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敲鐘市值破千億,盲盒經濟和DeFi都是各自賽道殺出的獨角獸

買賣虛擬貨幣


12月11日,泡泡瑪特(股票代號為9992.hk)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38.5港元/股,募資50.25億港元。開盤價77.1港元/股,較發行價大漲100.26%,市值一度突破1100億港元。


當泡泡瑪特衝上千億市值,即使是遊走資本市場多年的投資老手,也在大呼“看不懂”。那麼,泡泡瑪特究竟憑什麼低開高走、市值翻倍?盲盒又為何如此受歡迎呢?


2010年,泡泡瑪特開門店,複製的是商品集合店的模式,主要賣玩具、文創產品、傢俱數碼等小商品。但身處電商創業風起雲湧的時代,相比之下,線下店發展得並不順利,面臨連年虧損窘境。


2015年底,轉機出現。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發現店裡一款名叫sonny angel的日本盲盒玩具銷售額持續增長。受此啟發,王寧調研了使用者喜歡收集的玩具,並前往香港拜訪molly的設計師。很快,泡泡瑪特就成為了molly在大陸地區的獨家授權經銷商及獨家授權生產廠商。這場合作如同泡泡瑪特轉型的“鑰匙”,開啟了盲盒營銷的神秘大門。


由設計師進行ip設計,泡泡瑪特進行獨家生產、獨家銷售,其盲盒模式不僅讓公司扭虧為盈並在港股上市,也讓國內潮玩行業的命運被徹底改寫。這背後蘊藏著“盲盒經濟”的無限魅力。首先,盲盒模式抓住了人們心理上的痛點:買玩具不一定刺激,但改成抽獎就變得刺激多了。抽盲盒讓人有一種未知的驚喜,尤其在抽到隱藏款那一刻,心情堪比中大獎。其次,優質ip是吸引使用者買單的核心,也是泡泡瑪特發展的必要前提。只有不斷孵化以及挖掘出更多國際化ip並將其商業化,才能開啟多元變現空間。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今年6月開始大放異彩的defi市場與盲盒經濟有著相通之處。


從新興的去中心化defi專案管理平臺deradar的資料可以看到,前幾年defi的表現非常平靜,2019年逐漸有了一些起色,到今年6月總鎖倉量才開始大幅增長。目前,defi領域的總鎖倉量已經達到149.2億美元,較今年年初大幅增長了21.3%。


(資料來源於deradar: https://deradar.com/)


持續增長的資料背後是defi展現出的無限潛力。首先,去中心化金融解決了傳統金融封閉、緩慢、不透明的痛點,讓資產更加透明,讓交易更加公平。defi有望實現金融業的自動化、智慧化、去中心化,同時也是區塊鏈賦能實體產業的絕佳用例,蘊含著巨大的實用和商業價值。也正因為如此,誕生於幣圈的defi並不受幣價鉗制,正在將觸角延伸到幣圈以外的證券、期貨、衍生品市場。


其次,defi領域的創新是無窮的,而且具備“貨幣樂高”的可組合性,這也是使其繼續向前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目前,關於defi的創新還在源源不斷地湧現,只要這個驅動力還在,市場前進的動力就還在。有些專案僅從構思來看就不是為了圈錢而生的,而是專案方精心設計的結果。使用者可以直接參與,並且獲得切實的利益。


正是區塊鏈技術賦能金融產業與無限創新性的結合,讓defi成為繼比特幣、ico之後的又一場巨集大革命。就如同盲盒模式與優質ip的完美結合,造就了盲盒經濟的成功一樣。


存在即合理,人性的痛點需要被滿足。只要能夠抓住受眾痛點並解決問題,哪怕是在大家都沒有留心的賽道,也有可能殺出一隻獨角獸。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