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Torrent(BTT)的新商業模式 : 代幣經濟

買賣虛擬貨幣
你用過BT下載日劇、美劇嗎?但你肯定沒有付過錢對吧!最近BitTorrent公司宣佈,即將透過區塊鏈發行發行BTT代幣,目的是讓分享檔案的人,可以獲得報酬。只要將BTT代幣與其發明的同名檔案下載技術BitTorrent(後面以BT代稱)結合,就能創造全新的商業模式。
該訊息引發全球媒體關注,可惜多數報導缺乏對整起事件的梳理。我會藉由今天的文章,點出代幣經濟的適用場景。用過BitTorrent,卻不知道BT技術在15年前就出現,當時串流影音服務還不普遍,線上下載音樂和影片是不少人學生時期的經典回憶。而BT就是主要的下載技術之一。全球網路曾有40%的流量都是被BT所佔據。時至今日,BT仍然佔用了全球22%的網路上傳流量,且全球使用者超過1億。
只不過,使用者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在用BT技術,因為使用者直接接觸的是BT的客戶端(client)軟體。就像我們收發email時,可以選擇用Outlook、Gmail或Yahoo,但很少有人關心這些服務背後,使用的究竟是IMAP還是POP3網路協定(protocol)。同樣道理,我們使用檔案共享軟體時,很可能就用到了BT的服務。即便你從來沒有下載過日劇或美劇,如果你玩過《魔獸世界》、《星海爭霸2》,或《暗黑破壞神3》等遊戲,他們也都曾經是BT的客戶端軟體。區塊鏈也是網路協定的一種。IMAP用途是收發電子郵件,BT用途是共享檔案,而比特幣區塊鏈(Bitcoin)用途是轉賬比特幣(BTC)。如果哪天銀行透過區塊鏈處理跨國交易的轉賬業務,我們可能也不會察覺。我們可能都使用過BT下載過檔案,但BT卻沒有幫BitTorrent公司賺到什麼錢。過去十幾年來,BitTorrent公司不斷摸索各種商業模式,卻都無疾而終。而他們的最新嘗試,就是用區塊鏈技術發行BTT代幣。BitTorrent公司的商業困境根據iThome報導:
BitTorrent基金會計劃藉由發行BTT代幣,向全球使用者推廣區塊鏈,並讓使用者可支付BTT以取得更快的下載速度。這裡有點混亂,我稍微整理一下。BitTorrent公司苦於尋找以BT技術的賺錢方法。最新的進展是BitTorrent公司在去年選擇被區塊鏈公司TRON收購,併發行BTT代幣。這是BitTorrent公司找到的新出路,只不過雙方各有盤算。TRON想借著BT的知名度,推廣其同名區塊鏈TRON,拉抬TRX代幣幣價。而BitTorrent公司則想藉由TRON區塊鏈,發行自己的BTT代幣。透過代幣經濟,將BT下載技術和BTT代幣結合,作為自己的全新商業模式。只不過BitTorrent是美國公司,為了避免法律問題,他們特地改由登記在新加坡的BitTorrent基金會負責發行BTT代幣。BitTorrent公司一直無法透過BT賺錢的原因則有兩個,一個跟技術有關,另一個跟法律有關。BT沒有中間人
BT這套技術和比特幣區塊鏈(Bitcoin)類似,都是點對點(peer to peer)的系統。差別在於比特幣區塊鏈是一套點對點的轉賬系統,而BT是一套點對點的檔案共享系統。簡單來說,他們同樣具有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的特性。透過比特幣區塊鏈轉賬,讓我們不需要仰賴銀行的服務,就可以收到對方轉過來的比特幣(BTC)。同樣的,透過BT分享檔案,讓我們不需要仰賴Dropbox或Google的雲端儲存服務,就可以與其他使用者在網路上共享檔案。既然沒有中間人提供服務,而是使用者彼此之間就能自己完成檔案共享,BitTorrent公司也就無法像Dropbox那樣居中向使用者收取檔案保管費,而是得另覓賺錢方法。這是BT技術本身,導致BitTorrent公司無法賺錢的原因。使用BT有法律風險既然沒有公司負責居中管理檔案,使用者想分享什麼都可以,自然就會出現嚴重的盜版問題。舉例來說,智由博集就刊登過使用者疑似透過BT下載電影,再被BT軟體自動共享至網路上,結果被版權商控告侵權的案例。BT本身不是一套違法的技術,只不過因為它去中心化的技術特性,特別容易被用在非法用途上。因此BitTorrent公司過去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是替企業架設以BT技術為基礎的內部檔案共享系統。
換句話說,BitTorrent公司過去主要是賺企業的錢。雖然BT的個人使用者很多,卻始終無法從他們身上賺到錢。直到最近,他們才想到可以發行BTT代幣,目的就是從全球1億名使用者身上賺錢。BitTorrent公司的新商業模式BitTorrent公司透過TRON的區塊鏈技術發行BTT代幣,再透過ICO把BTT代幣賣到市場上換錢。這是非常經典的作法。過去兩年內,有許多公司都是透過ICO募到一筆錢,讓公司得以繼續生存下去。但是,現在已經很少人會聽到「區塊鏈」就買單。BitTorrent公司必須要向市場說明BTT代幣的獨特價值,也就是BTT代幣的代幣經濟如何運作。根據iThome報導:BTT代幣採用TRON區塊鏈的TRC-10代幣規格,並由幣安交易所的代幣銷售平臺Binance Launchpad承銷。…使用者可支付BTT代幣,以取得更快的下載速度。
BT的生態系主要就是由檔案的下載者、供給者兩方所組成。檔案「下載者」如果手上持有BTT代幣,就可以加速檔案下載。檔案「供給者」則可以優先把檔案共享給願意支付BTT代幣的使用者,藉此賺得BTT代幣。多數使用者都是下載完檔案之後,就關閉BT軟體,避免拖慢自己的上網速度。但是,這不利於BT生態系發展。因為BT的生態系就是仰賴下載檔案的人,將檔案再次共享出來供其他人下載,檔案才能永遠存活在網路上。然而,人性總是受到利益驅使。既然共享檔案沒有好處,人們載完就走也未可厚非。BitTorrent公司也明白這點,BTT代幣就是為這些人提供共享的誘因。只要願意共享檔案,就能獲得BTT代幣作為獎勵。這顯然會讓更多人願意共享檔案,有助於BT生態系發展。因此,BitTorrent公司無論是從募資的角度,或是從BT生態系經營的角度,都難以抵抗發行代幣的誘惑。但是,BitTorrent公司卻高估了使用者花錢買幣的意願。BTT的代幣經濟,可能失敗好的代幣經濟必須要同時滿足「代幣取得成本夠低」、「代幣能兌換的服務價值夠高」兩個條件,才能吸引使用者吸引進入自己設計的代幣經濟,創造代幣的迴圈。
套用到BT生態系的現況,有多少人願意為了加速檔案下載,而花錢買BTT代幣呢?我認為很少,背後有3個原因。首先,越來越多人擁抱串流,在Netflix、愛奇藝上追劇,使用Spotify、KKBOX等服務,而不是像過去一樣在網上四處搜尋盜版影音。透過BT下載檔案的人少了,就連帶影響內容供給,代幣的這套全新商業模式,可說是來遲了。其次,就算真的還有一億人在使用BT下載影音,多半是不想為了內容花錢的人。既然不想為內容花錢,又怎麼會為了「更快的下載速度」買單?最後,就ICO市場來看,專案募資的規模從去年初開始就不斷下滑,買幣的人越來越少。之前美國知名交易所Coinbase也曾經說過:人們獲得虛擬貨幣的方式不斷在改變,從2008到2013年之間的這5年,人們主要用挖(mining)的方式獲得虛擬貨幣。從2013到2018年之間的這5年,人們喜歡用買(buy)的方式獲得虛擬貨幣。Coinbase認為,從2018開始的下個5年,大家的行為會轉變為用「賺」(earn)的方式獲得虛擬貨幣。然而,BitTorrent公司目前寄予厚望的BTT代幣商業模式,恰好卡在要人們「花錢買幣」、「分享賺幣」的過渡階段。我相信BitTorrent公司肯定也瞭解上述的3個情況,深知要使用者花錢買幣不容易。但是,為什麼BitTorrent公司仍然選擇販售BTT代幣呢?快速致富是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對發行代幣的公司來說,與其被動等待代幣經濟發揮作用,進而帶動幣價上漲,最終才能帶來金錢收入。過程中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反倒是直接把代幣賣到市場上,就能馬上賺到錢。因此,BitTorrent公司當然願意賭一下「代幣銷售」這條致富捷徑。但是,對使用者來說恰好相反。BTT代幣的加速下載功能,只能算是使用BT下載檔案的額外的好處,使用者並非必須持有BTT代幣不可。既然分享檔案就可以賺幣,為什麼還要花錢買幣呢?我並不看好BTT代幣的銷售情況。不過,我倒是欣賞BitTorrent設計出來的代幣經濟。灰色應用適合灰色金流用代幣串連兩個原本不相干的情境,是代幣經濟的最佳用途。BitTorrent公司透過BTT代幣,將原本相互無關的兩個情境 — —共享檔案、獲得收入 — —串連起來。使用BT技術來共享檔案,有時候合法、有時候非法,端看共享的是哪種檔案。因此,我將BT共享檔案的應用,稱為「灰色應用」。
使用區塊鏈技術來轉賬,有時候合法、有時候非法,端看收款的物件是誰。因此,我將區塊鏈的轉賬應用,稱為「灰色金流」。過去基於技術與法律限制,很難找到願意投資灰色應用發展的人,銀行也可能會主動停止為灰色應用提供金流服務。也就是說,灰色應用要搭配銀行的白色金流,並不容易。不過區塊鏈興起後,也讓灰色應用有了空間。政府很難像過去要求銀行斷絕灰色應用的金流,來處理與區塊鏈相關的金流。使用者只要共享檔案就能獲得BTT代幣作為回報。再將代幣拿到交易所,就能兌換成現金。現在BitTorrent公司就是將BT這套去中心化的檔案傳輸技術,搭配以TRON區塊鏈建構出來的BTT代幣去中心化金流,等於是讓灰色應用搭配灰色金流。因此,我認為BTT代幣能賦予BT生態系新的成長動力。總結來看,BT是個擁有1億使用者的帝國,卻始終收不到錢。BitTorrent公司透過代幣經濟,將BT技術和BTT代幣串連在一起,就能為自己找到新的商業模式。我們也可以套用同樣的邏輯,試著找找身邊還有哪些服務或技術,是很多人在使用卻一直收不到錢的東西。他們適用代幣經濟嗎?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