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及落地應用的出現,區塊鏈相關的研究已經逐步從概念過渡到實際,總體政策趨勢逐漸明朗化。自10月24日中央集體學習講話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應用、相關技術人才的培養引進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各省市均有不少扶持政策,由上至下,涵蓋了區塊鏈技術研發創新、區塊鏈產業化應用、區塊鏈企業園區設立及區塊鏈政務重點拓展等方面。4月20日,發改委釋出了新基建的範疇,較此前“5G、大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特高壓、城際高鐵和軌道交通、新能源充電樁”七大領域外,新增了衛星網際網路和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已成為政務治理資訊化革新的重要轉型方向,“區塊鏈+城市治理”、“區塊鏈+一網通辦”等概念推進在近年被多省市地區提上日程,北京、廣州、浙江、江蘇等地均有小範圍應用試點出現,應用方向也由司法存證、電子票據向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工商註冊變更等政務服務方向拓展。與此同時,區塊鏈平臺及區塊鏈系統招標數量及金額較前幾年也有所增長。
1.1 基本理論
根據2016年工信部發布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的定義,區塊鏈(Blockchain)是分散式資料儲存、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在不可信分散式環境下能夠以較低成本建立信任的計算模式和協作模式,正在悄然改變這個世界。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賬本資料庫,目的是為了解決交易信任問題。廣義來看,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資料結構驗證與儲存資料、利用分散式節點共識演算法生成和更新資料、利用密碼學方式保證資料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自動化指令碼程式碼組成的智慧合約來程式設計和運算元據的一種全新的分散式基礎架構與計算正規化。狹義來看,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資料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資料結構,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散式賬本。
1.2 發展與特徵
2008年,名為“中本聰”的學者或組織發表《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這一事件被認為是區塊鏈技術的起源。隨著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日益普及,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引起了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初創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廣泛關注。區塊鏈的研究成果與應用成果呈現幾何級數增長的態勢,與大資料、物聯網、智慧製造等場景緊密結合,依託現有技術進行獨創性組合創新。
去中心化:區塊鏈資料的驗證、記賬、儲存、維護和傳輸都不是基於中心機構,而是利用數學演算法實現。去中心化網路使網路的各節點之間能夠自由連結,進行資料、資產、資訊等的交換。
匿名性:由於節點之間的交換遵循固定的演算法,其資料互動是無需信任的,區塊鏈中的程式規則會自行判斷活動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對手無須透過公開身份的方式讓對方自己產生信任。
開放性:區塊鏈具有原始碼開源性,即網路中設定的共識機制、規則都可以透過一致的、開源的原始碼進行驗證。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公開鏈),或者透過受控方式加入(聯盟鏈)。
自治性:區塊鏈技術採用基於協商一致的規範和協議,使得整個系統中的所有節點能夠在去信任的環境自由安全的交換資料,任何人為的干預不起作用。
資訊不可篡改:區塊鏈使用了密碼學技術中的雜湊函式、非對稱加密機制保證區塊鏈上的資訊不被篡改。由於每一個區塊都是與前續區塊透過密碼學證明的方式連結在一起的,當區塊鏈達到一定的長度後,要修改某個歷史區塊中的交易內容就必須將該區塊之前的所有區塊的交易記錄及密碼學證明進行重構,有效防止了篡改。
1.3 格局現狀與驅動因素
2019年10月24日國家高層對於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的第十八次集體學習,區塊鏈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作用被再次強調,區塊鏈作為一項前沿技術被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其產業發展也迎來重要契機與機遇。在這一年中,也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區塊鏈資訊服務管理規定》的正式實施,釋出全新的《密碼法》,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區塊鏈被納入國家建設規劃都規範了我國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年末的央行金融科技委員會會議中也強調了2020年將重點加大金融科技監管力度,出臺個人金融資訊保護、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系列監管規則,發揮標準規則、檢測認證作用,構建涵蓋行業監管、社會監督、協會自律、機構自治的金融科技創新管理“四道防線”。與此同時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向福布斯雜誌表示:“聯合國必須擁抱區塊鏈,為了使聯合國在數字時代更好地履行職責,我們需要採用像區塊鏈這樣的技術,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作為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 同時,區塊鏈生態具有網路效應和正外部性特徵。使用者越多,資料越豐富,安全性和可信度越高,生態價值越大。中國與發達國家處於區塊鏈產業發展的同一起跑線上,擁有更大的人口規模、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具備促進區塊鏈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生態繁盛的優勢。
2.1 區塊鏈數字政務
2019年4月,國務院釋出了《國務院關於線上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要求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臺,推進各地區、各部門政務服務平臺規範化、標準化、集約化建設和互聯互通,推動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全國標準統一、全流程網上辦理,促進政務服務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資料共享和業務協同,並依託一體化線上平臺推進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數字政務是公共管理科學的最新概念。區塊鏈數字政府可以在保護資料,簡化流程,減少欺詐、浪費和濫用的同時,提高公眾信任度。在基於區塊鏈的政府模型上,個人、企業和政府透過使用密碼術保護的分散式賬本實現資源共享。這種新形態政府結構消除了單點故障,提高整體處理效率,並有效保護了敏感的公民和政府資料。
在政府組織內部,基於區塊鏈構建資訊傳遞網路,資訊可以以一種快速、可信的方式傳遞給鏈上的部門及行政人員,實現精準送達。同時,透過區塊鏈進行資料管理,可以將碎片化資訊歸集整合,擴大資訊來源,建立完整信用基礎設施體系。
傳統的電子政務系統存在以下痛點:
成本高昂:每個部門的資料單獨儲存,且要保證安全性,其硬體和軟體的投入巨大;
系統建設和操作繁瑣:防火牆、入侵檢測等系統的加入,在保證具有一定安全性的同時,勢必導致多個防護系統的安裝繁瑣,增加了人員操作的難度;
無法保證人為篡改:傳統的電子政務系統均採用伺服器的架構,無法防止外部或內部因素對已有資料的篡改;
缺乏多層級的法律法規許可權:各部門之間的電子政務系統有可能在法律法規的執行上產生衝突,缺乏在數字資訊層面上的統一協調,導致無法部門之間執行事務的法理衝突;
人工效率底下:雖然傳統電子政務比全人工化的紙質政務效率高出不少,但仍然依靠工作人員人工處理,無法自動執行政務事項,無法進一步提升效率,降低冗員;
資料庫不統一:每個部門採用獨立的資料庫,部門之間缺乏整合介面,各部門之間的資訊整合難度大,無法為上級巨集觀部門提供完整的個人或法人實體的社會、經濟、商業等資料。
基於區塊鏈的電子政務系統具有以下優勢:
安全儲存政府、公民和業務資料
提高各部門、機構協同效率
減少勞動密集型流程
減少與管理責任相關的過多成本
減少腐敗和濫用的可能性
對政府和線上民用系統的信任增強
2.2 地區性政策
從2019年各省工作報告來看,各地區對區塊鏈技術發展高度重視,政策多以鼓勵和扶持偏多,並重點關注區塊鏈應用,以帶動地方區塊鏈相關產業發展,推動產業變革。早在 2018 年 7 月,北京就出臺《北京市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要求研究運用區塊鏈等新技術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和資訊保安水平,在海淀區先行試點相關工作。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福建、上海、江西、湖南、廣東、海南等地區均有提及大力推進區塊鏈政府服務、智慧城市等建設方向。
福建
創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實施“鏈上政務”工程,加強資料有序共享和業務協同,提升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功能,運用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依法保護個人資訊。
上海
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加快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資訊科技推廣應用,實施智慧城市場景開放計劃。
江西
提升營商環境競爭力。打造“贛服通”升級版,探索“區塊鏈+無證通辦”。開展政務服務“好差評”和設區市營商環境評價,全力推動江西成為全國政務服務滿意度最高省份之一。
湖南
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基於移動網際網路、雲端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資訊服務。
廣東
加快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在金融、民生服務等領域積極推廣應用,打造區塊鏈產業集聚區。
海南
繼續最佳化政府職責。運用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提升政府效能,推動政務資訊及時公開、共享。
除政府工作報告外,2月24日,廣東省公佈《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2020年工作要點》。《要點》提出,以提升政務服務和行政管理水平為目標,研究推進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資料共享體系和政務應用平臺建設,並在精準扶貧、不動產登記、重要商品監管、金融服務與監管、取水許可證電子證照流程管理、跨境物流監管、行政執法監管等領域開展探索,初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區塊鏈技術創新政務服務應用場景。
4月26日,湖南省工信廳編制了《湖南省區塊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其中提到推動區塊鏈技術在社會治理、社會救助、智慧財產權、供應鏈、工業檢測存證等領域的應用,探索數字經濟模式創新。依託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探索區塊鏈資料共享模式,促進政務資料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
5月11日,貴州省釋出了《關於加快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到實施區塊鏈與政府治理融合應用工程與資訊智慧城市融合應用工程,在政務服務、綜合監管、智慧法院、數字身份、生態治理、資訊基礎建設、城市管理、智慧交通、能源電力以及區域協同等方向深化區塊鏈技術應用。
2.3 政務招標情況
根據中國政府採購網資訊統計,2019年我國各地區政府公開招標的區塊鏈政務相關專案共19個,其中最高招標金額為2712萬,最低招標金額為30萬。除政務相關的各高校、企業採購專案共計12個,總計31個區塊鏈專案,相較2018年增長120%。2020年區塊鏈政務相關專案截至四月底共9個,其中最高招標金額為2500萬,最低招標金額為30萬。
從採購專案類別上看,主要集中在行業應用軟體開發、區塊鏈服務平臺發開以及基於區塊鏈的微服務介面API開發專案。區塊鏈平臺開發招標專案佔比最高,達到了63.16%。應用方向則集中在公積金、區塊鏈電子發票、區塊鏈實時監控等。其中2019年共有四個地區性公積金專案,分別是:汝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公積金資料共享平臺及異地轉移接續直聯專案,玉林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住房公積金網際網路+”綜合資訊管理系統2019年補充建設新增專案,嘉峪關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2019年資訊化建設專案以及大慶市住房公積金稅務資料包送管理等平臺建設服務採購專案A。
2019年政務相關19個招標專案中,招標金額最高的為北京市海淀區政務服務管理局海淀區“一網通辦”平臺建設專案,採購單位為北京市海淀區政務服務管理局。區塊鏈試點包括區塊鏈基礎執行平臺、區塊鏈業務支撐服務系統、區塊鏈開放式鑑證系統等。該專案2019年8月7日公佈了中標資訊,第一包中標供應商為中海思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標金額為2708萬元。2020年截至四月底招標金額最高的為普洱市資訊化中樞系統(城市大腦)專案,招標金額為2500萬,成交供應商為雲仰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區塊鏈應用軟體開發專案總計3個,包括“單一視窗”金融區塊鏈應用場景開發,區塊鏈技術示範應用工程採購專案,天津海關科技處區塊鏈技術服務專案。
根據2019年資料,招標金額從高到底排序,前三的專案為海淀區“一網通辦”平臺建設專案(2712.225萬),區塊鏈技術示範應用工程採購專案(1678.9萬)以及玉林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住房公積金網際網路+”綜合資訊管理系統2019年補充建設新增專案(487.22萬)。所有專案平均金額為424萬,金額低於100萬佔比為26.32%,100萬至兩百萬之間佔比最高,為31.58%與2018年公開招標專案對比,2019年基於區塊鏈的專案數量增長了217%,平均招標金額增長了56%。
我國是最早推進政務資訊化改革、區塊鏈政務改革的國家之一,區塊鏈技術及應用成熟度處於世界前列,在數字身份、司法存證、電子票據、產權登記、科技監管等方面均有發力。目前落地的應用多處於地區性、小範圍試點,未能大規模推行,各省市對於區塊鏈技術及應用態度不一,改造程度相差極大等問題,也給區塊鏈政務改革帶來了不少挑戰。
現有的區塊鏈應用主要針對個人資料,例如身份認證、電子證照、社保資訊,應用方向為“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等政府服務類專案,其他政府資料的使用、共享、協同以及深層次的資料統籌有待加強。同時,頂層設計、技術標準的缺失導致區塊鏈系統架構、資料介面不統一,從而出現不相容、弱擴充套件性等難題。我國疆土遼闊,各地區發展情況及政府治理情況相差甚遠,業務邏輯錯綜複雜,導致跨區域業務協同和資料共享困難。
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資料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已經和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政府治理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智慧城市”、“城市大腦”等數字化治理專案紛紛湧現,雖然還在小範圍摸索階段,但也給未來政務的發展方向帶來了啟發和推動。區塊鏈技術搭建的底層資料架構,結合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能將資料潛力釋放到最大,進一步推行政務資訊化改革,探索數字經濟治理下的政務新模式。
附錄:部分地區區塊鏈政務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