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研究》報告發布:提出七項政策建議

買賣虛擬貨幣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釋出的重要時刻,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舉辦2019年學術年會,隆重發布《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研究》課題報告。課題由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會長邢毓靜,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聯合主持,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證券交易所、招商銀行、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騰訊等多家機構傾力打造。

“金融活,經濟活”,課題研究精準定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關鍵環節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疏通人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其中金融的互聯互通、深度融合非常關鍵。只有進一步加大區內金融融合力度,暢通資金流,才能最佳化資源配置,提升效率,進一步增強大灣區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促進大灣區發展出更多世界級的產業叢集,引領和支撐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粵港澳三地法律體系不同,貨幣不同,利率、匯率形成機制不同,但又是在國家統一主權下順應歷史進步和經濟發展的潮流而融合發展,既有挑戰,又有機遇。在立足灣區實際基礎上,透過借鑑國際經驗,積極穩妥實踐,有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走出新路。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核心支點之一。2018年9月開始,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匯聚一百多家金融機構研究力量,以“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研究”為年度課題,由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會長邢毓靜,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聯合主持開展研究。課題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取得了開創性、前瞻性和實操性兼具的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成果,凝結了深圳金融監管層、業界和學界結合學術理論、國際經驗和多年金融改革開放實踐的思考和探索。

別出機杼、獨樹一幟,課題研究創新亮點紛呈

——國內率先對英國退歐談判經驗進行歸納,全面梳理歐盟金融市場建設、瑞士加入申根協定經驗,系統總結多關稅區、多貨幣且聯絡緊密經濟體之間的金融融合發展規律,首個提出將這些經驗運用到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中,在“一國兩制”下處理“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融合難題。關於如何借鑑歐盟金融市場建設經驗,運用於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已經由課題牽頭人之一的邢毓靜會長在《清華金融評論》發表。

——國內首次對大灣區內居民就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關心的問題,進行廣泛的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依託騰訊調查平臺,對灣區內地九個城市居民開展了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3095份,委託中銀香港對其在香港和澳門的居民個人客戶開展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474份。問卷調查為灣區金融業如何支援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獲取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在香港、內地監管部門、金融同業和銀行內部開展深入調研和座談。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提煉出的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不僅具有學術價值,而且是大灣區金融消費者現實金融服務需求的集中反映,是監管層政策制定和實施障礙的系統梳理,是金融機構跨境業務發展面臨困難的全面總結,直面痛點,現實意義強。

——國內首創粵港澳大灣區DSGE模型,為大灣區量身定製面板資料模型、時間序列模型,從數理上證明了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推進的關鍵操作策略,為政策建議的提出,奠定堅實的理論和實證基礎。

——系統提出包括金融產品聯通“單一許可證”模式、以科技創新拓寬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的可能性邊界、建設跨境金融平臺等一系列系統、全面、可行、具有開創性的政策建議。

澄沙汰礫、入木三分,課題研究內容乾貨多多

——對標國際三大灣區,全面總結粵港澳金融融合發展現狀。從金融機構互設、跨境金融服務、金融基礎設施、金融賬戶體系、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政策等五方面,全方位梳理當前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政策進展。

——深調研開路,深入分析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面臨的挑戰。課題組結合廣泛的問卷調查、實地訪談、座談調研結果,總結了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的八大挑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課題組直面“一國兩制”下“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難題,詳細梳理了國際上不同貨幣、不同關稅區的經濟體之間的金融融合發展舉措,從頂層設計、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多關稅區融合、跨境服務提供、人員流動、法律對接等六個方面,梳理可供借鑑的國際經驗。

——以史為鑑,可知得失。課題組內多名成員曾深度參與人民幣國際化、自貿區試點、滬深港通、債券通、基金互認、原油期貨、黃金國際板、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等國內金融對外開放,深知其中的困難艱辛、爭論折衷和起起落落。從中總結的“從全域性和長遠角度謀劃發展”、“全國一盤棋、普適性原則”、“市場化、專業化團隊”和“標準化、透明化機制”等四大啟示,凝結了課題組對國內金融對外開放的深度思考,體現了“激勵相容”的政策設計之精巧。

高屋建瓴、實處著手,課題政策建議有開創性

課題組認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既要有提綱挈領、謀劃全域性的頂層設計,又要有操作性強的具體落地措施;既要有好的創新點子,又要有好的激勵機制;既要有金融市場的融合發展,又要有與之配套的金融監管和中介服務跟進;不僅要從服務實體經濟導向的大局出發,還要能夠讓灣區民眾充分享受金融融合發展帶來的便利;在具體實施策略上,還得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把握好時間視窗和節奏,控制好風險。

課題組綜合國際國內經驗、問卷調查、實地調研、實證研究,從頂層設計,全域性視角、激勵機制、服務實體經濟導向、金融市場、金融科技、風險防範等方面,系統地提出了未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方向和政策建議。

一是從頂層設計的高度謀劃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推動大灣區粵港澳三地簽訂多邊協議,進一步細化和拓展CEPA協議、自貿區政策。建立大灣區金融多邊合作機制和機構,建立對話和爭議解決機制。設立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委員會,謀劃總體發展方向,下設執行委員會,負責政策落地。突出人民幣國際化戰略導向,在賬戶體系設定、跨境交易結算安排等方面,順應市場需求,堅持人民幣優先原則,擴大人民幣在大灣區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跨境使用。

二是尋找各方利益訴求的最大公約數,惠及各方,凝心聚力。賦予粵港澳金融管理部門探索金融創新的一定許可權,允許其在一定額度內管理資金跨境自由流動,核准金融機構在大灣區開展跨境業務創新。在全國一盤棋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其他自貿區金融創新形成協同效應。設計政策充分考慮港澳同胞福祉,更加便利港澳金融機構在大灣區開展業務,更加便利港澳居民在大灣區生活、工作和投資。鼓勵港深合作先試先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合作示範區。

三是以服務灣區實體經濟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引入灣區三地保險資金、財政資金,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基金”,支援灣區中長期專案建設,鼓勵設立更多人民幣投貸基金,拓寬大灣區區內跨境投融資資金來源和渠道。發展好灣區綠色金融。積極探索跨境資產管理聯動合作機制,積極促進大灣區三地金融機構在人民幣計價的海外發債、股票、基金等方面的合作。建立大灣區內部保險跨境服務機制。允許港澳居民購買大灣區內地人民幣理財產品,在自貿區南沙、前海蛇口、橫琴片區內試點允許港澳居民使用閉環賬戶購買人民幣理財產品。切實提升大灣區金融人才跨境流動便利,建立灣區高階金融人才市場,降低港澳人才在灣區內地工作的個人所得稅。

四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統一金融市場。研究推動建立灣區內金融機構的“通行證”機制+“異地分支”機制,設立金融監管聯合協調機構,聯合開展跨境沙盒監管試點,開展廣泛的監管對話與合作,推動綠色金融標準、第三方支付標準、保險償付疾病認定和檢測標準的互認,推動建設單一金融市場。綜合自由貿易賬戶(FT)、非居民境內賬戶(NRA)和離岸賬戶(OSA)功能,實現本外幣賬戶一體化,提高跨境結算便利化水平。給予港澳法律、會計、稅務、信用評級等中介服務機構“國民待遇”,推動更為便利、更為廣泛的專業資格互認,推動金融法律事務處理規則的趨同,探索設立大灣區內地跨境金融事務法庭。

五是堅持市場化、平臺化、標準化導向,保持政策設計的激勵相容。聯合籌建跨境金融一體化平臺,平臺使用人民幣結算,由中央登記機構代持交易,資金形成閉環,避免增加跨境資金流動風險。逐步豐富金融產品標的,將基金、期權、期貨、ETF、大宗商品、債券、票據、保險、貿易融資產品以及資產證券化產品、碳排放權等納入平臺標的,滿足多樣化投融資需求。探索依託平臺建立大灣區匯率風險管理基金,探索發行基於平臺交易標的的匯率避險工具,便利化管理匯率波動風險。

六是充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拓展金融融合發展的可能性邊界。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資訊透明共享的特點,提高金融交易效率、降低成本、強化風控,助力大灣區民生金融和普惠金融發展。探索開展金融科技創新“沙盒試驗”,實現在風險可控下更高效率、更快速度的金融創新和擴大開放。運用區塊鏈、大資料、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技術,加強“RegTech”建設,提升對複雜跨境套利、洗錢、逃稅、非法外匯業務等違規風險識別的智慧化水平和實時監測分析能力。運用“智慧邊界”技術,建立基於徵信大資料基礎上的可信賴貿易主體和可信賴旅行者計劃,大幅提升跨境人流物流通關的便利性。

七是選好時機,設計好適當容錯機制,加強巨集觀審慎管理,有效防範金融風險。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一方面選擇較為有利的時間視窗,把握好政策出臺的節奏,充分發揮特殊區域政策試驗田的功能,減少象徵意義更強的試點內容,設計好金融改革創新的容錯機制。另一方面,建立巨集觀審慎管理框架,從總量上評估跨境資金流動風險,適時開展逆週期調控,調控的規則事先向社會公佈,使政策的調整符合市場預期,不引發市場的無序震動。不對具體單項金融創新設定額度等限制,促進灣區更加系統、更大步伐開展金融創新。探索建立和完善灣區系統性風險預警、防範和化解體系。及時共享金融風險資訊,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分析合作。在反洗錢、反避稅、反恐怖融資審查、打擊非法外匯業務等方面,加強三地聯合監管。

課題組堅信,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有意義、有理論、有實證、有經驗、有決心、有可行路徑,不忘初心、凝心聚力、腳踏實地、砥礪奮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的明天將更美好,粵港澳大灣區的明天將會更美好。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