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數字貨幣、人民幣國際化、貨幣政策……
8日上午,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現身“第十屆財新峰會:開放的中國與世界”,用長達近1小時的時間就上述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01
應加強全球央行間的協調合作
“也許有人認為,全球已經有增強央行之間協調合作機制的框架,我認為其實還是沒有的。”周小川表示,在全球多邊主義遭遇挑戰的當下,全球央行之間的協調合作機制還需要有進一步的進展。
周小川表示,過去全球化程度不高,各國金融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沒有那麼大,貨幣政策主要是針對本國的價格水平、金融穩定、經濟增長、就業等目標,但情況慢慢正在發生變化,因此需要討論全球範圍內的央行功能應該怎麼更好地實現。
周小川表示,加強全球央行之間協調和合作機制原因有三:
一是貨幣政策的溢位效應。由於全球之間聯絡的緊密,共同行動是有必然性的。比如,全球較低通貨膨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共性,物價水平作為貨幣政策調控的主要目標也呈現出共同運動的方向。
二是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流動問題。過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體傾向於不要為資本流動設定過多障礙,要提高全球資源配置的效率;但是這次危機到中期以後,IMF開始釋出一些工作論文,提出資本流動的問題尚需探討。這是由於全球化的聯絡愈加緊密,跨境貿易和投資水平大大提高,不少新興市場國家出現美元化傾向,導致了資本流動。
三是最近出現的數字貨幣對於全球性金融基礎設施的衝擊。數字貨幣一開始就是試圖解決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特別跨境支付方面的短板,希望透過新的科技手段提高效率、減少障礙,但這樣的基礎設施究竟應該怎麼管理,全球主要央行應該起到哪些作用,特別是今年6月Libra白皮書釋出後,也提出了很多議題。
周小川認為,對於目前的全球協調機制,IMF的主要決策機構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80%以上都是財長出席,在金融穩定、處理金融危機、救助等問題上會起很大的作用,但還是缺乏央行的若干協調功能。2008年危機之後,全球金融穩定論壇提升為金融穩定理事會,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協調央行在金融穩定方面的職能,但在貨幣政策協調和金融基礎設施方面仍舊是很不充分的。
02
數字貨幣初衷是解決金融基礎設施問題
周小川介紹,數字貨幣的初衷是試圖解決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問題,特別是跨境支付方面的短板,希望透過新的科技手段提高支付效率,減少障礙。但對於這樣的基礎設施如何管理,全球主要央行應該起到哪些作用,各方產生了爭議。
從理論上講,數字貨幣、電子支付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金融基礎設施,不過也分大額、小額,關鍵性支付和平常的零售性支付是不一樣的。零售支付方面,我國第三方支付起了很大作用,發展也很快,但基本是電子支付的發展,不是以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為基礎的數字貨幣。從全球來講,數字貨幣還沒有特大發展,只不過是像Libra發表了白皮書,提出了相關概念,尚未開始使用。
周小川表示,由於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等技術,每秒處理的交易筆數相對還沒有那麼高,將其應用於零售環節暫時做不到。而跨境匯款筆數相對比較少,可以作為一種選擇。另外,跨境匯款的效率確實存在問題,有很多人是不滿意的,所以從跨境匯款起步確實具有吸引力。
不過,周小川表示,對於Libra的協會管理形式,爭議也比較多。Libra既然以穩定幣的形式存在,就必然要對應一籃子貨幣,而若由Libra協會管理一籃子貨幣,就會引起“私人組織能否全心全意做好公共服務”的爭論和質疑。人們必然會懷疑Libra的私人協會是否會有利益動機。因此,Libra託管的準備金數量、質量值得關注。要關注準備金是真正作為備付,還是瞄著備付金的利息收入,進行其他投資從而攫取收益。
03
人民幣國際化是漸進的
周小川表示,人民幣走向國際化應是漸進的過程。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早產兒”,中國本沒有打算在2010年、2012年左右開始推人民幣國際化。由於全球金融危機後,流動性不夠,因流動性問題導致了擴大本幣的使用。“那時,中國與部分國家採用了本幣互換的方式支援貿易投資結算,緩解流動性問題。當時提法為‘支援人民幣在跨境貿易與投資中的使用’,後改為‘人民幣國際化’。”
周小川表示,現在可能有兩個“大臺階”出現:一是危機會造成特別的需求,支援人民幣在跨境貿易投資當中的使用;二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出現問題,主要儲備貨幣國家過多應用金融制度,比如制裁,也會給其他貨幣提供更多機會。人民幣國際化不光取決於我們的設想,也更取決於外部整體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