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成為全球關注的新興技術,本週讓我們一起來重點關注一下中國以及全球對於區塊鏈技術的佈局以及進展。
阿里巴巴位居全球區塊鏈專利申請首位
據《全球區塊鏈專利報告》顯示,我國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前10家公司當中,有9家公司獲得授權專利。
阿里巴巴是我國、乃至全球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公司,數量達到1137條,其中有569條申請來自中國境內,但僅8條獲得授權,授權率僅為1.32%。平安集團的被授權區塊鏈專利同樣也為8條,但是其申請數量僅為203條,申請數量和阿里巴巴相差4倍多。由此可見,授權數量並不會因為申請數量的增加而增加。
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0月末,我國2321家公司申請了區塊鏈專利,專利申請數累計1.3萬條,佔全球總數的53.6%,位居世界第一。與其截然相反的是,僅222家公司獲得區塊鏈專利授權,授權專利480條,授權率(專利授權數/專利申請數)僅4.48%,遠低於AI、大資料等技術。
從2016~2019年10月,我國區塊鏈專利申請總數從745條增至12909條,數量增長了17.33倍。而獲得授權的區塊鏈專利,從102條增至480條,數量增長了4.7倍,但授權率卻從18.09%降至4.48%。由此可見區塊鏈技術的創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據迅雷鏈官方透露,在11月23日舉辦的“廣深佛三地版權服務體系建設交流會”上,深圳市版權協會與迅雷鏈聯合釋出了基於迅雷鏈開放平臺的網際網路智慧財產權電子證據存證平臺“E證鏈”。
據介紹,藉助迅雷鏈效能強大、安全可靠的底層區塊鏈技術,“E證鏈”可以有效校驗電子證據是否被偽造、篡改,提升驗證機構的驗證效率,為全方位全鏈條的版權社會化服務奠定了基礎,讓版權保護更容易,讓創作者更受益。
據悉,目前迅雷鏈已經服務了包括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南方新媒體、壹基金、泰國那黎宣大學等在內的三十多家政企機構,在版權保護、溯源、公益、保險、交通、基因、供應鏈、新零售等十幾個領域實現了應用落地。
11月21日,百度智慧雲攜手麥思博,特邀浦發銀行、Intel、宇信科技、火幣網等行業專家,現場分享區塊鏈在發展趨勢、產業落地、產品與技術等方向的思考,並就區塊鏈熱點現象進行了觀點碰撞。
作為國內較早研究和發展區塊鏈技術的企業,百度智慧雲一直致力於探索將領先的區塊鏈技術落地應用到各行各業中。百度智慧雲將會透過天鏈-區塊鏈平臺提供先進的企業區塊鏈作業系統,降低行業使用區塊鏈技術的門檻。
大會空前火熱,百度智慧雲區塊鏈產品負責人劉堯介,浦發銀行區塊鏈技術負責人郭林海,宇信科技資料科學家夏興華等多位參加大會的企業主要人員都各自分享了企業在區塊鏈技術上的成就以及對於推進區塊鏈發展的見解與期望。
活動最後,百度智慧雲攜手浦發銀行、英特爾、宇信科技、火幣中國、中國聯通等夥伴一同合影,併發聲共同推進中國區塊鏈的產業創新落地。
11月22日,據Cryptonews訊息,韓國政府將在未來六年內為首爾主導的區塊鏈研究激勵計劃提供3.83億美元的資金。
據ZDNet Korea報告,韓國科學技術資訊通訊部(MSIT)計劃利用該資金開發區塊鏈技術,政府將率先建立區塊鏈驅動的“資料驅動經濟”。
據瞭解,該國政府熱衷於開展包括提高智慧合約的可靠性、增強跨鏈平臺的互操作性、開發共識演算法等相關專案,以及開發有助於解決效能、穩定性和可伸縮性問題的共識演算法。
據相關訊息透露,該國政府同樣也支援開源區塊鏈技術。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為了啟用資料驅動經濟,我們需要克服資料信任問題。區塊鏈技術可以幫助建立資料共享的信任基礎。”
他同時稱,此次資金投入並不是為了讓韓國成為“世界領先的區塊鏈國家”,而是為改善韓國的經濟發展狀況。
德國證交所於11月19日正式宣佈,在由多家銀行參與的聯合概念證明(PoC)中,參與者以現金代幣形式的資金兌換了代幣化股票。為了處理現金和證券代幣,參與者正在部署兩種不同的DLT技術協議—R3的Corda和IBM的Hyperledger Fabric—來完成跨鏈安全結算。
德國證券交易所(Deutsche Boerse)和瑞士國營電信公司Swisscom已使用不同的區塊鏈協議結算了證券交易。德國證交所於11月19日正式宣佈,在由多家銀行參與的聯合概念證明(PoC)中,參與者以現金代幣形式的資金兌換了代幣化股票。
這次聯合PoC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旨在展示新技術在金融服務領域的潛力,並保持德國和瑞士在數字資產生態系統中的專業性。
德國證交所和瑞士電信的新舉措是兩家公司現有的與區塊鏈相關的合作中的又一個里程碑。今年早些時候,德國證交所集團和瑞士電信與總部位於新加坡的金融科技公司Sygnum合作,開發了針對數字資產的合規金融市場基礎設施。
區塊鏈技術是最接近未來的一項技術,透過大家的積極佈局,相信區塊鏈所打造的未來會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