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再見,比特幣!你好,區塊鏈!
比特幣被宣告失敗。
1
今年1月,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中的mike hearn說:“比特幣已被中國控制,而比特幣賴以生存的網路正瀕臨技術崩潰的邊緣。”他不再參與開發比特幣,並拋售了全部比特幣。
自比特幣進入中國,玩家們便熱衷於挖幣、賣錢,這項“中國特色”的賺錢捷徑,沒有太多技術含量。7成以上的礦場和交易都發生在中國,當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礦場出現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達拉特旗,比特幣就不再是自由、民主、平等的遊戲。
矽谷union square ventures合夥人fred wilson預測今年的某個時候,比特幣挖礦行業將出現分歧,新的核心開發者、核心開發者團隊做決策的新規則即將出現,這可能會引發比特幣價格大跌,導致整座“紙牌屋”的倒塌。
比特幣已死,但區塊鏈永恆。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應用,是一個有特徵的資料庫,基於這個資料庫,增加其他應用,形成新的產品,其優勢將大大超過現有的網際網路、資料庫。
2009年,比特幣區塊鏈上線,算是價值網際網路正式誕生的元年,萬向區塊鏈實驗室創始人肖風說:
“當網際網路進入到價值網際網路階段後,傳統金融機構利用網際網路工具,可以將內生的很多業務流程和應用場景網際網路化,區塊鏈技術是傳統金融機構借勢轉型為網際網路公司的最佳利器。”
如今,各國央行、主流金融機構的加入,讓區塊鏈遊戲不再是投機者們的狂歡。
進入主流社會
納斯達克推出區塊鏈技術產品linq僅2個多月,除了可以完成私募股權交易,還能記錄私人股票發行,並在愛沙尼亞推出區塊鏈投票系統。
納斯達克2014年推出私人股權市場,目的是讓更多處於pre-ipo階段的公司進入二級市場進行股權交易,如今,pre-ipo公司越來越多,而投資者希望獲得更好的流動性,減少早期階段管理層的壓力。
linq是首個建立基在區塊鏈技術上的金融服務平臺,透過區塊鏈技術實現資產交易,作為私人股權管理工具,linq是納斯達克私人股權市場的一部分,為企業家和風險投資者提供解決方案。
私人股權交易市場的傳統手工處理方式,往往會留下人工失誤的空間,初創公司管理者往往在融資時,使用電子表格來記錄股權,linq提供一種不可篡改的記錄,以及永久儲存的資料鏈,如此一來,交易不再需要筆、紙、電子表格來記錄,這可以大大提高透明性和可審計性。
股份發行人登陸linq之後,可以透過管理控制檯看到估值,包括每一輪投資之後已發行股份的價格,以及股票期權的比例。所有股份數字透過視覺化的顏色塊來代表,資產類別、股權型別和融資次數,可由發行人自行定義。
納斯達克擁有愛沙尼亞唯一合規的二級證券市場——塔林證券交易所,以及愛沙尼亞中央證券存管,負責管理其股份登記。納斯達克與初創公司chain合作開發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股權交易平臺,簡化股權轉讓流程,提升公司代理投票流程、公司註冊以及公共養老金登記註冊,這些專案將首先在愛沙尼亞進行試驗。
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瑞士聯合銀行在內的42家銀行,也正在加入。去年下半年成立的區塊鏈聯盟r3cev,正在為上述銀行建立區塊鏈程式碼和協議,近日,其中40家銀行開始合作測試5種區塊鏈技術,測試重點是商業票據交易,即大型公司發行的短期債券。
在南半球,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認購了區塊鏈技術開發商“數字資產控股公司”的1500萬美元股份,旨在使用區塊鏈或分散式記賬技術以升級其股票登記系統。
高盛創新大會小組認為,區塊鏈技術能將當前的交易和資金成本縮小10倍左右,大幅提升資本市場和金融機構的效率,甚至可能引發部分市場功能的脫媒。歐美主流金融機構試圖用區塊鏈技術改善現有系統,從明確的商業模式和價值出發,節省開支,讓經濟效益最大化。
各國央行也開始重視區塊鏈。
英國央行宣佈釋出數字貨幣rscoin程式碼並進行測試,這是完全基於央行的需求出發點來設計的,荷蘭央行正在致力於開發一種被稱為“dnbcoin”的內部區塊鏈原型,韓國、俄羅斯央行也表示密切關注區塊鏈技術。
中國央行表態:發行數字貨幣可以降低傳統紙幣發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減少洗錢、逃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央行對貨幣供給和貨幣流通的控制力。可以說,人民幣的數字貨幣化,對於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序,是一種彎道超車的手段。
金融的本質,是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幫助人類社會從事價值交換。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改造傳統金融機構核心的生產系統,同時把整個金融企業架構在網際網路上,這是網際網路金融的意義。
區塊鏈技術提高價值交換的效率,區塊鏈和網際網路技術並不會與傳統金融對抗,而是讓金融的本質更加明顯。
區塊鏈的商業化,背後是大批金融機構的推動,從技術研發到實際應用,讓技術變成一個有現金流的生意。
技術加速器
如今國內比特幣投資者們分為兩派,一些依然炒幣;一些迅速轉移陣地,投入到區塊鏈的生意中,為金融機構提供區塊鏈諮詢、開發服務,他們和央行高層互動密切。
“央行領導非常開明,他們定期召集從業人員去做彙報,對區塊鏈的瞭解超過我們的想象。”
一位區塊鏈觀察者說,這種態度和當年對待比特幣,完全兩樣。
我們把網際網路看作一個大模型,其中分了若干層,在網際網路應用層中,http是最重要的應用協議,只有依據http協議,才能解決資訊的點對點傳播。沒有http協議,網站之間是互相找不到的。
區塊鏈是應用層裡一個價值點對點傳輸的協議。它的價值與資訊網際網路中http協議的價值一樣。沒有區塊鏈協議,在沒有中介幫助的情況下,也不可能點對點地在網際網路上完成價值傳輸。區塊鏈本身就是一個網際網路協議,這就是區塊鏈在整個網際網路模型中所處的地位。
如今傳統金融機構也很焦慮,都在嘗試“網際網路+”,但是目前為止,傳統金融機構做的所有事情,都還停留在應用層面,這實質上是在非常淺的表層進行網際網路化。
“傳統金融機構開發了無數的app,這些東西都有用,但不是最核心的,都只是應用層面的東西。”肖風說。傳統金融機構要做“網際網路+”,一定不能侷限在app,僅僅是借鑑電商或者社交網路這類資訊網際網路界的產物,都不行,而是應該用區塊鏈技術來重構傳統金融業現有的基礎架構,這個基礎架構的重建不僅僅停留在應用層面,而是從最底層開始的。
利用區塊鏈技術改造、提升現有金融體系最核心的生產系統,才是真正的進金融“網際網路+”。肖風說:區塊鏈分為3個層次:
第一,在網路層次上,區塊鏈是建立在ip通訊協議和分散式網路兩個技術基礎上的。
我國現有的金融業大部分還是建立在電路交換技術上的,透過光纖專線直連,兩個終端之間直接從物理上聯絡,這都屬於電路交換技術,ip交換技術是完全建立在網際網路上的交換。現有中國甚至美國金融體系的核心技術,都不是完全建立在ip通訊網路基礎上的,而區塊鏈技術建立在ip通訊網路基礎上。
目前美國央行也在進行研究,希望在ip網路技術上去重建金融體系的基礎設施,重建他們的核心生產系統。
同時,區塊鏈是建立在分散式網路基礎上的,分散式網路的基礎保證了區塊鏈試驗的成功。分散式網路最成功的案例是比特幣,在過去的7年時間裡,比特幣沒有中心伺服器,也沒有一個人去運營管理,但是這個網路沒有出現過一次宕機。而全球現有金融體系的中心化資料中心,總是存在宕機的概率。
在分散式網路裡,任何一個節點的宕機或被駭客攻擊,都不會影響整個網路。比特幣區塊鏈的任何一個節點都會儲存整個系統的總賬本,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一臺終端沒有被駭客控制,或者沒有宕機,這個系統要恢復起來就非常簡單。
在網路層面,區塊鏈技術對傳統金融機構有很大的啟迪,也有非常大的應用價值。
第二,在資料層面,區塊鏈是一個嶄新的資料庫系統。
這個資料庫系統是數字世界裡一切價值物的公共總帳本。全球一本總賬,所有與此係統相關的資料都記錄在這一本賬上,而且這個賬本是公開透明的,篡改這個賬本的難度極高。
共識演算法確保了這個資料庫不可篡改,不能作偽,並且可追溯。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駭客能夠成功地攻破過任何一個比特幣賬戶,因為無法破解它的加密演算法。和現有金融體系金融機構的資料庫相比,區塊鏈具有很大的潛力和價值。
第三,在應用層面,區塊鏈能夠給金融機構帶來巨大的潛力和價值。
區塊鏈在應用層面上的創新基於兩個方面,一是基於區塊鏈的登記、結算、清算系統,二是基於區塊鏈的金融活動變得可程式設計,人們可以對任何在區塊鏈上的數字貨幣程式設計,利用區塊鏈技術在網際網路上與任何人簽訂智慧合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法律成本。
比如把一些空置的資產,比如汽車、倉庫、醫療裝置等,接入物聯網,區塊鏈技術則可以幫助互不相識的資產所有者進行資產使用的交易談判。這將引爆以前不被人所知的過剩資產容量,效果類似於uber和airbnb。
我們目前處於區塊鏈發展的哪一階段?德勤中國創新社羣塊鏈發起者秦誼認為,區塊鏈的發展分為3個階段,我們剛剛進入第2個階段:
支援比特幣的交易和記錄,是區塊鏈的1.0模式,在沒有中心的情況下,點對點交易,公眾可以實時看到整體交易記錄,所有交易不可撤銷、更改。
區塊鏈2.0階段,可以把任何資產變成數字化形態進行交易,提高交易和清算的速度,比如nasdaq推出的linq,本質是把私募債券數字化,精準送到買方手上。
到了3.0階段,區塊鏈會延伸出更多場景。秦誼舉例:在航班延誤險領域有一個現象,很多旅客急於坐飛機回家,往往忘記去領延誤險,區塊鏈技術可以把這些過程記錄下來,到時間了,直接自動把保險款項打到旅客賬戶上。
價值變現
區塊鏈的商業價值,首先在金融領域變現。
“在成熟的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環境裡,大型金融機構發現一個東西適合自己改革,就會立即使用。”
秦誼告訴鈦媒體,金融機構是否使用區塊鏈,80%是商業決策,20%是技術決定。任何一個數字化轉型,都是戰略問題,不是技術問題。
在這個過程裡,需要實踐者和商業決策者共同做一些事。極客們擅長髮散思維,比如利用區塊鏈打通醫療病例、實現電子簽名,這些都不是技術變現的好途徑。
秦誼給出資料:區塊鏈最早的應用案例是支付,根據2013年全球支付情況來看,如果使用區塊鏈來加快跨境支付,大約全球每年上漲20%的流量,支付上能夠節約的費用在14億美元左右。
把德勤看作一個案例:2年前從比特幣支付看到區塊鏈技術,建立加密貨幣的社羣“cripto currency community”,這個社羣在全球有150個隊員,針對區塊鏈的技術特徵,研究它在不同商業場景中的應用,包括在哪些行業、有什麼場景,並且和世界500強公司進行了和大量討論。
其在區塊鏈上的應用思路是系統性的:截至去年10月,德勤歸納了20多個場景運用,分別建立在銀行、託管、券商、資管機構的場景上。德勤在加拿大的團隊建立了rubix社羣,同時進行3件事情:
區塊鏈進行研究,在社羣分享區塊鏈的發展、動態;
針對客戶,提供區塊鏈駭客的分享平臺,並且在rubix上進行試執行客戶需要的一些場景應用;
根據德勤本身業務發展,自主開發permarac系統,基於現有的財物資料軟體進行改造。財物資料由每一筆交易產生,permarac系統吸附在財務軟體上,對每個產生的資料進行實時核查,提升審計效率。
現有的人工審計,都是抽樣審計,但permarac系統可以做到100%審計,類似的場景應用還有很多。
同時商業決策者、監管機構也會參與進來,這其中多少都有一些國家行為和意志,所以這世界上沒有一家銀行承認、認可比特幣,但區塊鏈可以把各方需求彙集起來。
國內也出現了首支針對區塊鏈的vc基金,永珍作為lp出資5000萬美金,gp是分散式資本。這是否意味著區塊鏈投資的風口到了?
其實早在18個月前,美國已有風口,但是去年年底資本寒冬,各個風投機構的募資開始變少,資本市場流動性過剩。區塊鏈還處於早期的觀察和適應過程中,目前萬向投資接觸的專案也以國外創業團隊為主。
jp摩根、高盛這類金融機構在投資區塊鏈,ubs在倫敦設立區塊鏈實驗室,所有傳統的主流金融機構紛紛設立自己的風險投資基金,專門用於投資區塊鏈的創業公司。主流金融機構的熱情和投入超越了風投,甚至逐漸形成壟斷,未來這種趨勢將會愈發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