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針、強平、吃客損 地獄難度的合約市場你準備好了?

買賣虛擬貨幣

文:區塊鏈藍海


在兩三年前,人們認為幣圈是一個可以收穫巨大財富的地方,白手起家靠炒幣實現千萬倍回報的人不在少數。


此前幣圈炒作手段單一,只有現貨做多,即低價買幣高價賣出,賺取幣價上漲的收益。隨著比特幣等主流數字資產很難再出現千百倍漲幅的盛況,而入場的新資金又很匱乏。在場外資金受到政策和基本面的雙重壓制遲遲進不來的情況下,場內資金被迅速收割殆盡,越來越多的資金盤、傳銷幣開始冒頭。


這些不法資金盤專案透過各種各樣的“模式”,給投資者許諾高額回報。但是盤圈本質上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一旦新入場資金無法兌現前人的收益則面臨崩盤。因此無一例外,所有的資金盤最終只有一個結果,就是跑路。有的甚至連第一輪進場的人都無法離場,很多投資者被割的血本無歸,甚至妻離子散。


而那些專案方最後大多也難逃法律的制裁。


6月15日,連雲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官方公眾號“海微警”釋出《海州區關於“貝爾鏈”案投資會員資訊核實登記通告》稱,犯罪嫌疑人程某法、張某等人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一案,已由連雲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依法移送海州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而此前被稱為“幣圈第一資金盤”的plustoken的負責人周某被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涉及會員近193萬,涉及金額共計約1400萬餘元。而據我瞭解的情況,plustoken實際的涉案金額可能高達百億,只不過很多由於沒有證據最後只得不了了之。


於是人們開始把目光看向其他的方向,合約等金融衍生品是不錯的投資目標。大家都開始玩期貨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人的本性是逐利的。當數字貨幣無法賺錢,主流幣又沒什麼行情,漲個五個點就算是大漲。資金盤風險太大,你要高收益,別人惦記著你的本金。沒有特別好的賺錢效應。


合約市場從來不缺少偶像,有的人一夜暴富,有的人一夜輸光,但是人們只會記得那些賺了錢的,甚至有人兩千元本金一年變兩千萬的例子也有,也怪不得別人看了眼紅自己也想參與進去。


尤其今年,合約交易已經成為主流,幾乎各大交易所都推出了期貨合約玩法。根據tokeninsight的報道,2020年一季度,合約交易較去年4個季度的平均值上漲了3倍,從2019年年初算到現在,合約交易的總成交量增長了10倍。


合約裡充滿了暴富的案例,相信這是很多人玩合約的原因吧,認為自己玩合約也能像那些人一樣賺錢!但實際上絕大部分玩合約的人都是虧損狀態。有資料顯示,每個玩合約槓桿的人都出現過爆倉,也有很多剛開始賺了錢,最後連收益帶本金一起吐出去,95%的人最終是以爆倉虧完徹底出局。


但是各位在進入合約市場之前,一定要明白合約市場的殘酷。下面我將從“交易平臺”和“分析師”這兩大合約市場的關鍵來為分析下合約市場的坑。


平臺
插針


由於為了追求暴利,很多合約參與者都選擇高倍槓桿,行情只要上下波動幾十美金,都會帶來巨大虧損或盈利。交易所的後臺可以看到所有使用者的開倉及止損點位。


當多空比出現失衡的時候,只要稍微操縱一下合約的價格,就可以把使用者的倉位爆掉,因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出現插針爆大戶的情況,有時候只不過幾分鐘時間,價格一點都沒變,但是大戶幾百幾千萬的倉位直接被爆沒了,而且多空雙爆的情況越來越頻繁,不管你開什麼都被爆,怎麼操作都是錯。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作為沒有監管的交易所,很難不作惡。


強行平倉


雖然收益放大了,但是相對應的風險也在放大。以20倍槓桿為例,只要5%的波動,就就爆倉了,100倍槓桿更是1%的不動弄就爆倉。


但這其實是理想的資料,交易所真是爆倉可能是從90%到70%不等。也就是你100倍槓桿,按道理說是1%的波動就爆倉,單實際上是0.9%—0.7%就爆倉了。


因為交易所提供服務,首先要保證自己的盈利,而且要避免行情劇烈波動中無法平倉的情況,一般來說,交易所最多是波動0.9%即強平。但是也有的是0.7%甚至還有0.5%強平的。


如果這樣還無法平倉,那麼就出現了一個穿倉費。例如312那天很多合約單子根本就平不掉,也就是當某些虧損單無法強平時,由盈利的人平攤穿倉的費用。這部分就不展開講了,因為目前三大交易所穿倉分攤很少發生了,分攤對口碑影響太惡劣,交易所作為幣圈最大的“莊家”,有的是辦法獲得收益。


分析師
期貨合約交易是一件風險極高的事情,由於數字貨幣交易本身是零和博弈,因此你賺的錢一定是別人虧的錢。你要和市場作對,要和平臺作對,要和別人作對,甚至和你自己作對。


玩合約最常見的就是初入市場,首先肯定是關注各種各樣的分析,參考一些“分析師”的建議,並且依據他們的建議來交易,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買菜覺得賣的貴了還會討價還價,在這麼殘酷的賭桌確敢聽其他人的意見,這不是可笑麼?


我們先講講分析師的盈利方式


提供建議


即使用者支付一定金額的費用加入分析師的圈子(社群、芥末圈、知識星球等),然後分析師在群內提供操作建議。在大部分情況下,這些“分析師”是真心希望你能夠賺錢的,因為他只有給使用者提供正確的建議,使用者賺到錢他們才有可能盈利。


為什麼我說的是大部分情況?因為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分析師是吃客損的。


資金託管


第二種就是使用者將資金委託給分析師代為操作。分析師的收益來自於盈利的分成,例如盈利部分分析師與客戶46分成或55分成。這種方式有好有壞,好的地方是勝率高,但是壞的地方是將資金交給不信任的人可能會有風險。


吃客損


第三種就是我要重點介紹的,合約平臺與分析師沆瀣一氣,賺使用者的客損。這一種行為也是最為令人不齒的。


這裡要先講一下背景,隨著合約市場規模逐漸擴大,早期的平臺和分析師是各自獨立的,平臺是賺手續費,分析師是賺入群費等,但這種收入都是合理的。


但是近幾個月,大量交易所推出了合約功能,但“韭菜”是有限的,就只能想盡一切辦法來獲得收益了。由交易所與一些帶有流量的分析師kol合作,將使用者引導到平臺上進行合約交易,然後讓使用者虧損,使用者虧的錢就是分析師的收益。


平臺在極端行情的時候進行定點爆破、宕機、插針,這樣使用者虧損也怪不到平臺和分析師,真有意見也就是一句輕飄飄的“行情劇烈波動”打發了。


有的平臺甚至給到分析師的客損返點達到了80%之高,也就是使用者虧一萬塊錢本金,平臺分走2000,分析師拿走8000。


這也難怪市面上的合約商學院越來越多,上這一波人和當年玩資金盤做市場推廣的是同一撥人,他們打著分析師的旗號,實際做的是網路詐騙的行為。


有人說你在幣圈只能賺到認知以內的錢,超出你認知的遲早要還回去。但是這麼一個牛鬼蛇神橫行,亂象叢生的合約市場,你真的做好賺錢的準備了嗎?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