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投資方想投資卻怕錢打水漂兒,另一方面,專案方融不到資只能原地等死。
ICO Rating資料顯示,截止8月23日,全球專案融資共3.29億美元,融資成功專案32個,融資失敗的專案超過百個。
熊市之下,一片哀嚎。
但對於郝瑩與青荷資本來說,似乎與尋常日子無二。這一切的自信源於他們堅定的投資邏輯,而這也是青荷資本的底氣所在。
“初心未變,走的路正確,就不會受到熊市的影響。”
熊市的投資邏輯
作為青荷資本的創始人,郝瑩的初心一直未變:促進區塊鏈行業健康發展。懷著這份初心,她將自己近20年的金融和投資經驗付諸區塊鏈行業。
青荷資本專注於投資區塊鏈技術類專案,但郝瑩並不將其看作是Token Fund,而依然將它作為傳統投資機構,按照傳統投資邏輯進行投資。
“我們與市場上的一些Token Fund存在著許多區別,我們有一套成熟的投資邏輯,而且盡調週期相對來說要長許多,對任何一個專案都進行充分考察。”
充裕的盡調週期、謹慎的投資態度帶來的結果是青荷資本成立近兩年來,投資的專案只有10多個,這與區塊鏈投資機構動輒上百例的投資規模形成鮮明的對比。
“專案貴精不貴多,好的專案自然能帶來高的回報率。”
然而在很多區塊鏈投資機構看來,區塊鏈投資要廣撒網,多捕魚。因為區塊鏈尚處於早期,這種大海撈針的方式雖然效率低,但只要有一個專案成功,不僅能夠彌補之前投資其他專案損失,還能大賺一筆。因此,什麼賺錢便投什麼。這是投資機構的的普遍邏輯,也恰巧是郝瑩認為區塊鏈投資人心浮躁的病症所在。
“為什麼區塊鏈能在短短時間內有如此大的收益,原因在於很多專案都在拉昇幣價,而不是所投專案創造了實際價值。”郝瑩表示。
這時,熊市給了他們當頭一棒。市場低迷,人氣渙散,賺錢效應微弱。
但對於郝瑩以及青荷資本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我們的投資邏輯從未變過,投的都是技術層面的專案,包括公鏈、協議等的底層設施。而且我們對於專案會進行充分的考察,總之就是謹慎再謹慎。熊市對青荷資本來說,並不是壞事。同樣的份額,估值更趨於理性,我們的投資成本低了。”郝瑩笑著表示。
在她看來,熊市正是正本清源的好時機,優勝劣汰,安心發展技術,下一個牛市自然會到來。
推動行業發展
投資優質專案,加快區塊鏈技術落地,與產業相結合只是青荷資本的佈局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青荷資本積極籌備BDC區塊鏈技術大賽,以期能夠推進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解決區塊鏈行業現存的問題。
8月25日剛剛結束的BDC全球首發區塊鏈穩定經濟模型設計大賽則是青荷資本舉辦的第一場區塊鏈技術大賽。郝瑩認為,現存的通證經濟模型存在著缺陷。舉辦大賽的目的是希望透過大賽遴選真正優秀的區塊鏈設計,解決現在區塊鏈經濟模型設計上的一些缺陷,同時增加大家對經濟基礎模型的認知,讓劣質的專案無處可藏。而BDC大賽的世界賽,匯聚了世界各國頂級高校的區塊鏈實驗室和學生社團,目前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
至於為什麼舉辦的是比賽而非大會論壇的形式,郝瑩解釋道:“真正有見解、一針見血的觀點和真實的想法一般是不會拿到公共場所說的。但是大賽不一樣,有現場的投票,不同的票制來進行加權,最終投出來的專案一定是共識最高的。像一些大會或者路演上,說某個專案好,究竟是不是真的好呢,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專案方說了算。”
這樣的形式帶來的效果是顯著的。“透過這次比賽,我們發現了眾多很有特色的經濟模型應用在區塊鏈領域,包括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讓·梯若爾的弟子、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汪通先生的作品,社科院博士凌駿的作品、以及北京大學研究生團隊的作品,對於解決現存的問題能夠提供很多借鑑。”
“我們希望能夠透過舉辦BDC大賽,促進區塊鏈行業發展,給行業帶來正向的風氣。”郝瑩再一次強調,“現在區塊鏈行業尚處早期,只有行業自律和正向推動,才能開啟下一個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