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先行,讓實踐少走彎路

買賣虛擬貨幣

文:陳海寧

編輯:王巧

攝影:黃碩

關於標準的重要性,業內已經達成共識:樹立標準,有了統一的規範語言,為“+區塊鏈”的應用落地提供土壤。

但在區塊鏈行業的極早期,耗費人力物力去參與標準的制定,企業的動力是甚麼?

相里朋認為,標準不是設框架、搞條款、立規矩,它是協助企業交流,研發和使用區塊鏈技術的一門工具。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制定,既是同行交流,又是相互學習的過程。

此外,5G標準之爭給市場帶來了啟示,制定標準就是搶佔市場、分配利益的過程,尤其在新興技術領域,標準引領了技術發展路線與產業落地。企業透過參與標準制定,掌握對市場的主動權。

5月25日,鋅連結在北京舉辦了“鋅火燎原•產業區塊鏈生態沙龍” 第四期,本期主題:“標準啟示錄——區塊鏈話語權和產業新秩序”。

活動現場照 鋅連結拍攝

鋅連結創始人龔海瀚邀請了中國區塊鏈測評聯盟秘書長、藍石科技副總裁李劭輝、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標準研究員雷虎、京東數科區塊鏈產品創新負責人、區塊鏈聯合實驗室創新生態負責人張作義、微眾銀行金融科技首席研究員李斌、首都版權產業聯盟常務副秘書長、全球版權公鏈計劃發起人宣巨集量,共同探討區塊鏈“標準”。

京東數科區塊鏈產品創新負責人、區塊鏈聯合實驗室創新生態負責人張作義以“京東智臻鏈標準探索實踐”為題進行了主題分享。

2018年,京東自主研發的區塊鏈服務平臺“智臻鏈”正式釋出,張作義作為核心產品架構師從0到1推動京東區塊鏈產品創新生態建設。

以下是他分享的原文,有刪減:

甚麼是區塊鏈?我們認為,區塊鏈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連結手段,可以理解為價值的流轉或是信任的傳遞。但區塊鏈在技術的成熟度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行業內部有一個共識,區塊鏈技術一定要結合產業,尋找真正產生價值的落地點,這是我們做場景化的努力方向。

行業內對區塊鏈發展的認知,是從數字貨幣到以太坊、智慧合約,再到價值網際網路全面應用。從Gartner的區塊鏈技術發展曲線看出,現在是2019年到2025年發展階段,這個技術真正火的時候還沒有到。

因此,我們是在為10年之後做準備,有句話叫“種一棵樹最好是10年前,其次就是現在”。IBM對區塊鏈的價值認知也是這幾方面,隱私計算、共識演算法、智慧合約,然後分散式賬本可以做到共享資料、建立信任。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下面談談我們對目前最熱的一些新技術之間關係的理解。新興技術只有組合才能開創智慧商業體,物聯網替代了人為資料採集,資料透過雲端計算儲存,再到大資料針對儲存資訊進行分析,然後用人工智慧去做一些商業化的決策。

那區塊鏈來做甚麼?它其實是一個信任流轉的網路,是底層技術,保證了資訊、決策、價值傳遞的安全可信。

其次,技術標準的探索。我們參加了很多標準制定工作,包括區塊鏈技術產業和發展論壇的參考架構,存證應用指南、智慧合約的實施規範等。

標準是來源於實踐的,京東智臻鏈是圍繞著京東獨有的智慧供應鏈的資源稟賦開展區塊鏈創新的。區塊鏈提供連結的技術服務。

我們核心技術是JD Baas和JD Chain。BaaS是區塊鏈即服務平臺,JDChain則是底層技術引擎,BaaS支援一些常用框架,為開發人員節省了區塊鏈的環境、管理、開發的一系列工作,能以更低門檻獲得一個可開發的區塊鏈環境。

它們與標準的關係是甚麼?舉個例子,我們把JD Chain比做汽車引擎,JD BaaS比做汽車的底盤,引擎得適配汽車的底盤,汽車要跑得好,還需要有一系列的標準來對接各個外部元件,區塊鏈底層技術也要對接和匹配不同行業、不同資料規格、標準、通訊協議等等,才能支撐技術應用的生態。

以JDChain的部署為例,在一個應用場景中,有區塊鏈的共識節點、閘道器服務、使用者終端,JDChain可以滿足不同參與方的差異化部署要求。比如你是一個檢測認證機構,只需要協助做好檢測部分的共識,你是一個監管節點,只需要備份監管而無需參與共識,鏈上不同節點型別間的資訊傳遞和互認,都涉及到標準的執行。

在現實世界中,人與人之間要通訊,都要懂同一種語言。因此,在落地之前,我們的標準化部門已經開始搭建底層的標準,而應用層的參與企業,會根據實際情況再去制定應用標準。

可以這樣理解實踐和標準的關係,即實踐越豐富,標準內容越充分。而有了標準,實踐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站在企業的角度,我們為甚麼要做標準?首先,從企業的價值觀來說,企業是為客戶服務的,京東從最開始零售賣貨,後來開始做物流,再到京東數科,區塊鏈技術的標準化應用能給客戶創造價值,提供更好的服務。

其次,談到給企業帶來的好處,從合規角度來說,參與標準制定有利於我們第一時間瞭解國家和行業標準要求,然後更好地規範自身技術和應用,標準用好了,對於行業內部夥伴之間的合作效率也有很好的幫助。

最後,從企業社會責任角度來說,這也是大企業應該做的。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