資訊來看,Facebook 數字貨幣基於區塊鏈建立,將於 2020 年第一季度正式發行。根據區塊鏈媒體 THE BLOCK 報道[1],該計劃將建立由 100 個合作聯盟節點構成的數字經濟體。目前 Visa、Mastercard、Uber、Paypal 等公司已經簽約確認成為創始節點。假以時日,這一經濟體將會把 Facebook 以及 WhatsApp 共計 27 億的全球使用者納入其中。
圖1. The Block 報道的 Facebook 數字貨幣合作伙伴(圖片來自 The Block)
Facebook 數字貨幣的推出不是孤立的,在此之前已經發生了一系列事件,包括:
2018 年 7 月,紐約證交所的實際所有者 ICE 公司與微軟、波士頓諮詢集團和星巴克合作,成立加密數字資產服務機構 Bakkt
2019 年 2 月,摩根大通釋出了用於機構間清算的數字貨幣摩根幣
2019 年 3 月,IBM 宣佈跨境支付區塊鏈 World Wire
2019 年 6 月 12 日,Visa 宣佈跨境支付區塊鏈網路 B2B Connect
以上的一系列事件表明,美國主流經濟正在一步一步的擁抱區塊鏈和數字貨幣。但是上述事情的影響力與即將推出的 Facebook 數字貨幣相比,都相形見絀。Facebook 數字貨幣將是 2009 年比特幣主網啟動之後加密數字貨幣領域最重大的事件,標誌著非國家發行的數字貨幣應用從1.0 升級到 2.0。區塊鏈、數字貨幣和通證經濟由此將一步到位進入網際網路和金融科技的主戰場,成為下一階段數字經濟的主角。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相關行業在這樣重大的事件面前,無法有所迴應,這非常令人擔憂。必須認識到,如果在數字經濟革命的這個新的階段,中國不能積極參與,不但將在新的競爭中落於完全被動,而且在網際網路和金融科技領域已經取得的優勢也可能喪失殆盡。
經過媒體報道,人們對於 Facebook 發行數字貨幣的情況已經有一定的瞭解,但對於意義未必能看清楚。因此,我們將在本文中就此事件進行介紹和分析,主要圍繞如下四個問題展開:
第一,Facebook 啟動加密數字計劃的動機是什麼?
第二,Facebook 數字貨幣的戰略目標和意義是什麼?
第三,Facebook 數字貨幣會引起哪些後果?
第四,我們應該怎麼辦?
本文將從目前已經被報道出來的事實,以及加密數字貨幣自身發展規律出發,沿著合理的邏輯路徑就以上問題進行分析。我們希望這些觀點能夠激發更多關於 Facebook 數字貨幣和加密數字經濟的研究和探討。受限於自身的學識,我們的觀點不免有偏頗和謬誤之處,願意虛心接受各界批評指教。
Facebook 啟動數字貨幣的直接動機
Facebook 啟動數字貨幣計劃的動機相對單純,它是 Facebook 決策層對於 2018 年 隱私洩露醜聞的直接回應。
這一醜聞爆發於 2018 年 3 月。當時有內線向美國媒體揭發,Facebook 違背使用者協議,將超過五千萬使用者的隱私資料提供給一家大資料分析公司,可能影響了民意和政治投票。由於特朗普治下美國獨特的政治氣候,此事件被一再放大,有關 Facebook 各種侵犯使用者隱私資料的事實一個接一個地被曝光。心高氣傲的扎克伯格和他的主要助手桑德伯格被輪流拉到美國國會聽證會上過堂,大量離職員工倒戈相向,媒體紛紛落井下石,甚至他曾經的創業夥伴也公開建議拆分 Facebook。在這種情況下,Facebook 的前景,自 2004 年建立以來第一次蒙上一層陰影。
不久之後的歐洲之行,加深了扎克伯格對 Facebook 前途的憂慮。2018 年 5 月,歐盟範圍內 《通用資料保護法案》即 GDPR 正式生效。同一時間,扎克伯格在歐洲議會出席兩次聽證會,並接受質詢。其中第一次相對溫和,而第二次則殺氣騰騰。隨後,扎克伯格因為拒絕赴英國接受質詢而險些遭逮捕,使得他清楚地認識到,在美國,特別是在歐洲,Facebook現在的商業模式將面臨根本上的威脅。
簡單地說,Facebook 的商業模式,就是透過無償或者低成本佔有使用者資料,透過高水平的大資料分析準確刻畫使用者特徵和偏好,精準推送廣告,賺取廣告費。
這個商業模式是由 Facebook 開創的,也是由它做到極致的。Facebook 投入大量資源,彙集全球最優秀的技術精英,把實時大資料分析和計算廣告推到了無人可以匹敵的程度,大大推動了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然而,這一模式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它需要獲得分析使用者資料的權利。當歐美對於使用者資料保護的新規則開始逐步確立的時候,使用者資料的所有權和控制權明確劃歸使用者,Facebook 必須經過使用者明確授權、支付對價之後才能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事實上,這就意味著它原有商業模式的成本和風險將大幅度提高,甚至可能在未來變得不再有利可圖。
Facebook 需要尋找新的商業模式。
要想激發重大變革和創新,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把一個掌握巨大資源而又具備眼光和膽略的人逼入絕境。據報道,最晚不遲於 2018 年 6 月,扎克伯格及其核心幕僚就大致確定了以加密數字貨幣作為新的戰略突破口,並且成立了 150 人的團隊開始實質性推進。
具體的決策過程,尚未被外界所知,但扎克伯格做出這個決策,一方面是形勢使然,另一方面確實也凸顯了其個性和膽略。平心而論,數字貨幣對於 Facebook 來說非當然之選,更不是最安全和最合乎常理的選擇。2018 年,Facebook 的淨利潤高達 250 億美元,使用者數量超過 26 億,市值超過 5,000 億美金,手握世界上最大的使用者群體和花不完的現金,站在產業制高點上。如果求安全,Facebook 完全可以去跟其他巨頭在電商、雲端計算甚至搜尋領域一較高下。就算要做金融科技,也有大量傳統成熟模式可以選擇。可以說,扎克伯格最終選擇了區塊鏈加密數字貨幣作為主要方向,是非同尋常的,已經超過了簡單的“找出路”的意義,必然有著更高的戰略目標。
Facebook 數字貨幣的戰略目標
我們不預期 Facebook 會公開宣佈其數字貨幣計劃的全部戰略。但如果全面理解錨定法幣的加密數字貨幣的本質,沿著合理的邏輯推演,可以得出Facebook 發行數字貨幣之後,在未來可能達成三層次戰略目標,分別是:
第一層,獲得新的盈利模式。
第二層,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的中央銀行。
第三層,建立 Facebook 數字經濟帝國。
2.1 獲得新的盈利模式
Libra 能夠在不侵犯使用者隱私的情況下,使 Facebook 進入規模巨大的支付業務,並從最高點切入金融科技領域,賺取巨量的收入和利潤。
網際網路支付是金融科技的基礎,擁有著巨大的規模和豐厚的利潤。中國的網際網路第三方支付在使用者數量不到 6 億的情況下,2018 年創造了大約 28 萬億美元的交易量。Facebook 如果可以向 Libra 有效轉化使用者,經過若干年的發展,一年承載 50 至 80 萬億美元交易量,並非天方夜譚。這意味著,Libra 只需要收取千分之二的手續費,僅手續費收入就比現在 Facebook 全部營收還要高,而這一切都無需過度獲取使用者資料,可以在端到端加密的情況下完成。
跨境支付也是一塊大蛋糕。全球跨境支付業務的總規模目前是 125 萬億美元,利潤豐厚。經常出國旅遊的人都知道,在國外零售視窗現鈔換匯,手續費經常在 3 至 7 個百分點。如果在離開時將沒有花完的外匯再換回本國貨幣,則現鈔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可能有最多達百分之幾十的價差。透過 Libra 的統一數字貨幣體系,Facebook 可以將使用者在這方面的交易費用降低一個數量級,把傳統換匯業務殺得片甲不留,而它自己還能夠獲得高額的利潤。
此外,Libra 的另一個能力是與 Facebook 固有的業務相結合,在避免過度收集使用者資料的同時,為網際網路廣告業務注入新生。具體地說,Facebook 可以在其社交網路、遊戲等業務當中,基於 Libra 構造通證激勵系統。它不必過度分析使用者資料,而是可以用 Libra 獎勵配合一個通證二級市場,在不瞭解使用者具體偏好的情況下,鼓勵使用者點選廣告,引導使用者深度互動。進一步,這個通證激勵系統還可以將每一個使用者都轉變為其廣告銷售或者分銷渠道。比如說,一個使用者透過跟廣告互動獲得了一張優惠卡,但是他本人並不需要。在傳統網際網路廣告模式下,事情到此結束。但在通證激勵模式下,使用者可以透過自己的渠道或者二級市場來轉贈和銷售這張優惠卡,獲得相應的提成獎勵。這樣一來,這些使用者就事實上成為 Facebook 的廣告業務的分銷渠道,而 Facebook 也就純粹依靠市場機制,在無需侵犯使用者隱私的情況下,把廣告業務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上。
當然,我們也完全能夠想到,Facebook 跟銀行、基金、證券公司、交易所、保險公司等傳統金融機構合作,在自己的體系中建立各種金融產品,成為使用者的金融服務入口,全球最大的金融中介,賺取高額的中介費用。
因此,Libra 有能力為 Facebook 創造一個新的盈利模式,不但擺脫現有盈利模式遭顛覆的威脅,而且有可能使 Facebook 在網際網路領域裡再上一個大大的新臺階。
不過,上述幾個盈利模式,儘管可能創造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美元的利潤,但對於數字貨幣的能力來說,仍然只是一個起點,比傳統使用者積分要好一些,但如果只是停在這裡,Facebook 也無非就是一個更賺錢的網際網路公司而已。我們認為,這絕不是 Facebook 發行 Libra 的最高目標。
2.2 數字經濟央行
據稱,Libra 將錨定多國法幣組成的一籃子貨幣,聽上去似乎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SDR)有神似之處,也跟 2005 年之後的人民幣異曲同工。而這也就意味著 Libra 是一種加密數字貨幣和通證經濟領域中所謂的“穩定幣”,要在一定範圍內控制價格波動,而不試圖透過通證升值來提供激勵。相反,Libra 將為持有者派息,從而使整個體系更接近於一個銀行。
我們認為,Facebook 正是希望透過 Libra 專案升級為數字經濟世界裡同時掌握鑄幣權和信貸權的超級銀行。
這裡的關鍵是貨幣的發行權,或簡稱鑄幣權。根據本傑明·科恩(Benjamin Cohen)教授的觀點,鑄幣權的本質是透過拖延和轉嫁他人,避免調整成本的權力[2]。換一個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欠債以後拖延和轉嫁債務的權力。舉例說,擁有鑄幣權的實體,雖然承認其發行的貨幣是自己的負債,而且也會在報表上註明這些負債對應的抵押資產,但卻沒有向貨幣持有人償債兌付的義務。央行雖然需要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裡清清楚楚的標明貨幣背後由多少黃金、外匯、國庫券等資產作為抵押和支撐,但是當一個老百姓拿著鈔票去央行要求兌換成黃金、外匯或者國庫券的時候,央行是不會承兌的。央行也許是當今法律體系下唯一一個擁有這種特權的機構。
那麼 Facebook 是否可以透過 Libra 擁有這樣的特權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搞清楚加密數字穩定幣的實現機制。
首先要說明,穩定幣其實是一個偽概念,世界上根本沒有穩定幣這一回事。所謂穩定幣,其實只是一種方便交流的稱呼而已,在加密數字貨幣領域中,通常是指價格咬住某一個外部目標的數字貨幣。也就是說穩定幣之穩,並非其購買力穩,而是指其相對與錨定目標的法幣價格之穩。
目前實現穩定幣的思路,大致有三。
第一是法幣債務抵押。通俗的說,就是將一定數量的法幣抵押到存管機構中,然後在鏈上發出數量相同的數字貨幣。每一枚數字貨幣,背後都有等值法幣抵押,一旦數字貨幣持有者要求兌換回法幣,則發行者必須立刻等額兌現。從這個意義上說,穩定幣只是發行在區塊鏈上的法幣債務符號。在百分之百現金準備的情況下,這種模式本身既沒有擴張也沒有收縮法幣的發行量,只是把一部分法幣挪到了區塊鏈上,發行者並不真正擁有鑄幣權。
第二是數字資產債務抵押。這是區塊鏈上特有的一種模式,就是將區塊鏈上的去中心化數字資產(比特幣、以太幣等)抵押到一個智慧合約中,來發行相對於法幣穩定的數字貨幣。這一模式的代表是 MakerDAO 專案。這種方式可以認為是擁有“部分鑄幣權”。一方面,智慧合約可以自己選擇鑄幣抵押資產的型別,這是央行特有的權力,另一方面,這種方式發出來的數字貨幣,是可兌現的。使用者隨時可以透過智慧合約將這些數字貨幣兌現為背後的抵押資產,這又跟央行貨幣不兌現不同。
第三是演算法央行,即模擬央行根據 CPI 或一籃子貨幣價格調劑貨幣供給的演算法,透過感知市場的供需關係來靈活擴張和收縮數字貨幣供給,試圖達成價格的穩定。這是一種完全擁有鑄幣權的方式,完全模擬央行操作。但是,由於沒有政府權威的注入,這種模式只是徒具其表,目前沒有成功的例項。
Libra 會採用怎樣的方式來實現呢?
我們認為,短期來看,Libra 會是以法幣債務抵押方式發行,長期來說,Libra 會採用一種混合模式來實現對鑄幣權的事實掌握。
據有關媒體報道透露出來的資訊,Libra 將不是錨定一種法幣,而是錨定一籃子貨幣。這就是說,在其發展的早期階段,Libra 會按貨幣籃子確定的比例儲備一定量現金,作為抵押發行數字貨幣,這是最簡單的方式,也是最謹慎、最能為監管所接受、而且憑藉 Facebook 的能力足以辦到的方式。
由於 Libra 錨定一個貨幣籃子,並且可以向多種法幣兌現,為了實現這一點,Facebook 必須在全球尋找業務合作伙伴,方便使用者自由地將 Libra 兌換成對應的法幣。為此,Facebook 會將鑄幣權分享給這些合作伙伴。
真正有趣的事情發生在 Libra 穩定執行若干年之後。屆時,Facebook 網路內將建立繁榮的電商、遊戲、服務、金融等數字經濟生態,大量產品和服務直接以 Libra 計價,接受 Libra 支付。全球 Facebook 使用者將逐漸建立對 Libra 本幣的直接信任。也就是說,人們信任 Libra 的價值,不再是因為它可以方便地兌換為法幣,不再是因為有任何第三方資產的支撐,而僅僅它是 Libra,僅僅因為在整個 Facebook 社交網路和無數的二級市場中有二十幾億人願意主動用自己的資產、現金、產品與服務為 Libra 承兌。
到了這一步,就意味著流通的 Libra 當中,很大一部分,甚至是絕大多數,只在 Facebook 數字經濟生態內迴圈,根本不會被兌現。Facebook 仍然會提供一個兌現承諾,但實際上並不需要承擔兌現義務,這就給了它一定的權利,可以透過購買或者交易各種資產來增發 Libra。而這,就是事實上的鑄幣權。
這也部分解釋了為什麼 Libra 不是直接錨定美元,而是要錨定一個貨幣籃子。如果 Libra 錨定美元,那麼未來當 Libra 掌握鑄幣權的時候,Facebook 事實上就成為美聯儲之外的另一個美元央行。這件事情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觀念上的衝擊都太大,必須規避。錨定一個貨幣籃子,就是事實上創造了一個獨立的貨幣,也就是說,Facebook 要做央行,但是一個獨立的數字經濟體的央行,而不是第二個美元央行。
2.3 數字經濟帝國
可能人們要問,就算 Facebook 成為一家數字經濟央行,又會怎樣呢?我們認為,Facebook 將透過 100 個盟友節點建立自己的金融辛迪加體系,並且以此為基礎建立一個強大的數字經濟帝國。
目前還不瞭解 Facebook 與其 100 個盟友節點之間將建立怎樣的治理關係,如何將鑄幣權與其盟友分享,是否賦予它們信用擴張的權利。不管怎樣,可以肯定的是,這些節點在足夠的激勵之下,將成為 Facebook 數字經濟體在各地區、各行業的代表。它們將推動 27 億使用者在這個經濟體中經營、創業、投資、貿易、彼此提供服務,以及從事各種金融活動。這將事實上在網際網路上建立一個完整的數字經濟帝國。假以時日,這個數字經濟帝國的 GDP 可能超過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並能逐漸建立自己的一整套治理制度。
而 Facebook 作為這個世界當中的政府和中央銀行,將徹底進化為一個新的物種。當今世界上的其他一切商業組織,無論規模多大,利潤多少,都已經與這樣一個 Facebook 處於完全不同的層次。
後果
中長期來看,Facebook 數字貨幣將引起一系列複雜而深遠的後果。全面分析這些後果已經遠遠超過了本文的範圍,在這裡我們重點討論其中四個。
3.1 加密數字貨幣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2009 年 1 月 3 日比特幣網路啟動之後,加密數字貨幣作為人類經濟史上的一個全新事物橫空出世。經過十年發展,加密數字貨幣已經擁有一定的規模,取得了相當大的發展。但是與此同時,由於它對於傳統貨幣理論和體系的衝擊,也由於這一新生事物本身的不成熟,加密數字貨幣也承受了巨大的爭議和壓力,存在各種力量希望將它扼殺在嬰兒期,把它從歷史和現實中抹掉。應該說,在 Facebook 數字貨幣發行之前,這種逆轉歷史趨勢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而在此之後,在超過 100 家機構和 27 億全球使用者被捲入這一歷史程序之後,這種可能性已經完全不存在了,任何人和組織都無法阻擋加密數字貨幣的發展了。
當然,對於加密數字貨幣行業內部來說,網際網路巨頭的加入,本身也是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這一運動基本上還是由一小群理想主義者所主導的,他們提出了金融民主化、開放金融、通證經濟、無邊界金融、去中心化經濟等一系列口號,希望給全球民眾帶來一個不同的選擇。當 Facebook 這樣的巨頭加入之後,這個運動將從理想主義的 1.0 升級為商業主義的 2.0。理想主義始終會是這個運動的一部分,但資本和商業的力量將逐漸發揮主導作用。雖然無奈,但這是歷史的必然。
好訊息是,這一過程將再次激發大量的創新和財富創造,催生出一批新的數字經濟巨人,帶來又一個激情澎湃的創業時代。
3.2 貨幣競爭原子化
比特幣建立時的一個原始目標,是為了確保每個人能夠完全控制自己的數字資產。為此,中本聰將比特幣網路做成了一個點對點的、可自由接入的匿名支付網路,也使得滲透性和不可排異性成為區塊鏈支付網路的原生特性。其結果,就是區塊鏈上的數字貨幣可以直接滲透到日常生活當中的每一個場景,從而導致了不同貨幣之間的原子化競爭。
對於區塊鏈的定義有很多,但從探討 Facebook 數字貨幣的角度來說,應將其視為網際網路上的超主權的、開放的支付和金融網路。
通俗地說,支付網路就是“走錢”的網路,而金融網路除了走錢,還會走票據、證券和其他金融資料。今天主流的支付與金融網路是中心化的,與我們平時熟悉的網際網路是兩個相互分離的網路,一般由央行和銀行的金融機構共同構建。中國的第二代 CNAPS (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和 CNFN(中國國家金融網路)是在中心化基礎設施上建立的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級支付系統和金融核心網路。我們透過銀行櫃檯服務、ATM、網銀和網際網路第三方支付等方式在銀行賬戶之間挪動哪怕一分錢,都需要透過這個網路系統進行。
傳統主權貨幣之所以能夠在主權國家內獲得壟斷地位,除了法律和意識形態上的規範之外,就是因為國家能夠確保在其境內只有該主權貨幣的支付網路能夠合法存在,而對其他的主權貨幣支付網路排異。比如說,之所以人民幣無法在日本境內流通,並不是因為日本警察整天監督各個商家,用警棍逼迫他們拒絕人民幣支付,而是因為日本政府可以很輕鬆的禁止人民幣支付和金融網路鋪設到日本境內,也就是進行排異管理。
為什麼政府可以很容易的進行排異管理呢?是因為中心化的核心金融網路結構非常複雜,規模和建設成本也很龐大,想要鋪設到他國境內,成本高,動靜大,必須經過政府批准。
但是區塊鏈把這一切都給顛覆了。區塊鏈的本質是什麼呢?就是把支付和金融核心網路直接放在網際網路上,不需要拿牌照、鋪專線,搞一大堆基礎設施建設。任何人只要願意,只用一個手機,就可以極低的、接近於零的成本自由連入這個支付網路,使用數字貨幣完成支付交易。
事實上,在過去十年中,比特幣已經充分展示了超主權支付網路的特點和威力。而以太坊為代表的區塊鏈 2.0 技術,表明區塊鏈有足夠的潛力發展成為超主權的金融基礎設施,而不僅僅是支付網路。任何一個使用者,不需要經過任何人的批准和授權,也不用拿牌照,都可以在區塊鏈裡建立、儲存、支付和交易數字資產,並且參與投融資等各種複雜的金融和貿易行為。除非政府完全斷絕網際網路,或者不間斷的檢查每一個人的網際網路終端裝置,否則沒有任何辦法禁絕這種行為。
對於今天的主權國家來說,如果政府能夠有效管理其境內的支付金融網路,則在該國之內,官方法幣能夠一統天下。不同主權貨幣之間的交易和競爭,只能發生在邊境上,也就是外匯市場上。然而當區塊鏈這種超主權的全球支付金融網路直接滲透到經濟體的神經末梢,傳統的貨幣邊境就不復存在了,多種貨幣將並存於同一個場景之下。
Facebook 數字貨幣區塊鏈將擁有 27 億個移動終端,它的每一個移動 App 都變成 Libra 支付網路的一個“輕節點”或者“錢包”,任何一個使用者都可以隨時連線到這個支付網路之中。Libra 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現階段規模最大的跨境、超主權數字貨幣支付網路。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限制和管理支付網路的能力就將被大大的削弱,幾乎不可能實現對這種支付網路的排異。也就是說,這一支付網路可以隨時滲透到任何一個主權貨幣區之內,與之並存,與之競爭。
Facebook 之後,還會出現一些新的跨國、超主權的數字貨幣。未來每一個使用者在日常支付中,都需要從若干個貨幣當中選擇一個來進行,貨幣競爭直接在原子交易層面展開,這對於現有的一國內貨幣壟斷的局面將形成極大的衝擊。
3.3 跨國公司聯盟主導貨幣非國家化程序
Facebook 及其商業盟友主導的數字貨幣是典型的非國家化貨幣。這一局面的出現,完全印證了哈耶克在 1970 年代對於貨幣發展的構想和判斷[3]。
Libra 是由一家超級網際網路巨頭主導,100 個合作伙伴支援的、跨國執行的非國家化數字貨幣。預計這一數字貨幣的鑄幣權、治理權和收益都將依據一套規則在這 100 個“節點”之間進行分配。因此,相對於比特幣、以太坊來說,它是中心化的,但相對於現有主權貨幣來說,它又是去中心化的。它可能歸根結底仍然是代表一個小集團利益的,但是在具體治理模式上有更多的民主化和共享精神,相對於現有的主權貨幣是有一定超越性的。這一點,必須承認。
自貨幣出現以來,就一直具有經濟與政治雙重功能。一方面,它是交換媒介、價值儲存和記賬單位,另一方面,它是國家政治權力的象徵。正如蒙代爾所說,“強大的國家,擁有強大的貨幣”。一個國家能夠強制其國民使用並且只使用官方發行的貨幣,體現了這個政權對內的統治能力。與之相對應,一個主權貨幣能夠在境外得到廣泛的使用,也會被視為國家強大力量溢位、澤被天下的標誌。因此,貨幣之間的競爭被賦予了很強的政治意義。
但是,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國際貿易規模迅速擴大。為了降低交易成本,人們需要統一的世界貨幣,為此只好選擇最強大國家的主權貨幣作為國際貿易和儲備貨幣,也就是世界貨幣。在過去,雅典的銀幣、拜占庭的金幣、佛羅倫薩的佛羅林、荷蘭盾、西班牙比索和英鎊都扮演過國際貨幣的角色,而今天,這一角色無疑屬於美元。
然而由一個主權貨幣來充當世界貨幣,帶來很多問題。一方面,這個世界貨幣的發行國確實享有向全世界徵收鑄幣稅的特權,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不公平。可另一方面,這種特權也在反噬世界貨幣的發行國。著名的特里芬悖論指出,由於各國都需要儲備世界貨幣,因此這個世界貨幣的發行國就有義務向別國提供額外的貨幣供給,這就會導致該國長期的貿易赤字,最終經濟將被削弱,進而危及這一世界貨幣的地位。美國現在面臨的實際上就是這樣的情況。
理想的世界貨幣,應該是一種單一的超國家貨幣,這將是一種經濟效率最高、政治爭議最小、交易費用最低的方式。蒙代爾就曾經說過,貨幣的最優數量,就像神的最優數量一樣——“是奇數,最好小於三”。如果全球二百多個主權國家和地區能夠坐下來一起商定一個方案,形成一個統一世界貨幣,那當然是最美好不過的。但是在當今政治碎片化、大國博弈、文明衝突的局面下,上述設想無異於天方夜譚。
Facebook 數字貨幣開啟了一個新的思路。既然國家幹不了,跨國公司們可以幹。Libra 這種跨境的、超主權、聯盟化的非國家化數字貨幣,與跨國公司的利益是天然吻合的。它將有效的降低跨國公司之間、以及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易成本,大幅度提升協作效率,這是跨國公司們求之不得的。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跨國公司與數字貨幣的結合。
有理由相信,Facebook 只是第一個螃蟹試吃者,是羅馬軍團當中的第一個反叛者。上百家跨國經濟組織,將以 Facebook 數字貨幣為平臺,進行一系列激勵、治理、法律合規方面的創新嘗試。一旦它完成火力試探,其他的跨國公司一定會蜂擁而上。谷歌、微軟、亞馬遜、IBM 這樣的科技公司以及華爾街的一些具有自我突破精神的金融機構,都將會投入其中。跨國公司聯盟將主導非國家化數字貨幣的發展程序。過去一百多年來形成的主權國家與企業的聯盟關係,將被迫重構。資本主義全球化,也將因此進入新的階段。
3.4 開啟數字經濟大國博弈的新戰場
Facebook 當然不是生存在一個無法無天的世界裡,包括美國在內,各國政府都不會愉快地放棄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主權貨幣體系。如果 Libra 一上來就要在所有國家與所有主權貨幣對打,那是不會有機會的。扎克伯格必須考慮如何在現有制度的縫隙中為 Libra 找到立足之地。我們認為,在這個過程中,Libra 很可能與美元結盟。
美元作為當今的世界貨幣,其霸權地位在很長一個時期裡還無法被挑戰。但是它的霸主地位,主要體現在國際貿易、投資和外匯儲備方面。由於美元支付網路同樣可以被各主權國家輕鬆排異,美元也並不能夠進入各國居民日常支付和企業間貿易之中,特別是數字經濟生活當中。
然而,美元做不到的事情,Libra 卻可以。如前所述,Facebook 數字經濟體當中的使用者,完全可以圍繞 Libra 構造自己新的數字經濟生活,在其中創作、就業、購物、旅遊、消費、買保險等等。
更重要的是,Libra 是一個“民間”貨幣,不具有美元那樣強烈的政治色彩。與此同時,Libra 一定程度上的分散式治理結構和“利益共享”的激勵機制,也會比美元更好的平衡各方的利益,更容易為人所接受。
反過來,對於 Libra 來說,它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會定位於數字經濟之中,也不會進入到國際間實物貿易和大宗投資領域去挑戰美元。相反,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援和推動,其發展勢必會遇到很多阻力。因此,它也有動力去與美元進行某種形式的結盟。
當然,在一些具體場景中,Libra 與美元是有競爭性的,但更多的是互補性。在雙方相互需要情況下,美元與 Libra 的連線,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我們判斷,目前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可能尚未形成對 Libra 超主權數字貨幣的定見,但他們的體制和習慣,會允許 Libra 這樣的專案往前走很遠。第一批公佈的 Libra 節點絕大多數都是美國企業和實體,它們都不太可能抗拒與美元結盟的壓力和誘惑。於是,Libra 以某種方式成為美元體系在全球數字經濟空間當中事實上的利益代表,幾乎是必然的。從技術上來說,這不是一個多麼困難的事,但從結果來講,意義極為重大,將使美國在數字經濟競爭當中取得重大的先發優勢。
Libra 與美元的聯盟關係一旦形成,從長期來看,政府,尤其是民主國家政府,很難有效阻遏 Libra 對於其數字經濟的滲透。更合理的選擇,只能是與 Facebook 及其盟友合作,尋求在稅收、監管、防範犯罪等領域的體面的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儘管數字貨幣是以密碼朋克的自由主義理想開端的,但資本力量和國家力量一定會延展到數字經濟空間,這是不以任何理想主義者的意志為轉移的。Libra 就是這一過程當中重要的事件。
對我們的啟示
行文至此,我們對於 Libra 的分析已近尾聲。但我們不禁還要思考,這件事情對中國意味著什麼?我們應從中學到什麼?
在這裡我們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一,這意味著中國必須參與這場數字經濟新競賽,不能逃避。
我們理解,對中國來說,數字貨幣是一個風險與機遇都非常巨大的選項。然而,Libra 的啟動向我們預示,這樣一場新數字經濟大陸的爭奪戰即將開幕。我們無法承受缺席的後果。
我們理解人們的擔憂。在金融領域,由於美元和美國金融產業的巨大優勢,更由於中國金融業自身的固有問題,數字貨幣可能被用來打破中國金融防火牆,造成資產外流,金融風險積聚,甚至財富被洗劫,風險是非常明確的。
因此,現在在國內,有很多人希望把頭埋在沙子,當做這件事情不存在。有的人以為可以透過行政和技術手段拒敵於國門之外,自甘落後於世界大勢。有的人對此存有僥倖心理,寄希望於外國政府集體行動封殺數字貨幣,逆轉歷史潮流。比如前幾天印度國會動議要嚴懲參與比特幣交易的行為,很多人就歡欣鼓舞,以為全世界政府都會去學印度,不知道三年前印度廢鈔鬧劇的時候,他們有沒有類似的幻覺。
如果客觀的、不帶偏見和妄想的觀察當前數字貨幣的發展情況,瞭解國內外各行各業對於數字貨幣和通證經濟迫切的創新熱情,任何人都會得出明確的結論,數字貨幣實在不可避免,必將深刻的改變數字經濟以及全球的科技、金融、資本和經濟格局。這一程序可能有曲折,但不可阻擋。前面說的那些風險始終存在,我們參與,還有機會找到剋制之道,不參與,則只有被動挨打這一個結果。
第二,增強危機感,提升對新一輪數字經濟競爭的認識水平。
經過過去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國的數字經濟規模已經超過 30 萬億,尤其在移動支付、電子商務等領域也取得了相當的領先優勢。這一方面是實打實的成績,另一方面也確實導致了上上下下驕傲自滿、高己卑人的心態。我們應該認識到,這個領域的技術革新一日千里,一個不留神,一步沒跟上,就可能從領先變成落後。
拿 Libra 與中國現在的移動支付相比,一個是多中心治理、利益分享、廣泛激勵的體系,一個是單中心獨斷、贏家通吃的體系;一個是一上來就全球化、國際化、無孔不入,一個是由本國出發一點一點談、一點一點鋪;一個是平面式、點對點、終極滲透的區塊鏈支付網路,一個是架床疊屋、結構複雜的中心化支付清算體系;一個是披著非國家化美麗外衣的數字經濟原生貨幣,一個是被移植到數字經濟空間裡主權貨幣。在新一輪全球數字經濟支付體系的競爭當中,誰會佔據上風,這不是一目瞭然嗎?如果我們沒有危機感,繼續躺在所謂“新四大發明”上得意洋洋,不出幾年,中國的網際網路支付就將從領先行業變成落後行業。
第三,增強信心,放大格局,敢於競爭。
中國有條件參與這一競爭並且取得一席之地。中國有一批有實力的網際網路企業,有人數眾多的、年輕而富有創造力的工程師群體,有規模巨大的實體經濟,如果以數字貨幣為新的工具,迅速發展海外業務、銷售中國產品、佔領國際市場,有效的支援 “數字一帶一路”戰略,完全可以在新的全球數字經濟競賽當中佔據優勢地位。
但要發揮我們的優勢,必須放大格局。我們現在的思路,是把人民幣挪到數字經濟空間裡來用。但是面對 Libra 這種非國家化的數字經濟原生貨幣,這種打法是註定吃虧的。如前所述,Libra 雖然背後有美國的影子,但它畢竟吸收了比特幣等自由加密數字貨幣的一些思想,試圖在形式上建立一個多中心的聯盟組織,和一套利益共享、權力共治、相互制衡的機制,體現出一定的超越性和格局。不管它背後的真誠度如何,相對於傳統的中心化的、代表國家權勢的貨幣,其親和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中國如果要在國際市場跟這樣的數字貨幣競爭,硬推數字化人民幣恐怕是不行的,必須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上,拿出格局更大、更無私、更開放、更國際化、更具共享精神的方案來。我們認為,如果能夠拿出這樣的胸懷來競爭,中國人沒有理由不在新一輪數字經濟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
最後,面對現實,放開對加密數字貨幣的學術和技術討論。
從今年二月摩根幣釋出以來,美國主流機構擁抱數字貨幣的形勢進展之快,大大超過了有關機構和專家的判斷。整個中國的金融科技產業似乎都對此缺乏準備,顯得有些遲鈍。這與一段時間以來相關話題的討論遭到抑制有直接的關係。
我們理解,數字貨幣話題極容易被利用來進行非法金融活動,因此予以一定抑制,是金融維穩的現實需要。但我們相信,在學術和技術領域放開相關討論,不但是必須的,而且也與金融維穩的大目標不相沖突。已經到來的全球數字經濟競爭,關鍵是金融思想,是激勵模型,是治理機制,是監管合規水平和國際化運營的經驗,而這些東西,不進行廣泛的交流,充分的討論,是出不來的。
因此我們建議在一定可控範圍內,放開對加密數字貨幣的學術和技術討論,允許相關會議和交流活動召開,迅速提升中國相關產業人士對這個話題的認識水平。
對我們來說,Facebook 數字貨幣專案的啟動應當是一聲起床號,不管是真睡的,還是裝睡的,現在都應該清醒起來,面對現實,開始坦誠地思考和討論,這是贏得成功的前提。(完)
此文得到著名經濟學家朱嘉明教授的親自審讀,並提出大量寶貴意見,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參考資料:
[1] The Block, Facebook’s cryptocurrency partners revealed,
https://www.theblockcrypto.com/2019/06/14/facebooks-cryptocurrency-partners-revealed-we-obtained-the-entire-list-of-inaugural-backers/
[2] 本傑明·科恩,《貨幣強權》,中信出版集團,2017.10
[3] 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貨幣的非國家化》,海南出版社,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