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挖礦 2.0

買賣虛擬貨幣
加密貨幣挖礦是一個發展迅速且非常有活力的領域,目前已包含傳統工作量證明挖礦,新型的權益證明挖礦,默克爾挖礦,驗證挖礦以及許多即將投入使用的挖礦方式。我們把挖礦的這一新階段稱為“挖礦 2.0(Mining 2.0)”。同時,我們也在 CoinFund 上看到我們的朋友和夥伴將該階段稱為“泛挖礦(Generalized Mining)”。
我們相信,隨著區塊鏈領域進入挖礦 2.0 時代,對於投資者、開發者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來說,真正參與到這些新網路中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我們非常期待能夠進入挖礦 2.0 時代。除了可獲利的金融機遇(下文將詳細介紹),我們認為這種轉變更符合區塊鏈生態系統所宣稱的——任人唯賢、更去中心化參與(以及更高效地利用能源)。當比特幣網路部署與啟動時,沒有風投擁有特權,沒有預售的 ICO 代幣用於兌換比特幣,任何對比特幣感興趣的人都可以部署一個比特幣節點,使用他們的算力增強網路安全性(譯者注:即,挖礦),從而獲取比特幣。現在加入區塊鏈網路很容易,然而真正開始挖礦卻比較難。挖礦對於沒有技術背景的人來說非常困難,而且在許多情況下,其困難程度 遠超預期。目前,若要參與到挖礦 2.0 中,需要具備許多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包括基礎設施、硬體、安全、市場營銷等等。在最近的一次長推特,Jake Brukhman 強調了一個人能夠以許多不同的方式加入區塊鏈網路,以及投資者們在專注投資的同時也必須注重(區塊鏈網路的)開發和參與。我們預計某些公司會在公司內部建立這種機制,一些公司也會與外部夥伴合作(我們兩者都在做),我們相信,對於純金融性質的加密投資者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獲取和發現最好的投資專案將變得更加困難。為了強調這種轉變的重要性,我們將簡述挖礦 2.0 的幾部分內容。我們分享了一些 Livepeer network 基礎設施執行的具體資料(該基礎設施正在測試以下提到的許多挖礦 2.0 的概念),Liverpeer 是近幾個月來我們最感興趣的網路之一。· 軟體需求(開發選項)——當 Livepeer 網路幾個月前在主網啟動時,它們網路上的節點開始轉碼工作。Notation 就是其中之一,Alex 最近分享了他關於建立和執行節點的一些工作。在 Livepeer 網路上構建基礎設施對於一般技術人員是相對容易的,但是隨著轉碼活動在未來幾個月以及幾年不斷增多,我們預計維護這個基礎設施所需的時間和成本也將增加。儘管如此,我們認為我們迄今為止所做的工作都是值得的。我們透過構建 Liverpeer 轉碼節點,以及參與他們 DPoS 通脹經濟,已經在 IRR 上每日獲得大約 2% 的收益,超過了我們對該網路最初的投資。
· 軟體需求(程式碼)—— Livepeer 最近也上線了他們的默克爾挖礦系統。在成本分析時需要考慮許多輸入(gas 價格、託管成本、LPT挖礦劃分等),你可以手動執行默克爾挖礦,但是要擴充套件默克爾挖礦即類似系統,你需要編寫程式碼來自動化該過程。例如,我們現在在演算法上以基本自動化的方式挖 LPT ,使得成本低至 $0.30c / LPT。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比私人投資者購買 LPT (包括我們自己的初期投資)的價格都要低。我們認為,嚴密的財務分析(這是我們的 Livepeer 模型)加上高效程式碼,與早期的私人投資相比,可能在其他網路上能夠獲得更好的經濟回報,並且所承擔的風險也大大降低。· 硬體需求——雖然 Livepeer 的硬體需求非常少,而且許多新型權益證明網路比傳統工作量證明網路所需硬體更少,並且資本支出密集型更低,但許多網路(Cosmos,Decred 等)對硬體仍有一定需求,特別是那些混合了工作量證明和權益證明共識演算法的網路。· 安全需求——對於定期獲取代幣的礦工和參與者來說,採用專業但實用的安全方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儘管顯然是至關重要的。· 營銷需求——在大部分新型委託權益證明網路(包括 Livepeer),要想獲得更多的權益支援,市場營銷就很重要。這個連結裡有一些轉碼者提案,如果你願意的話,你可以在這個連結委託給我們 :-)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權益排名最高的轉碼者叫做 Anson,他居住在香港,並沒有本專案的特權,只是因為較早開始實施他的市場策略和基礎設施計劃。我們相信會有很多“品牌”節點藉此機會發展起來,其中某些已經上市或者即將上市。現存風投公司在這方面擁有一定優勢,因為許多風投公司已經擁有成熟品牌的優秀營銷人員,但它們必須在這種優勢消失之前快速進入市場。這些只是參與挖礦 2.0 所必須的幾個技能。在區塊鏈投資和挖礦中,資本仍具有很大優勢,尤其是在新網路的早期。在這些新網路早期,你可以對自己的節點進行投資,但在上文列出的所有專案中,僅靠資本是不足以在這個新時代建立競爭優勢的。

像許多其他正在投資和參與新一代區塊鏈網路的人一樣,我們意識到挖礦 2.0 仍處於早期階段。我們非常高興參與到這些社羣中來,能夠向其他人學習,坦白地說,我們仍有很多疑惑等待解決。我們應該更集中於內部建設嗎?合作?還是外包?(當然)可能是這些策略的組合,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方案。


作者: Notation Team
翻譯&校對: stormpang & 阿劍
來源:Ethfans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