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進入一個新的牛市週期,不少人開始擔心比特幣會重複2017年底走過的路。
11月24日,比特幣在近三年裡首次突破19000萬美元。接下來的三天,比特幣急跌3000點,跌幅超過15%,當眾人以為行情會出現2017年同樣的命運時,比特幣又緩緩升至18500美元。可以說,除了價格走勢上的相似之處,2020年這波情況與過去完全不同。
1
與2017有何不同?
回看2017年那波行情,其實很諷刺,那個時間的市場情緒完全不像是一個牛市的開端:剛剛經歷“九四”的打擊,交易量驟降,市場氛圍一片沮喪。緊接著,幾個比特幣ETF被美國SEC拒絕,接連的打擊,幾乎很少人能預測到牛市會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
當時的比特幣完全無視這種悲觀情緒,一次又一次地突破關鍵的價格里程碑,直到2017年11月底,比特幣突破1萬美元,較年初上漲950%。隨著首個受監管的比特幣期貨產品——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進入,最終促成比特幣價格垂直躍升至2萬美元。
主流媒體在當時發揮了很大作用,它們利用人們對比特幣的好奇,為完全不瞭解風險的新投資者不停播報比特幣狀況。結果,在比特幣達到2萬美元的歷史高點後,那些媒體就消失了——只剩下不知所措的散戶。
再看看2020年,到目前為止,比特幣的價格已經上漲了150%,從1月份的7100美元上漲到18000多美元。這一次,它的上漲並不是建立在由媒體推動的投機熱潮上。
彭博社追蹤了“比特幣價格與新聞報道量”之間的關係,可以在下圖很直觀地看到,2017年媒體的報道量與比特幣價格呈正相關,而今年行情一路飆升,報道比特幣的媒體卻“不見蹤影”。
(橙線:比特幣價格,白線:比特幣被報道的次數)
谷歌趨勢也能證明新增的散戶數量減少的事實,與2017年相比,“比特幣”一詞的搜尋趨勢平淡很多。這意味著,新散戶並沒有抓住這波牛市,或者說他們根本就不在意——這導致投資組合中的“傻錢”減少,帶來的反彈可能更持久。
(自2015年起,“比特幣”一詞的谷歌搜尋趨勢變化)
事實上,從FOMO程度上也能看出2020年這波牛市和2017年的區別。2017年那會兒,世界各地的投資者都處於FOMO情緒中,導致比特幣一路漲一路堵。而這一次,比特幣沒有出現擁堵的情況,投資者的情緒也更為“淡定”。
2
機構,而非個人投資者
種種跡象表明,比特幣這波上漲是由企業和機構對比特幣的認可推動的。
為了緩和yi情對經濟的影響,各國不得不開啟量化寬鬆政策,這也導致不少機構迅速放棄對傳統市場的喜愛,轉而關注比特幣等投資品。納斯達克上市企業MicroStrategy和支付企業Square都是在今年宣佈買入比特幣的。
根據bitcointreasuries.org的資料,迄今為止,全球共有23家公司公開持有總計84萬枚比特幣,約佔比特幣總量的4%。
對於這份名單上的公司來說,比特幣的通縮機制使它成為一種具有吸引力的對沖工具,有機會抵禦企業所面臨的各種巨集觀風險。
3
不斷改善的基本面
多方資料表明,比特幣的基本面也出現了大幅上升。
根據Coinmetrics的資料,含有 10美元以上的比特幣活躍地址數量超過2017年,這表明歷經兩年的熊市後,散戶的熱情正在一步步回升至新的高點。
與此同時,持有1000枚比特幣的地址超過2000個,上一次出現這個資料還是在2016年——比特幣不斷被聚集,直到2017年那波牛市,大量散戶入場,打破財富的集中程度。
另一個重要指標來自灰度,目前它持有超過50萬枚比特幣,佔比特幣總量的2.7%。這是一個積極的訊號,因為它不斷攀升的比特幣持有量代表著機構的參與程度越來越高,這將為幣價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此外,未平倉的比特幣期貨合約接近CME(美國芝加哥期貨商品交易所)的歷史最高點。CME作為一個主要由機構投資者使用的受監管實體,對它的興趣上升預示著比特幣未來的良好前景。
最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全球支付巨頭Paypal決定進軍加密貨幣,儘管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例如不給使用者提供私鑰),這並不會降低它對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帶來的影響。
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Paypal將向3.25億使用者推出比特幣買賣服務,一旦大量新晉投資者入場,市場的局面將與過去完全不同。
結語
2020年,比特幣市場講故事的方向正在悄悄改變,大家不再是吹噓它如何讓人變得富有,而是轉向“保險”、“風險對沖”、“價值儲存”一類的說法,對於擁有巨集大願景的比特幣來說,這種轉變或許只是一個開始。
(原文:bitcoinreserve 編譯:粒之)
作者:,來源:巴位元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