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字貨幣的猜測一直是眾說紛紜。畢竟目前的局勢並不明朗,大多數人還是停留在數字貨幣的交易階段,對於其未來場景的鋪設還是知之甚少。我們選出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方向,看看數字資產的未來有哪些可能性。
一、數字貨幣未來方向與現實資產掛鉤
不久前,位元大陸創始人吳忌寒稱:“加密經濟未來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支援實體經濟,未來的金融資產類別將會是債券、股票和期貨等。因此,數字貨幣將不得不發展自己的程式語言和指令碼,以適應、支援這種金融環境。”
作為可程式設計的貨幣,可以說數字貨幣代表了區塊鏈最有價值的前景之一。在很多預測中,數字貨幣都是以“顛覆傳統貨幣體系”的角色而存在,不過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而言,去主權化的貨幣成為主流存在頗多掣肘,然而,從技術角度來看,完全禁止數字貨幣也是無法實現的。
因此,未來的數字貨幣更多的可能是與實體經濟結合,在國家信用背書的前提下作為法幣體系的一部分,抑或是作為流通於各個生態的Token,幫助巨大的存量傳統經濟,向數字化轉型。
以年初由委內瑞拉政府官方開發和釋出的石油幣(Petro)為例,該國將石油和礦物資源儲備作為支撐背書,意在對抗美國的經濟制裁,獲取國際融資。委內瑞拉總統馬杜17日晚在電視講話中宣佈,石油幣今後將作為該國的國際記賬單位,以及國內工資和商品、服務定價的基準。
一個石油幣將等於3600主權玻利瓦爾
Infiniti研究公司(Infiniti Research)最近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經濟不穩定的國家,加密數字貨幣是一種有效的替代貨幣。可以期待的是,未來會有更多促進數字貨幣落地於實體經濟的多元場景,與現實資產掛鉤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二、零售變革:數字積分代幣化
數字貨幣和零售行業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也許我們可以從最簡單的回饋機制入手。為了吸引客流及二次回購,零售業一般都會採取積分減免或優惠券發放等形式,其弊端也十分明顯:
首先,積分、優惠機制往往較為複雜,消費者需要投入高額的時間、精力成本方能最大化優惠,比如去年的雙十一促銷,由於優惠規則太過複雜,不少人吐槽自己“智商告別雙十一”;其次,頻繁讓利對於商家的損耗太大,而分散的積分等很大程度上可能被消費者所忽視,堆積而無處消化。
對此,數字貨幣提供了一種更為高效、務實的解決辦法。透過使用加密貨幣取代傳統的折扣券、購物券和積分,原本孤立的各商家變成一體的自由市場,此舉不僅能增強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更是為商家提供了一張消費者的資訊網。
這種模式在現實中已有實際案例。以GATCOIN(一個基於高速超大總賬技術執行的分散式零售購物平臺)所發行的蓋特幣來說,其持有人能購買及出售零售企業在其生態系統內發行的數字代幣。2018年,其平臺將接入由超過60000家店鋪以及亞洲21個主要國際品牌組成的零售網路。
三、政務升級:透明、高效、“零跑腿”
政務體系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是資訊不透明,流程不高效,政務數字資產生態系統作為基於法律、金融和經濟關係的實體登記註冊為依據的數字資產管理體系,可以鏈上資料的形式解決這一問題。八月初落地深圳的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就是一個由數字資產之間的高效加密和流通性來提高社會效率的好例子。
區塊鏈電子發票“交易即開票,開票即報銷”;無論是對於稅務監管方、管理方的稅務局,還是商戶、企業、消費者而言,都能夠線上上實時共享資訊,省去繁複的銜接環節,後續還可以拓展至納稅申報領域。
無論是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檢察院利用區塊鏈解決了取證難題,取得了監督效果的“多贏”,還是之前雄安新區政府與螞蟻金服主導的首個區塊鏈租房平臺上線……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未來區塊鏈在政務升級領域的運用則主要集中於透明、高效這兩點,資訊共享的完整、不可篡改、分散式資料庫讓“零跑腿”逐漸成為現實。
當然,理想的實現往往需要一個過程,目前的政務領域大多是在一些較為邊緣化的場景“試水”,真正覆蓋可能需一段時間的耐心等待。
關注微信公眾號“IDCM鏈習社”,免費下載獨家市場解讀報告《區塊鏈及數字貨幣市場雙週報》!
《區塊鏈及數字貨幣市場雙週報》由IDCM每兩週推出一次,整合國內外行業資訊,以權威、專業態度進一步解讀區塊鏈、數字貨幣行情,為投融資決策者提供全面新穎的參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