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芳芳
出品|白話區塊鏈(ID:hellobtc)
我們經常會在業內的媒體報道中看到比特幣礦機的新聞,而且最近也有不少媒體在報道 8nm 礦機。可是你知道嗎,比特幣的礦機其實經歷了好幾代的更新換代,最早用普通家用電腦也可以挖礦。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梳理一下礦機的演變。
最早的比特幣礦機是普通家用電腦,利用電腦的 CPU 挖礦。2009 年 1 月 3 日,第一批比特幣(50 枚)就是中本聰透過普通電腦挖出來的。在《普通的家用電腦還能挖礦賺錢嗎》一文中,我們還提到過美劇《生活大爆炸》裡,謝爾頓(Sheldon)在七年前使用過霍華德(Howard)的舊膝上型電腦,挖了一些比特幣。
區塊鏈行業有一個自己的節日——披薩節,紀念 2010 年 5 月 22 日一位名為“Laszlo Hanyecz”的程式設計師成功地用了一萬枚比特幣換取了兩份披薩,成為第一個透過比特幣來購買商品的人。這位程式設計師就是透過普通電腦挖的比特幣。後來,據採訪,他還賣了很多比特幣買了一臺新電腦,而且他還成為第一個用 GPU 挖礦的人。
第二代比特幣礦機,就是從 CPU 挖礦轉到用 GPU 挖礦。GPU,即圖形處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是顯示卡的處理器。2010 年 9 月 18 日,第一個顯示卡挖礦軟體釋出,由於 GPU 的運算能力與挖礦的計算重疊度較高,一張顯示卡中的 GPU 相當於數十個 CPU,挖礦效率大幅提高,很多人開始轉向用 GPU 挖礦,一塊或者多塊較高階的顯示卡組裝而成的挖礦裝置就此誕生。
如何 DIY 顯示卡礦機?可以檢視白話區塊鏈之前的推文《礦機搶不到?DIY顯示卡礦機躺賺吧》。需要注意的是,以太坊 2.0 將轉 PoS,因此顯示卡未來並不適用於文中的以太坊挖礦,但其它支援顯示卡挖礦的加密貨幣依然可以作為參考。
隨著比特幣價格的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挖礦行業,比特幣的全網算力持續創新高,第三代比特幣礦機——專業的礦機,應運而生。
2012 年 12 月,第一家 ASIC 礦機廠商——蝴蝶礦機誕生;2013 年年初,南瓜張研發了第一臺 FPGA 礦機——南瓜機,開啟了 FPGA 挖礦的新紀元。不過遺憾的是, FPGA 礦機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就被市場淘汰了,反而 ASIC 礦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近幾年來,ASIC 礦機經歷了從 110nm、55nm、28nm、16nm 的迭代升級。
▲ 比特幣礦機的演變,來源:鯨準研究院
除了礦機的更新換代外,比特幣挖礦的形式也發生了變化。最早是每個人用自己的電腦挖礦,後來隨著全網算力的增長,“單打獨鬥”的挖礦方式收益太低,於是出現了專業的礦池,礦工們將自己的算力接入到礦池中進行聯合挖礦。隨著越來越多的礦池誕生,挖池間的競爭也變得異常激烈,收益逐漸下降,不少礦池因為熊市的到來而被迫關門,礦機論斤賣。挖礦成為了一個非常專業化、規模化的行業。
為了滿足普通人參與挖礦的需求,雲挖礦應運而生。雲挖礦是指透過呼叫遠端雲算力來進行挖礦,使用者只需向相關的公司租用所需的算力即可。之前白話區塊鏈就報道過位元小鹿雲挖礦服務,請見文章《行情轉暖,操作簡便、投入低、收益直觀的雲挖礦受熱捧》。除了位元小鹿,牛位元(OXBTC)也是一家知名的雲挖礦服務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