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執行原理

買賣虛擬貨幣
一、比特幣的誕生2008年11月,一個化名中本聰的人(或組織)在某個隱秘密碼學討論小組中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比特幣: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提出了比特幣的概念。中本聰認為“藉助金融機構作為可信賴的第三方來處理電子支付資訊,內生性地受制於基於信用的模式的弱點。”因此,他希望能建立一套“基於密碼學原理而不是基於信用,使得任何達成一致的雙方,能夠直接進行支付,從而不需要第三方中介的參與”的電子支付系統。發表研究報告之後,中本聰開始著手開發比特幣的發行、交易和賬戶管理系統。2009年1月3日,該系統開始執行,中本聰隨之構造出第一個區塊,它被成為“創世區塊”,最初的50個比特幣宣告問世。二、1個比特幣是什麼意思雖然很多講比特幣的文章裡都有一個比特幣硬幣的圖片,但是希望大家明白,比特幣只是一個虛擬的東西,並不是一個可見的物體,這也是為什麼把它叫做“虛擬貨幣”或“數字貨幣”的原因。

它存在於計算機的位元世界裡,然而即便在這樣的世界裡,它也不對應一個具體的有如“字元”之類的東西。比如,如果跟你說1塊錢,你可能知道它是你銀行賬戶上的1個個位數字,但是對於比特幣而言,所謂的“1個比特幣”其實沒什麼非常具體的含義。

因為,比特幣的交易並不是使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方式,而是透過轉賬的方式將價值進行組合與分割,並且比特幣的交易被設計為可以納入多個輸入和輸出,即一筆交易可以轉賬給多個人。也正是因為如此,錢包上顯示的比特幣數值其實只是程式進行的一種處理,透過對交易的輸入和輸出進行反覆追溯,並計算最終可用的值。

3、比特幣如何執行

比特幣是個神奇般的存在,那麼它到底執行在哪裡,又是怎麼執行的呢?

執行離不開網路,並且在創立之初,中本聰就將其實現為一個點對點的P2P網路。對於用過電驢,迅雷或者BT的人而言,這個概念應該不會陌生,P2P的好處是節點對等,並且可以隨便加入退出網路,非常開放。

正因為這樣,在中本聰搭建了執行環境,並且挖到50個比特幣後,比特幣的執行網路才能發展如此之快,它由一個自由主義極客小眾團體的試驗品不斷演化成一個龐大的運算網路,而且,整個網路的算力早已超越了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

在P2P網路裡,每個節點執行著相同的核心演算法(以後會講到共識演算法,工作量證明演算法,簽名加密演算法等等),從而保證所有節點都有相同的“認知”:誰與誰發生了交易、比特幣是否真實的、“同一個”比特幣是否被重複支付等等。

如果要造假,那麼就需要與整個網路的1/2的節點進行競爭,有點類似“舉手表決過半數”的意思,反之,如果自己沒有話語權,也就無法得到其他節點的認可,也就不能造假了。並且,比特幣系統已執行了近8年的時間,“時間就是力量”,想要與整個系統對抗,靠某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也正是如此,比特幣才非常安全。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