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透露:我國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不過,央行為啥要發行數字貨幣?怎麼發行?怎麼使用?會不會帶來通貨膨脹?這些問題還要好好說道說道。
一、為啥發?方便安全成本低
數字貨幣,一般簡稱為“DC”,是英文“DigitalCurrency”的縮寫。
不過,人民銀行的數字貨幣的英文簡稱是“DC/EP”。除了數字貨幣,還有電子支付的概念(EP即electronicpayment)。
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此前就強調,研究數字貨幣,本質上是要追求零售支付系統的方便性、快捷性和低成本。
對於現階段的央行數字貨幣設計,穆長春介紹,要注重M0(紙鈔和硬幣)替代。現有的M0容易匿名偽造,存在用於洗錢、恐怖融資等的風險。另外,電子支付工具,基於現有銀行賬戶緊耦合的模式,不能完全滿足公眾匿名支付需求。所以,電子支付工具無法完全替代M0。特別是在賬戶服務和通訊網路覆蓋不佳的地區,民眾對於現鈔依賴程度還是比較高。
“我們DC/EP的設計,保持了現鈔的屬性和主要特徵,也滿足了便攜和匿名的需求,是替代現鈔比較好的工具。”穆長春說。
二、怎麼發?不直接發到老百姓手裡
央行數字貨幣怎麼發行呢?是不是直接發到老百姓手裡?
理論上可以,但人民銀行並沒有採取這種形式,而是使用雙層運營體系。
啥意思呢?就是央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
為什麼不直接發給老百姓,穆長春介紹了央行的幾個考慮:
1、單層運營架構,意味著央行要獨自面對所有公眾,挑戰極大。
2、雙層架構能充分發揮商業機構的資源、人才和技術優勢,促進創新,競爭選優。
3、雙層運營體系有助於化解風險,避免風險過度集中。
4、使用單層運營架構,會導致金融脫媒。
但是,穆長春強調,在雙層架構下,還是要堅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原因一,央行數字貨幣仍然是中央銀行對社會公眾的負債,債權債務關係沒有變。
原因二,為了保證並加強央行的巨集觀審慎和貨幣調控職能。
原因三,避免運營機構貨幣超發。
三、怎麼用?主要用於小額支付
數字貨幣那麼好,是不是在哪都能用?
穆長春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必須有高擴充套件性,高併發的效能,用於小額零售高頻的業務場景。
“為了引導央行數字貨幣用於小額零售場景,不對存款產生擠出效應,避免套利和壓力環境下的順週期效應,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級別錢包設定交易限額和餘額限額。”
看好了,主要還是用於小額零售場景。
因為數字貨幣的匿名性,萬一被用來洗錢怎麼辦?
穆長春說,由於央行數字貨幣是M0的替代,應該遵守現行的所有關於現鈔管理和反洗錢、反恐融資等規定,對央行數字貨幣大額及可疑交易向人民銀行報告。
四、會不會引發通貨膨脹?想多了,不會
關於發行數字貨幣會不會引發通貨膨脹的話題,也備受關注。
貨幣引發通貨膨脹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貨幣超發。說白了就是,數字貨幣會不會帶來貨幣超發?
穆長春認為,雙層運營體系不會改變流通中貨幣債權債務關係。為了保證央行數字貨幣不超發,商業機構向央行全額、100%繳納準備金,央行的數字貨幣依然是中央銀行負債,由中央銀行信用擔保,具有無限法償性。
實際上,只是單純地全額繳納準備金也不行。數字貨幣進入信貸市場,一樣會出現貨幣派生和貨幣乘數,這依然有可能出現貨幣超發的情況。
所以,又回到開始,央行只是將數字貨幣限定於M0的替代。
由於不影響現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也不會強化壓力環境下的順週期效應,這樣就不會對實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