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Ex投研| BCH、BSV、BTC減半,將會帶來什麼影響?

買賣虛擬貨幣

一、BTC、BCH、BSV誕生始末

2008年,中本聰發表了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比特幣就此面世。白皮書中構建了一個基於P2P網路傳輸的去中心化的電子現金系統,透過這個系統,我們可以實現全球的即時電子現金轉移,解決了在網際網路上產生、儲存和傳遞交換價值問題。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比特幣最初僅僅在極客圈子流行。經過幾年的發展,比特幣逐步走入大眾視野,使用者群體不斷擴大,幣價也水長船高。

然而從2013 年下半年開始,許多使用者反映自己的交易被延後了許久才得以執行。經觀察發現,這是因為當時比特幣已經無法及時處理網路相關資訊所導致的。比特幣系統每10分鐘向區塊鏈新增一個塊,然而在1MB區塊大小的限制下,每一個塊內可儲存的交易十分有限,從而限制了整個交易的吞吐量。比特幣網路開始出現擁堵,手續費過高,交易長時間無法打包等情況。當時比特幣每秒大約可以處理4-7筆交易,如果跟全球支付網路Visa、美國運通或PayPal等相比的話,Visa在2013年的聖誕季每秒需處理4.7筆交易。顯然,BTC當時的交易效率難以擔負起現金支付的功能。

2015年,在比特幣社羣中出現了擴容的聲音,礦工支援擴大比特幣的區塊來增加交易容量,而以核心開發者Core為代表的小區塊者們認為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主張用隔離見證和閃電網路的方式緩解比特幣的擁堵問題。礦工,開發組,使用者之間的博弈相對混亂,比特幣社羣圍繞擴容問題爭論了三年之久,社羣矛盾逐漸無法調和,同時硬分叉的聲音也愈演愈烈。最終在2017年8月1日,礦工在區塊高度 478558 執行硬分叉,6小時後,ViaBTC礦池成功挖出了第一個位元現金(BitcoinCash)的區塊 (nr 478559),比特幣社羣自此一分為二 。

比特幣現金承接了比特幣的交易資料。但是刪除了隔離見證,區塊上限升級為8M(後升級為32M),致力於透過鏈上擴容的方式解決比特幣系統中區塊擁堵和手續費高等問題,隨後按照比特幣 1:1 的比例向比特幣持有者分發BCH。為完善系統,BCH每半年進行一次硬分叉,此後BCH歷經幾次升級,系統逐步走向穩定,市值進入加密資產前十。

2018年4月,BCH社羣釋出了中期發展路線圖,表示將對BCH進行技術升級和完善。其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擴容,將區塊大小變為32MB(在5月份已經完成);一個是新增或重新啟用幾個比特幣指令碼操作碼(op程式碼),以便讓BCH網路擁有和以太坊一樣的智慧合約應用,從而擴充套件BCH的更多的應用。

然而自稱中本聰的澳洲科學家CW明確反對該計劃,他認為比特幣在0.1版本就建立了牢固的基石,BCH需要做的僅僅是:1)擴大容量;2)鎖定協議,並宣稱要”徹底鎖死比特幣底層協議並擴容至128MB”。為此成立一個名叫Nchain的專案,並於 2018年8月16日建立BSV節點客戶端,揚言將在BCH協議上上實施名為Bitcoin Satoshi Vision(BSV)的分叉幣,目標是恢復比特幣原始協議。

在兩大陣營脣槍舌劍幾輪交鋒之後,矛盾再次到達了極致,無法協調。11月16日BCH正式硬分叉為BCHABC和BCHSV。這次分叉導致了共識分裂,主流幣種暴跌。此後,BSV 在2019年 7 月 24 日進行了“硬分叉”,把區塊大小從128MB提升到2GB,高於其他任何的區塊鏈專案。並且升級之後的數天時間裡,BSV鏈上成功挖出256MB大小的區塊,重新整理了公鏈挖出的最大區塊世界紀錄。

(BTC、BCH、BSV誕生始末,圖片來源於OKEx投研)

至此,比特幣形成三國鼎立之勢。

二、BTC、BCH、BSV的機制設計和戰略願景

其實軟硬分叉之爭只是表象,本質上是路線之爭。

BTC:

Core堅持1M區塊大小,以保證較低的全節點門檻,即使一臺普通電腦也可以執行一個全節點,更加去中心化。主張用隔離見證和閃電網路的方式緩解比特幣的擁堵問題。

2017年8月,以Core為主導的BTC正式啟用隔離見證功能進行擴容,2017年12月,閃電網路也成功部署在比特幣主網。隔離見證和閃電網路都屬於區塊鏈擴容方案的內容。簡單來說,隔離見證指將一筆交易的資訊拆分開來,只將部分重要資訊記錄在區塊鏈中,以減小每筆交易的大小,提高每個區塊中處理的交易的數量。閃電網路是採用將部分交易放在鏈下處理,交易雙方在一段時間內的交易只由雙方記錄,待一段時間後再將最終交易結果廣播到其他節點,在區塊鏈中記錄下來。這樣多筆交易實際上只需要記錄一次就夠了,適用於頻繁、小額交易。

據1ml.com資料統計,截至4月8日,比特幣閃電網路的承載能力為945.49個BTC;節點數量為12117個,在過去30天上漲了4.24%;有36336個通道,在過去30天上漲了0.4%,183節點,共抵押了291.09個LTC。對比2019年4月19日的資料,當時比特幣閃電網路的承載能力為1063.42個BTC,節點數量8065個,通道數量為38637個。一年過去,比特幣閃電網路節點數量不升反跌,發展乏力。

(BTC閃電網路資料,圖片來源於1ml.com)

BTC依然無法擺脫擁堵和高手續費問題,難以擔負起現金“支付”這個最為重要的功能,走上“電子黃金”的儲值道路。

BCH:

BCH擴充套件1M的區塊大小為32M,堅持鏈上擴容路線。並重新啟用一批OP-codes,該操作碼將允許建立不同型別的後設資料,如具有代表性的代幣以及執行智慧合約,使用者可以在上面建立一些複雜的應用程式。探索將支付和應用融為一體的道路。然而蟲洞和哥白尼開發團隊的解散,宣告了智慧合約方向上暫時的失敗與告一段落。從近期BCH的發展路線來看,又有迴歸純粹“電子現金”的意圖。

(加密通證ATM柱狀圖,圖片來源於coinatmradar)

ATM機可以為使用者提供包括加密通證兌換提現、加密通證購買和現金轉賬等服務。截至2020年4月8日,全球範圍內加密ATM機共7476臺。目前全球提供BCH的取款或存取款服務的ATM機共有2557臺,約佔全部加密幣ATM機的34.2%,排在所有加密幣ATM總數量的第五位。而提供BTC的取款或存取款服務的ATM機共有7471臺,約佔全部加密幣ATM機的99.9%。BCH在支付共識度上仍遠低於BTC。

BSV:

BSV 在2019年 7 月 24 日進行了“硬分叉”,把區塊大小從128MB提升到2GB。而在創世升級中,它完全移除了關於硬上線的概念,所以Bsv又被稱為無限擴容,理論上bsv可以產生超大的區塊。在解除區塊上限之後,Bsv為大規模儲存打下了基礎。可以把更多東西更快的都存到 Metanet 網路 上。BSv的願景是創造可以供企業應用使用的全球公開資料賬本的區塊鏈,想吸引那些想要在一個規範友好的環境中發展的企業和應用程式。它的發展路線是全球賬本,對標的是ETH、Cosmos、EOS等底層公鏈。同時BSV聲稱擁抱監管,走合規路線。

然而BSV價格因為幾次“妖漲”,控盤嚴重,被稱為妖幣。自稱中本聰的社羣領袖CSW 也深陷負面評價之中。

分叉是社羣治理中的自由之光,不同派系透過分叉堅持各自的路線,目前BTC、BCH、BSV也都在各自道路上探索。

三、BTC減產分析

3.1 BTC減半

中本聰當初在設計比特幣體系的時候,為了控制比特幣的總體發行量,規定了在每產生210,000個區塊後,比特幣產量減半。一開始每個區塊產生50個比特幣,後來逐步減半,直到逼近為零。由於比特幣根據算力設定了難度係數,大約平均10分鐘產生一個區塊,因此大約每四年減半一次,以此規律計算到2040年比特幣將達到其設定的2100萬個上限。

(比特幣走勢圖,圖片來源於網路)

縱觀歷史上比特幣市場對價格減半的反應,比特幣資產呈現出明顯的上漲勢頭。例如,自2012年11月第一次減半後到2013年11月的一年間,比特幣價格上漲了82.1%。同樣,在2016年7月第二次減半之後,在短短一年時間裡比特幣價格從651美元躍升至2518美元達到了3倍的飆升。透過對比特幣兩次減產歷史資料的縱向比較分析,我們看到比特幣在減產日到來前,都會出現短週期(持續幾個月)的上漲趨勢;兩次比特幣減半緊跟其後的就是加密貨幣市場的牛市。因此當前大家普遍對於減半會有一個幣價預期上漲的利好預期。

時隔四年,比特幣2020年5月份將再次迎來減半。它將給比特幣生態帶來哪些影響呢?

3.1.1從供需關係分析比特幣減半事件

產量減半會對投資者產生未來一段時間內供應下降的預期,打破原有的供需平衡。按照經濟學定價原理分析,假定在需求增速不變的情況下,供應增速下降,價格理論會上漲。當然,實際價格變化結果也受其他多方面因素影響。

供求關係是經濟學最底層的規律,價格由供給和需求決定,如果需求不變,供給減少的話,價格會上漲。而實際當中,需求並非固定的。當供給減少這個明顯事件臨近的時候,大部分人會透支供給利好預期,使得供給減少導致的價格上漲轉化為不可量化的需求之上,產生價格泡沫。當供給減少兌現的時候,反而是需求不斷迴歸平衡的時候,那麼在價格上表現為下跌。因此,位元減半也將遵循這樣的價格規律。

(1)共識需求是決定比特幣價格的主要因素

由於比特幣供應量有限,在大眾看好比特幣的前提下,價格會持續上漲,比特幣才能獲得估值的溢價,那麼用於挖掘比特幣的全網算力就會增大,挖礦成本也會增加;如果認可比特幣的人變少,則人們購買需求降低,比特幣幣價下跌,一旦跌破挖礦成本,便會有礦工放棄挖礦,此時全網算力下降,挖掘成本也會降低。因此,共識需求決定比特幣價格,而比特幣價格影響它的全網算力和挖礦成本。

影響共識需求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比特幣網路本身的網路效能和技術更新、競爭幣的發展外,輿論影響、安全事件和各國政策等也決定了比特幣的需求部分。此外,比特幣價格也直接受到某些型別的全球政治經濟事件影響。

(2)價格、算力難度、挖礦成本之間的反饋週期

在基礎設施保持不變的前提下,比特幣價格越高,挖礦的吸引力越強。此時礦工競爭愈加激烈,全網算力增多,挖礦難度變高(系統會在下一個週期調整難度,具有一定滯後性),同時挖礦成本變高,一旦價格不能覆蓋挖礦成本,挖礦將不再有利可圖,小礦工就會退出或被兼併。

礦工減少隨之全網算力下降,挖礦難度也跟著下降(再加上系統本身根據上個週期的難度進行調整的增益效果),此時已退出市場的礦工有拋售傾向,比特幣價格隨之下降。市場拋售情緒累積導致價格更進一步的下降,會有更多的礦工退出挖礦,直到新的平衡幣價不再下跌。一但市場轉暖幣價上漲,此時挖礦難度較小,挖礦利潤增多,挖礦的吸引力重新變大,礦工再次加入,競爭迴歸激烈,以此迴圈。

因此挖礦成本也透過礦工行為反作用於價格。

(挖礦反饋週期圖,圖片來源於OKEx投研)

(3)影響礦工比特幣挖礦成本的因素

挖礦的實質可簡單理解為全世界所有的礦機一起來透過算隨機數的雜湊值的方法抽籤,中籤的概率為礦機算力/全世界總算力。影響礦工比特幣挖礦成本的因素有:區塊獎勵、算力、全網算力、運營成本。

盈虧平衡成本對礦工挖礦至關重要,盈虧平衡成本指的是礦工礦場在正常運轉下,用礦機挖礦獲得的收益還不足以支付挖礦消耗的電費時的幣價,也可以理解為挖出某一種幣的挖礦成本價或關機價。如果幣價跌破“關機價格”,那麼挖礦自然就會虧損。

關機幣價主要與礦機本身的效能、電力成本、區塊獎勵以及全網算力有關,其中礦機效能和電力成本這兩個因素基本是固定不變的,而區塊獎勵這一因素雖然有變動(涉及手續費),但總體變化不大,唯一波動較大的就是全網算力。

因此,推出礦機盈虧平衡公式為:

單臺礦機一天運營成本=單臺礦機一天BTC收益

單臺礦機一天運營成本= 礦機平均一天挖到幣的數量*關機幣價

關機幣價=單臺礦機一天運營成本/單臺礦機平均一天挖到幣的數量

單臺礦機的運營成本基本不變,比特幣挖礦獎勵減半,理論上將導致單臺礦機平均一天挖到幣的數量減半,從而計算得出的“關機幣價”約為原來兩倍。也就是說,單個比特幣所蘊含的“內在價值”提升了兩倍,“挖礦成本底”也會變為原來的兩倍。當然關機幣價其實是動態調整的,影響因素包括單個礦機在全網算力佔比、挖礦難度、區塊獎勵、運營費用等。

商品價格受供求關係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挖礦成本底的上升將促使比特幣圍繞更高的價值線上下波動。

3.1.2對利益相關者的影響

1.)礦工:對於單獨生產出來的比特幣礦機來說,隨著全球總算力的持續增加,其挖BTC的收益一定是逐步遞減並逐步趨近於零,落後的挖礦方法或裝置將面臨淘汰。減半致使礦工挖礦獎勵減半,當幣價沒有同比例上漲的情況下,礦工挖礦絕對收益減少,一旦價格下跌過多,高成本的礦工將入不敷出只得選擇關機。

實際上,BTC的算力在上一次減半後有一定幅度的下降,8月27日,比特幣減半後做了第一次難度調整,降低7.61%,這代表了有部分礦工退出挖礦的行為。

2.)礦池:減半導致挖礦成本的上升,會促使BTC圍繞更高的價值線上下波動

這使得礦工對比特幣的最低價格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挖礦硬體保持不變的情況下,BTC減半會導致個人礦工挖到幣的概率變小,因此個人礦工挖礦的方式將會使盈利時間有更高的不確定性。這都將阻礙普通使用者進場成為礦工的速率且促使更多礦工加入礦池平滑收益,因而BTC減半會使礦池集中化的風險變高。

3.)礦機生產商:比特幣價格與礦機訂單的關係本質就是供需平衡關係,當比特幣價格上漲時,礦場主或者礦機投資者預期未來比特幣收益上漲,礦機訂單增加;當比特幣價格下跌時,投礦場主或者礦機投資者預期未來比特幣收益下跌,礦機訂單減少。挖礦成本底的抬升對更高效率的礦機研發提出了要求。

四.BCH、BSV減產分析

比特幣上一次減半發生在2016年7月10日,出塊獎勵變成 12.5個比特幣。據此推算,比特幣最近一次減半將於2020年5月中旬發生,獎勵將減半到6.25個比特幣。同比特幣一樣,分叉幣BCH和BSV也將分別於2020年4月8日和2020年4月10日完成減產。

三者存在減半時間差,主要原因在於BCH從BTC分叉出來的時候,為避免算力急劇減少而挖礦難度不變的情況下BCH挖出時間過長的問題,採用了EDA緊急難度調整演算法。在EDA演算法中,挖礦難度可以快速地持續下調,每2016個區塊後有機會上調。這也導致了礦工利用規則,先撤出算力在低挖礦難度時進入網路快速出塊直到挖完2016個區塊,引發難度向上調整時再撤走算力等待難度再一次下調。這不僅讓BCH上的算力呈震盪態勢,也讓BCH的出塊速度過高,導致了BCH和後來分叉出來的BSV區塊遠多於BTC。為了改變上述狀況,BCH從EDA演算法升級為DAA演算法,該演算法基於前 144 個區塊算力來逐塊調整挖礦難度,才改變了這一囧境。而在BCH分叉為BCHABC和BCHSV後,兩者因為交易量和網路算力不同也導致了出塊時間有不同波動。

BCH、BSV和BTC所使用的工作量證明演算法都是 SHA256,因此三個幣種的演算法共通,礦機共通,算力在三種密碼貨幣網路間是流動的,礦工追求更高收益的動機使得BTC、BCH、BSV有著相近的挖礦日收益。但三者減半時間差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由於BCH、BSV的減半時間早於BTC,這就導致BCH挖礦收入也先減半,在BCH幣價沒有翻倍的情況下,會導致部分礦工轉去挖取沒有減半的BTC,先減半的網路將流失大量的算力。BCH、BSV採用了逐塊調整難度的DAA演算法,當算力出現大幅變動時可以根據實際算力情況迅速對區塊難度進行調整,從而將算力變動對出塊時間的影響降到最低。

幣價的波動可以改變算力流動的方向,如果在減半的同時BCH或BSV幣價上漲,就會減少算力的流出;如果因減半預期或其他原因BTC幣價上漲,就會吸引更多算力流向BTC。值得注意的是,BCH、BSV算力減少會導致51%攻擊成本降低,增加了網路安全風險。

等三者全部減半之後,也會有部分算力切換回原網路,直到三者的挖礦收益形成新的平衡。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