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壓不變
剛剛,央行上海總部再度發文:常抓不懈,持續防範ICO和虛擬貨幣交易風險。
然後各大自媒體瘋轉,把小編著實嚇到了,以為又是一場狂風暴雨,直接一刀切。趕緊去查詢檔案來源:
全文重點:ICO擾亂金融秩序,本質上是非法公開融資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
是違法犯罪活動,這定性已經有些嚴重。
我們再對比去年9月4日《七部門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中的定性:
代幣發行融資(即ICO)是指融資主體透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籌集BTC/" target="_blank"">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有關部門將密切監測有關動態,加強與司法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工作協同,按照現行工作機制,嚴格執法,堅決治理市場亂象。發現涉嫌犯罪問題,將移送司法機關。
可以看出,兩次公告,關於ICO定性上並無太多型度上的改變,依舊是高壓政策。
2.對比去年9.4的差異
而兩次公告最大的差異在於:
央行前一次是清退境內交易所,這一次是對於目前出現的隱蔽的非法金融活動,比如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出海”後繼續服務境內使用者,以及以ICO、IFO、IEO、IMO等花樣翻新的名目發行代幣,也沒有放鬆警惕,同樣進行了監測和管制。
部分原文如下:
另外,央行也對近期的嚴控措施做了覆盤:
一是加強對124家(不知道這124家到底有哪些)伺服器設在境外但實質面向境內居民提供交易服務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監測,實施封堵;
另外,也從支付結算端入手持續加強清理整頓,指導相關支付機構加強支付渠道管理、客戶識別和風險提示,建立監測排查機制,停止為可疑交易提供支付服務,目前有關支付渠道已經排查並關閉了約3000個從事虛擬貨幣交易的賬戶;這也是之前微信和支付寶兩大支付渠道配合政府,排查了很多虛擬貨幣交易賬戶。
密切監測ICO及各類變種形態,加強研判,打早打小,防患於未然,向市場傳遞更為明確的監管訊號。
還加強了對新摸排發現的境內ICO及虛擬貨幣交易相關網站、公眾號、自媒體等的處置,永久封停了部分涉嫌釋出ICO和虛擬貨幣交易炒作資訊的公眾號。
就是前些時日的公眾號查封監管的事兒。
3.且行且珍惜
並且提醒廣大消費者和投資者應增強風險防範意識,不要盲目跟風炒作,如發現各類ICO變種形態以及透過部署境外伺服器繼續面向境內居民開展ICO及虛擬貨幣交易業務的組織或個人,可向有關監管部門舉報,對其中涉嫌違法犯罪的,可向公安機關報案。
也就是說,即便是在境外部署伺服器,如果繼續面向境內居民開展ICO及虛擬貨幣交易業務,可能會受到法律的監管和制裁。
總歸來看,全文表達的意見很明確:嚴厲打擊ICO和虛擬貨幣交易炒作,同時將監管報告公示,以儆效尤。
回過頭來看,中國幾千年歷史,維持國家經濟,有三大支柱關鍵行業國有:漢代叫“鹽鐵專營”。鹽和鐵是民生和軍事的命脈,生產銷售經營權,全部都收歸國家。幾千年如此,今日也一樣。
土地所有權國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是要收稅的。這是無論如何改革,都不會變的道理。
金融體系國有:從古至今,製作錢幣,印鈔票的活,一直都是中央乾的。流通錢幣鈔票的活——也就是銀行,也都是國有或者依附與國有的。
中國曆朝歷代,但凡是民營企業進入這三個領域中,都會賺錢,但是也都容易掉腦袋。
國家對1CO的監管,大概要做到360度全方位、無死角吧,嗯,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