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比特幣,它從09年誕生到現在快10年了,這過程中有人懷疑,說它是龐氏騙局,有各國政府管制,多次封殺比特幣,但它還是頑強的活下來了,人們對它有需求。我們可以舉幾個例子說明:
第一個例子:2011年開始伴隨著網路黑市“絲綢之路”的快速發展,比特幣作為其唯一的支付手段價格開始水漲船高。 價格上漲的原因很簡單:
1)網際網路上有人需要買絲綢之路上的東西,例如毒品、槍支;
2)有人也想賣;
3)沒有一種網際網路上的跨國支付手段(例如VISA)可以,或者說願意接入絲綢之路,因為它是黑市;
4)比特幣是跨國的,同時不需要有機構“許可”即可接入;
5)比特幣因此被買賣雙方需要了,而且還是客觀上的壟斷性需要。
還有很多的例子,比特幣在很多方面都有利用價值,比如用比特幣購買汽車,付房租,甚至還有電腦駭客用勒索病毒索要比特幣。這是都是在於比特幣有剛需的內在價值。
黃金有內在價值,因為它在工業生產上有特殊使用價值,同時它也可作為裝飾品滿足了人們投資和消費的需求,其內在價值卻是消費的需要——如果買入某一件物品是為了賣出獲利的話,這就不是內在價值。大豆的內在價值是糧食裹腹,咖啡的內在價值是提神醒腦,汽車的內在價值是高效的移動,這些最後都會落到人的非投資需要上。和以上物品一樣,比特幣的內在價值也不是交易市場裡的投資或投機,而是來自於剛才說的那些需要。長鋏認為,比特幣的價格構成就像一個雞蛋,蛋黃是其內在價值,蛋清則是價格投機。
數字貨幣的需求越大,其價值也就越大,所以一個數字貨幣最終是否歸零,就看其被需求的程度,人們廣泛使用,有使用價值,它的價格才能體現出來。被使用的維度越多,人們的認可度越高,價值越大。
至於是1%還是10%的數字貨幣有價值,那只是個數字問題,不必深究,當然有內在價值的幣肯定是少數,而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有內在價值的幣肯定是越來越多。
檢視原文更精彩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