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對微信、支付寶們衝擊有多大?

買賣虛擬貨幣

數字人民幣讓消費者感到新奇,但卻讓第三方支付行業心情忐忑。數字人民幣究竟會對第三方支付帶來多大影響尚無定論,他們除了做好現有業務別無他法,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張吉龍,編輯:羅麗娟,原文標題:《數字人民幣駕到:微信、支付寶們等待戈多》,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在深圳,有5萬人正在嚐鮮數字人民幣。

10月9日,深圳市政府聯合人民銀行開展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開啟“2020禮享羅湖”系列促消費活動,透過抽籤的方式發放1000萬元“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

深圳當地很多使用者試著進行了預約。

他們面對的是一場激烈的競爭。深圳市政務服務資料管理局表示,此次活動預約登記人數約191.4萬,最終中籤5萬人。中籤率約2.6%。

建行使用者羅亮萬萬沒想到自己也成為“錦鯉”之一。這也讓他在公司成為了“紅人”——為了圍觀如何用數字人民幣購物,他的幾位同事“爭搶”開車送羅亮去商場,“順便”體驗一下數字人民幣的消費過程。

羅亮將購物地點選在羅湖永珍城,他發現,這裡許多商家已經在收銀臺立起了“數字人民幣”的牌子,表示支援數字人民幣紅包消費。

在最後的付款環節,使用數字人民幣和使用微信、支付寶類似,使用者既可以透過掃描商戶收款碼支付,也可以由商戶掃描使用者的付款碼收款。

數字人民幣介面圖,圖片來自網路

不過羅亮注意到,商戶的掃碼機器並非常見的支援微信、支付寶的“小白盒”,而是另有一臺專用機器。

那麼,對於消費者而言,用數字人民幣付款和微信、支付寶付款到底有什麼區別?

今年9月份和10月份,央行副行長範一飛、陳雨露分別撰文對數字人民幣的諸多熱點問題予以闡述。

範一飛稱,從M0的費用體系看,數字人民幣是央行向公眾提供的公共產品,不計付利息,央行也不對兌換流通等服務收費。

10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相關方案表示,支援開展數字人民幣內部封閉試點測試,推動數字人民幣的研發應用和國際合作。

對於這一社會關注度極高的話題,和消費者不同,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心情顯得更加“複雜”。

“數字人民幣對所有第三方支付機構都是利空”,一位國內排名靠前的第三方支付企業高管劉劍龍稱,對於數字人民幣,目前行業“大家都比較忐忑”。

支付寶這樣的巨頭也不例外。螞蟻集團此前在招股書中提到,“數字人民幣是人民幣的數字化形式,定位於流通中貨幣(M0),不同於一般的電子支付工具。尚難以評估該項工作對公司的業務、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

一、新物種來了

雖然在消費者眼中,數字人民幣和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在體感上差別不大,但是在行業人士看來,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物種。

普華永道中國資深經濟學家趙廣彬撰文指出,從本質上來講,數字人民幣是“錢或貨幣”,而移動支付是“取收錢的方式”。二者的關係或可以比喻為“魚”和“鉤”,或“水”和“瓢”,性質完全不同。

即便是把數字人民幣和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工具裡的資金相比,雙方的屬性也有很大的差異。

“央行數字貨幣最簡單的理解方式就是電子現金,把法定貨幣的載體由紙質形式變為電子形式,也就是紙幣的數字化形式。”歐科雲鏈集團研究員李煉炫認為,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從貨幣的統計口徑上看,央行數字貨幣屬於M0,即現金的範疇;第三方支付工具裡的資金本質上是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屬於M2的範疇。

換句話說,數字人民幣賬戶是一個原生銀行賬戶,裡面的金額相當於本身存在的“一張張錢”;而使用者在第三方支付工具裡開的賬戶只是一個記賬的賬戶,其對應的金額是在商業銀行裡的存款,因此使用者在使用第三方支付時,要關聯銀行卡賬戶上的資金。

相比之下,數字人民幣在支付時效率更高,可實現支付即結算。第三方支付機構則必須透過清算機構進行清算。

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在使用時收取了一定的手續費,而數字人民幣作為公共產品,在使用時不需要手續費。

範一飛指出,實際上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無法替代法定貨幣發揮價值尺度或記賬單位功能。且以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為基礎的電子支付工具,基於賬戶緊耦合模式,在應用場景覆蓋面、普惠金融、支付效率、使用者隱私保護和匿名支付等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非現金支付工具,如傳統的銀行卡和網際網路支付等,都基於賬戶緊耦合模式,無法實現匿名。而數字人民幣則支援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可以實現“可控匿名”。

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可控匿名”是“你跟你的交易對手看起來互相是匿名的,但是對於央行完全不是匿名的。”可控匿名的好處是,可以平衡保護使用者雙方資料隱私和防範打擊洗錢、恐怖融資和逃稅等違法犯罪行為,有效維護金融穩定。

隨著近年來比特幣、全球性穩定幣等加密資產試圖發揮貨幣職能,又開始了新一輪私鑄貨幣、外來貨幣與法定貨幣的博弈。“因應這一形勢,國家有必要利用新技術對M0進行數字化,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通用性的基礎貨幣。”範一飛提及。

作為央行發行的法定貨幣,數字人民幣不允許拒收,將擁有最廣泛的使用場景,且其法律地位和安全程度都高於第三方支付工具。

“假如某天第三方支付公司破產了,那麼人們在裡面的資金也會面臨風險,但央行數字貨幣不存在這些問題。”歐科雲鏈集團研究員李煉炫談到。

此外,數字人民幣還可以實現雙離線支付。

關於雙離線支付的應用場景,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兩個人的手機裡都有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數字貨幣)的數字錢包,只要手機有電,哪怕沒有網路,兩個手機一碰觸就可以使一個人電子錢包裡的數字貨幣轉給另外一個人。

目前第三方支付軟體還沒有實現這一功能。按照一位支付行業人士的說法,離線支付有兩種,一種是單離線,支付寶、微信支付都能實現,平時買東西,賣方貼出收款二維碼,只要買方線上,就能付款。另一種是雙離線,也就是雙方在沒有網路的情況完成支付和收款。

雙離線模式目前存在的問題就是“雙花問題”,也就是說在離線的情況下,一筆錢被重複使用。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外界非常關注。

“目前的技術專利尚未說明如何在雙離線情況下解決‘雙花問題’,因此需要等待未來更多的技術專利披露。”李煉炫認為。

不過,“雙花問題”也並非只有技術才能解決。目前央行已經規定DCEP只能面向小額零售場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雙花問題”帶來的鉅額損失。另一方面,傳統“雙花問題”的假設前提是使用者具有作惡的動機和能力,但現實中可以依靠法律制度和監管措施來確保使用者不敢作惡,或者在發生“雙花”後可以追付。

二、第三方支付最大的利空

數字人民幣對於第三方支付最大的利空是什麼?

在上述第三方支付機構高管劉劍龍看來,這個答案就是“賬戶價值”。

隨著數字人民幣賬戶的出現,央行或將佔據個人資金賬戶上的主導權,從而削弱第三方支付錢包賬戶的價值。而商業銀行以及支付寶、微信都將成為提供服務的運營機構。

在深圳的數字人民幣試點中就有使用者發現,協議指出,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都是服務機構。

對此,西南證券的研報提到,在DCEP正式落地後,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電子支付的部分業務,也可能會被DCEP整合,且“可以肯定的是,(DCEP)一旦落地會分流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使用者,利用流量變現的金融類業務將會受到顯著的負面影響。”

而被整合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業務空間可能會受限。比如“沒辦法在賬戶上做一些特殊的開發。”劉劍龍認為,即便是透過外部的供應商來做,也需要數字人民幣的賬戶支援,取得政策的准許。

因此,數字人民幣推出後是否會改變移動支付市場格局?其中,對兩大支付巨頭支付寶和微信的影響最受外界所矚目。

多年以來,支付寶和微信佔據了移動支付市場的大頭。按照艾瑞諮詢釋出報告,2020年第二季度,支付寶市場份額55.6%,而財付通(含微信支付)佔比38.8%,合計佔據了逾94%的市場份額。

2020Q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格局,圖片來自艾瑞諮詢

因此,移動支付市場集中度過高的聲音也時有出現。

2017年,易寶支付戰略副總裁廖睿在接受“新華訪談”欄目專訪時表示,“一般而言,一個產業前10名的競爭者市場佔有率達到60%以上,就是一個高度集中的行業,但第三方支付行業遠遠超過這個份額。”他認為,由於集中度高,監管機構會預感到風險,必須採取更有力的措施平衡市場競爭度。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監管層確實採取了一些動作。比如在2017年舉辦的“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範一飛首次公開提到了“全面開放”的概念。

他表示,推進電子支付領域的對外開放,歡迎和鼓勵外資參與我國電子支付業務的發展和競爭,促進我國支付服務市場格局進一步最佳化。“增加市場主體有助於分散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緩釋市場集中度過高風險 。”

在《關於數字人民幣M0定位的政策含義分析》文章中,範一飛也提到,數字人民幣的價值之一就是“有利於打破零售支付壁壘和市場分割,避免市場扭曲,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促進普惠金融。”

國際清算銀行釋出的報告稱,中國央行的數字貨幣除了提供方便線上交易現金的補充外,也可能為移動支付領域帶來多樣性選擇。

實際上,對於數字人民幣來說,下步如何提高普及率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目前來看,數字人民幣也主打零售支付,從生活服務領域入手。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則撰文稱,數字人民幣主要定位於小額、零售支付。可以使用數字人民幣的商戶,包括商場超市、生活服務、日用零售、餐飲消費等四大型別,都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消費密切相關。這和微信、支付寶的普遍使用場景一致。

範一飛在2020年SIBOS年會上披露了數字人民幣內部測試情況:截至2020年8月底,全國共落地試點場景6700多個,覆蓋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政務服務等領域;累計開立個人錢包11.33萬個、對公錢包8859個,交易筆數312多萬筆,交易金額超過11億元。

三、微信、支付寶們的對策

面對數字人民幣的潛在衝擊,第三方支付機構該怎麼辦?

一位第三方支付行業人士認為,以前微信、支付寶期望的使用者黏性是“黏”在賬戶上,“現在這個賬戶如果是人民銀行的賬戶了,可能意願也沒那麼強了,畢竟自己對這個賬戶的控制力不夠強。”

在這種情況,支付賬戶或將變成一個純粹的工具,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則需要靠服務和生態來掌控使用者。而服務也正好是微信、支付寶們最強的護城河。

3月10日,支付寶宣佈正式向數字生活服務轉型,圖片來自螞蟻金服

業務眾多、實力雄厚的微信支付、支付寶或許可以從容轉身,但中小型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呢?

“擔心也沒用”,前述第三方支付機構高管劉劍龍稱,很多第三方支付機構都是在走一步看一步,“我們沒有組織一個像諮詢公司的團隊專門去研究數字人民幣,數字貨幣的主導權在央行。”而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機構只能選擇“儘量適應”。

但讓他心裡稍感“平衡”的是,“大家一樣,都在收緊的情況下競爭。”

“生存第一,服務好現有客戶”成為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共識。

對劉劍龍來說,一個值得欣慰的情況是,他所在的機構還從事聚合支付業務。而數字人民幣對於聚合支付服務商影響可能較小。

“數字錢包並不改變收單業務模式,總要有人去服務商戶,把錢先收到符合資格的收單機構,然後再給商戶”。劉劍龍認為,央行和商業銀行不可能在前臺經營,因此還是需要服務商來是服務,替商戶做收單服務,管控商戶合規准入等,“這個過程不會消失。”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